湖南省浏阳市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025-01-02 · 6页 · 132.4 K

浏阳市高三12月份联盟联考历史试题时量: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48分)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距今10000多年的几粒稻粒和具有原始特征的陶器。2006年,在浙江北部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了距今有10000多年数量较多的炭化稻以及人们生活的村落、石质农业生产工具和日用陶器。上述考古发现()A.说明父系氏族社会出现第二次社会分工B.体现了中华文化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进程C.印证长江中下游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D.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耕已经出现2.汉初,大臣陆贾在汉高祖面前经常谈论《诗》《书》中的治国道理。汉高祖反感地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这场讨论()A.旨在探讨国家治理方略B.确立了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C.反映汉承秦制略有损益D.推动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实行3.北宋文人袁采在《袁氏世范》中提到“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马端临在《文献通考·刑考》中提到“古者乡田同井,人皆安土重迁……近世之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固不为患。”另一位文人袁毂《多福院记》提到“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贱者贵,皆交相为盛衰。”这说明宋朝()A.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B.门第观念趋于淡化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土地兼并问题严重4.明朝的江南,进士数量和名次全国独为翘楚:明代共有状元89人,江南八府共21人。明代的文魁南直录和浙江占了将近一半。正统三年(1438年)江南不但首开状元记录,而且二甲、三甲之第一名,皆为苏州府人。这一现象主要缘于()A.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B.政治文化中心的变迁C.江南社会经济的繁荣D.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剧5.晚清官员刘锡鸿在官场上是“极顽固之旧学派”,处处与“颂美西法”的郭嵩焘为难,甚至在公堂上“擅拳掳袖”地要打倒郭嵩焘。而私下里他却感叹西方议会“合众论以择其长,斯美无不备”。这可以折射出()A.晚清官员具有两面性B.晚清社会转型的艰难C.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D.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化6.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最早尝试,它深刻动摇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国开始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一次较低层次的近代化运动。“低层次”主要是指()A.“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具有保守性B.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仍是旧式制度C.没有完成挽救清政府统治的核心任务D.“师夷长技”思想大规模实践的失败7.如表为1840~1911年间洋货消费的情况。“洋货”一般指外国商船运来的海外物品,多为欧洲商品。据此可知()时间消费风气洋货种类1840~1870炫耀性消费洋货之风如钟表、玻璃制品、毛织品等奢侈品1870~1890时尚性消费洋货之风五金、眼镜、火柴、化妆品等时尚品1890~1911实用性消费洋货之风洋布、煤油灯、肥皂等日常生活必需品A.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民众日常生活B.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了历史舞台8.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政治团体的分布状况。对这些政治团体分析正确的是A.领导了革命党人反清武装起义B.推动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D.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9.1932年,国民党军队在苏区挨村挨户地“清剿”红军,使得大批贫苦农民放弃家园跟随红军进入大别山,他们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国民党军队烧山毁林,他们就到处贴标语:“树 也砍不完,根也挖不尽,留得大山在,到处有红军。”上述现象反映了()A.国民党的统治面临崩溃B.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C.土地革命得到民众支持D.红军亟须进行战略转移10.如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和平”“战争”“建设”的使用频率。其中①②③分别是()A战争和平建设B.建设战争和平C.和平战争建设D.建设和平战争11.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做了题为《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的讲话,他强调说:“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业好转了,工业和其他方面才会好转。所以,工业不能挤农业,城市不能挤农村,而要让农业,让农村。”这一认识主要基于()A.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B.实现工业化的迫切需求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农业集体化的稳步推进12.古巴比伦王国曾出台了诸多针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掺假伪造等不正当竞争现象的法律条文。如《汉谟拉比法典》第108条明确规定:“倘卖酒妇不受谷以为西克拉之费,而按超重的砝码收银,而西克拉之定率量比之谷物之定率量为低,则此卖酒妇应被检举。”这说明古巴比伦()A.立法思想蕴含着契约精神B.法理内涵得到了有效补充和完善C.市场管理注重物权的保护D.国家治理利于强化法律的适用性13.13世纪,西欧领主家庭开销甚巨,无论是给儿子安排体面的职业或是嫁女都需巨额资金,于是他们开始经营“最能卖出货币”的物品,如当时羊毛在意大利有巨大市场,英国领主便将庄园改造为专业的“羊毛生产基地”。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自耕农经济面临空前冲击B.