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高三12月份联盟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ACBACCC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DBCAB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的距今10000多年的稻粒和农业生产工具表明,当时早期原始农耕已经出现,D项正确;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发生在原始社会晚期,发生在农业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而材料所述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原始农业刚刚出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玉蟾岩遗址与浦江上山遗址存在交流联系,不能体现中华文明走向一体,排除B项;仅凭两个例子,且未与同时期其他地区对比,不能得出长江中下游是文明核心,排除C项。故选D项。2.A【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据材料“汉初,大臣陆贾在汉高祖而前经常谈论《诗》《书》中的治国道理”“乡(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分析可知,这场讨论主要涉及如何治理天下,即在探讨国家治理方略,A项正确;材料谈论的是“《诗》《书》中的治国道理”,未涉及无为而治思想,排除B项;材料在讨论治国道理,看不出汉代继承秦代制度,排除C项;材料与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近世之民,轻去乡土,转徙四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贱者贵,皆交相为盛衰”可知,宋代土地房屋买卖比较常见,人口离乡外出的情况较多,职业更换、贫富变动的情况并不罕见,结合所学可知,上述情况与宋朝放松对土地买卖和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的限制有关,说明宋朝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A项正确;宋朝门第观念趋于淡化,主要表现在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B项;宋朝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体现在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等,与材料所述不符,排除C项;答案第1页,共2页{#{QQABJQSEggggAhAAABhCEwXgCkMQkgAACSgOxFAMsAAByBNABAA=}#}材料所述为土地买卖,不完全等同于土地兼并,且材料还提及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土地兼并问题严重”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C【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明朝时期,江南地区由于其经济的繁荣,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江南的富庶为当地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使得该地区能够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进而在科举考试中表现突出。因此,江南地区进士数量和名次独占鳌头主要是由于其社会经济的繁荣,C项正确;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早已完成,排除A项;明朝政治中心是从南方迁移到了北方,排除B项;社会阶层流动是科举制的影响,而非南方科举考试成绩突出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5.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题干中描述了刘锡鸿在公开场合表现出顽固反对西方的态度,而在私下里却对西方议会制度表示赞赏。这种公开与私下态度的矛盾,直接反映了晚清官员在面对西方文化和制度时的两面性,侧面反映出当时朝廷或社会主流对西学抵制态度,折射出晚清社会转型的艰难,B项正确;“两面性”是材料直接反映的,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A项;顽固派成员私下是认可西方的,排除C项;材料与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本题材料及所学可知,“中体西用”主张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种思想限制了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深入学习和借鉴,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导致洋务运动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近代化,A项正确;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仍是旧式制度,并不能直接说明洋务运动本身的低层次,而更多的是当时社会的整体状况,排除B项;“没有完成挽救清政府统治的核心任务”这不是衡量洋务运动低层次近代化的关键,洋务运动的初衷是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近代化,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答案第1页,共2页{#{QQABJQSEggggAhAAABhCEwXgCkMQkgAACSgOxFAMsAAByBNABAA=}#}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0~1911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从表中洋货种类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进,消费的洋货类别从奢侈品、时尚品,逐渐转向日常生活必需品,这反映出民众对洋货的需求已从炫耀和时尚转向实用,这一变化说明整个社会的洋货消费逐步扎根于日常生活,表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C项正确;“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民众日常生活”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表现在侵略方式的变化,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材料未涉及此方面的论述,排除B项;“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了历史舞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晚清时期自然经济仍占主体,排除D项。故选C项。8.C【详解】根据图示中该政治团体的分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这些共产主义小组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故选C;领导了革命党人反清武装起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排除A;推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五四运动,排除B;掀起了国民大革命运动高潮的是北伐战争,排除D。9.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中国)。据材料“大批贫苦农民放弃家园跟随红军进入大别山,他们为红军探敌情、送消息”,说明民众对红军的支持,C项正确;材料反映土地革命时期民众对红军的支持,不能反映国民党的统治面临崩溃,排除A项;贫苦农民本就是革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不体现“扩大”,排除B项;材料反映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对红军的支持,没有涉及红军亟须进行战略转移,排除D项。故选C项。10.D【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局势趋于稳定,50年代以来,特别是和平共处项原则提出以后,中国的外交环境趋于改善,同时从1953年实行一五计划,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可以得出“战争”一词使用频率下降,“建设”“和平”词汇使用频率上升,因而①是建设,②是和平,③是战争,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1年(中国)。据题干“196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我国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答案第1页,共2页{#{QQABJQSEggggAhAAABhCEwXgCkMQkgAACSgOxFAMsAAByBNABAA=}#}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其目的是要重视农业的发展,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好转,A项正确;实现工业化的迫切需求,在当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国民经济面临困难,重点是调整而不是急于推进工业化,排除B项;计划经济体制是指政府通过制定详细的指令性计划来管理经济活动,这些计划几乎涵盖了经济的各个方面。题干只是强调要重视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的重点在于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的重要性,而不是农业集体化的稳步推进,排除D项。故选A项。12.D【详解】考查古巴比伦文明,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法典中的有关法律条文是基于现实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制定,如对酒类交易中随意增加称重砝码的管理,这种具体的治理规定丰富了古巴比伦自然法,D项正确;材料论及对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管理,而非交易中的契约精神,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补充和完善”,排除B项;材料强调调节市场交易过程而非保护物权,排除C项。故选D项。13.B【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在13世纪,西欧庄园领主更加注重庄园生产面向市场需求,这推动了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也使农村贵族逐渐融入商业贸易中,西欧农村经济正在从传统的自给自足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经济转变,即反映出当时西欧农村经济转型趋势凸显,B项正确;材料所述的现象折射出农村赖以生存的封建领主制度遭到冲击,而非自耕农经济,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生产力是否得到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14.C【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346年至1600年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托斯卡纳地区妇女能广泛从事职业、加入行会、自由经商、捍卫权益等。这些行为表明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束缚相对较少,与传统观念中妇女只能局限于家庭事务有很大不同,说明该地在思想解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妇女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有了很大的拓展,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任何关于宗教权力受到制约的信息,妇女的这些活动不能直接推断出宗教权力的情况,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托斯卡纳地区的妇女,没有特指精英女性,不能得出精英女性享有经济自由的结论,排除B项;雇佣劳动是指无产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并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题干未涉及雇佣劳动现象,无法从妇女从事职业等情况推断出雇佣劳动现象十分广泛,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第1页,共2页{#{QQABJQSEggggAhAAABhCEwXgCkMQkgAACSgOxFAMsAAByBNABAA=}#}15.A【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其内容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A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依旧存在种族歧视等内容,并没有维护了社会各阶层利益,排除B项;“消除了美国国内阶级矛盾”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美国1787年宪法没有完全遏制政治腐败的难题,排除D项。故选A项。16.B【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70至9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通过关税保护政策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法国和美国也通过关税保护政策使本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日本在“殖产兴业”政策下大力推动国内工商业发展,迅速成为亚洲强国。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管理方式深刻影响着本国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排除A项;垄断组织是指为获取高额利润,由多家大企业通过协议、控股、持股等形式建立的组织。材料未涉及垄断组织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举措,未涉及世界经济霸主更替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7.(18分)(1)价值:材料一是后人著述,属于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明清中外贸易的情况,以及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影响;材料二属于官修史书,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可用于研究清代前期白银在财政收入方面的状况,以及明清白银货币化的原因、表现等问题;材料三是文学类史料,属于二手史料,可用于研究明清婚姻习俗的变化、以及白银货币化对社会的影响。(一点3分,共9分)补充史料:
湖南省浏阳市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
2025-01-02
·
9页
·
6.7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