农村经济转型趋势凸显C.融入世界市场的步伐加快D.庄园农业生产效率提高14.1346年至1600年期间,托斯卡纳(属意大利)地区的妇女不仅广泛从事各种职业,而且 也能加入行会。她们能走出家庭通过工作养家糊口,在城市里自由经商,在宗教和世俗法庭中捍卫自己的权益,构筑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等。这表明托斯卡纳地区()A.传统宗教权力受到制约B.精英女性享有经济自由C.思想解放取得较大成效D.雇佣劳动现象十分广泛15.美国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内容包括:人民主权、共和制、联邦制、权力制衡以及司法审查权等,体现了18世纪末美国人针对自己面临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作出的反应。这些内容()A.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B.维护了社会各阶层利益C.消除了美国国内阶级矛盾D.遏制了政治腐败的难题16.1870年,德国对本国经济发展采取关税保护政策,20年后快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1890年,法国和美国也开始实施同类政策,在19世纪末取得了好于英国的工业表现;日本在“殖产兴业”政策下大力推动国内工商业发展,迅速成为亚洲强国。这反映出()A.自由贸易政策退出历史舞台B.管理方式影响经济发展C.垄断组织左右国家经济生活D.世界经济霸主发生更替二、材料题(52分)17.(18分)明朝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某学校组织学生研究明清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明朝海外贸易,中国始终处于出超,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清初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清代前期各朝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单位:万两(银)年代总额地丁银%盐课%关税%杂赋%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3424282382.438811.31223.6912.71724年(雍正二年)3649302883.038710.61353.7992.7 1753年(乾隆十八年)4266296469.570116.445910.81423.3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4254299170.357413.554012.71493.5——摘自《大清会典》材料三婚姻习俗发生很大的变化,索要彩礼的现象十分普遍,嫁资越加昂贵,男女的结合,都带有较为浓重的商品色彩。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材料四一个不生产这种货币的国家却以这种货币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必然会对国际进口产生强烈的依赖性。随着清朝鸦片的大量进口,白银不断外流,造成了白银供给更加短缺,对比较脆弱和已经出现银贵钱贱的中国货币关系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打断了中国货币制度正常发展的道路。白银为官方货币,百姓交税,国库收入,都是收白银的,而白银外流,导致市场白银缺少,那么白银就会涨价,但是人们的铜钱没有增加,这样就导致了通货膨胀。百姓的铜钱不值钱,人民就会贫苦,另外国家税收也会减少,导致国家贫困,政局不稳。——摘自《论明清两代货币制度的缺陷以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1)阐述材料一、二、三对研究明清白银货币化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清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2种)。(11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四的观点。(7分)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求索的伟大梦想。对近代百年的历史研究,史学家们提出了“革命范式、革命叙事”与“现代化范式、现代化叙事”两种解释框架。以现代性展开为主题的现代化话语和以民族抗争重建为主题的民族复兴话语,是能够贯穿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两大历史性叙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史学研究范式或提出新的研究范式,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严谨)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棉纺织物是古代印度4千-5千年前的三件棉织品残片。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11-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在公元前2 世纪开始,棉花通过3条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元代,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松江成为全国棉织品中心,16世纪开始行销到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因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资本家和统治者通过殖民扩张,逐步支配全球范围内的棉花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陆的工业帝国纷纷建立起棉花纺织工业,并确立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埃及、印度以及中国地区进入了由棉花所连接在一起的全球棉花产业中来。美国内战时期,英国国内的原棉供应大量短缺,英国工厂在全球寻找新的原棉进口供应地,加快了棉花的全球化历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棉花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摘编自魏涛《“全球转向”商品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国际化》材料三1780-1860年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与流通图今天,中国的工厂拥有全球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整个亚洲消耗82.2%)。(1)根据材料一,概述棉花的传播与贸易情况。(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控制全球棉花贸易体系的有利条件。简析中国在这一体系中所带来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认识“棉花是撬动世界的植物”这一观点。(5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