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25-01-02 · 21页 · 44.7 K

2024年秋季高二检测卷语文得分:_____________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使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全国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作业已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极好条件是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的人口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国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摘编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二:我读史书读到商鞅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不禁慨叹起我国国民愚昧,执政者煞费苦心,几千年来民众不觉悟、国家接近走向灭亡的悲惨命运来。法令,是谋求幸福的工具。法令如果好,它让我们民众获得的幸福就一定多,我们民众正担心不公布这些法令,或者公布后担心这些法令不产生效力,一定竭尽全力来保障它,维持它,务必使它达到完善的目的为止。政府和国民互相维系,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法令如果不好,那不但没有幸福可言,而且还有足够让人恐惧的危害,我们国民又一定会竭尽全力来阻止这些法令。即使想要让我相信法令,又哪有相信它的道理呢?就如商鞅与秦国民众之间具有同样的利害关系,却恰恰运用跟政府与国民互相信用相反的方法,即运用徙木立信的办法去做,这又是为什么呢?商鞅的法令是好法令。如果试着翻阅一下我国四千多年的记载,寻求那些利国利民的伟大的政治家,商鞅不是位居第一吗?商鞅处在秦孝公时代,中原局势极不安定,战事正盛,全国民力疲惫,达到了不能够言说和描述的程度。在这种情势下,却想战胜各诸侯国,统一中原,不是很难吗?在这种情势下,变法的命令出台了,这些法令惩罚坏人来保护人民的权利,鼓励种田织布来增加国民的财力,崇尚战功来树立国威,把贫困、懒惰者收为奴隶来杜绝人力、物力资源的损耗。这确实是我国从来没有过的重大政策,国民害怕什么而不相信呢?一定要通过搬移木杆来树立诚信,我从这里知道了执政者实在是费了苦心,我从这里知道了我国国民愚昧,我从这里知道了几千年来民众缺乏智慧、国家差点儿走向灭亡的悲惨境地是有原因的。虽然这样,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开始出现时,百姓对此会感到惊惧。国民是这些国民,法令是那些法令,我为什么对此感到奇怪呢?我只担心这搬移木杆树立诚信一事,如果让东西方各国文明程度高的那些国民听了,一定会捧着肚子大笑,或者高声讥诮。(摘编自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译文)材料三:“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毛泽东的文章是典范。在毛泽东的政论文里,为了说服读者接受他的观点,他都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他的文章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的生动局面。他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他对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是那样热爱,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是那样憎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把文风与学风、党风并提,讨伐“党八股”,给它列了八大罪状,说它是对五四运动的反动,是不良党风的最后一个“防空洞”。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日报》发表长篇社论,号召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他在改稿时特别加了一句:“我们的同志中,我们的党政军组织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中,我们的文学家、教育家和新闻记者中,有许多是精通语法、会写文章、会写报告的人。这些人既然能够做到这一步,为什么我们大家不能做到呢?当然是能够的。”(《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后来,我们渐渐机关化了,文章中假、大、空的语言多了。他对此极为反感,甚至是愤怒,严厉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他批评那些空洞的官样文字:“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1958年9月2日的一封信)他强调内容一定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他是一辈子都在与“党八股”的坏文风作斗争的。政论文是一种特殊的学术论文,细读毛泽东的政论文,发现他的文章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特别是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足可自立为一门一派,是对教条主义的语言、官僚主义的语言的最佳驳斥。在大力倡导改文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一下他的文章。这至少有两个用处:一是专门搞写作的人可以从中汲取营养,特别是补充一些文章外的功夫,好直起文章的腰杆;二是领导干部可以向他学一点写作,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能增加领导的魅力。须知:打天下要靠笔杆子,治天下更要靠笔杆子。(摘编自梁衡《关于毛泽东政论文文风的鲜明特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能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强大的内外反动派,我们就有信心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B.中国人民具有战胜困难的丰富经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必将会同时出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高潮。C.毛泽东认为,如果法令是好的,国民就应该信任它;如果法令不好,国民就应该会竭尽全力来阻止它。D.毛泽东的政论文说理形象,深入浅出,语言风格独特,为今天专门搞写作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艰苦奋斗的作风、团结一致的精神、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等都是我们在经济战线上获得迅速胜利的必要条件。B.毛泽东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可见当时领导干部自己不写文章,而由秘书代笔的现象很多。C.毛泽东读“徙木立信”的历史故事,慨叹民众愚昧、国家命运悲惨,足见作者能以小见大加以论述,思想深刻。D.材料三结尾,作者关联现实,强调要研究毛泽东文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魅力,才能扭转当前不正文风。3.下列选项不能用来证明材料三第二段的观点的一项是()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反对党八股》)B.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改造我们的学习》)C.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整顿党的作风》)D.中国人民将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大会的路线的领导之下,得到完全的胜利,而国民党的反革命路线必然要失败。(《愚公移山》)4.材料二多处使用了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5.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概括毛泽东政论文的特点。【答案】1.B2.C3.D4.①连续使用问句,形成层层推进、逻辑严密的论证。②使用反问句,强化了作者的观点。③使用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提示下文内容。④多处问句的运用,赋予文章雄辩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5.①立场鲜明,倾向性强。如材料一“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表达了鲜明的立场,态度倾向明显。②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如材料二第二段,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从“法令如果好……”“法令如果不好……”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思路清晰,逻辑严密。③语言生动,极具号召力。如材料三举例中说毛泽东把“党八股”比作“防空洞”,通俗易懂,生动贴切,易于理解和接受。④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毛泽东的政论极具个人风格,如材料三说他“足可自立为一门一派”,还能将政治思想讲出他自己的特色,后世发展成公认的真理。【解析】【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选取了毛泽东的三篇材料,材料一强调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民主专政和国际友人的团结奋进,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必然到来。材料二则通过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讨论法令对国民信任的重要性,并反思国民素质和政治智慧。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政论文的特色,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强调其对文风改进的影响。整篇文章展示了毛泽东独特的政论文风格和深刻的政治见解。【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B.“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必将会同时出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高潮”错误。由原文“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可知,文化建设的高潮是经济建设高潮到来后才随之出现的,时态错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艰苦奋斗……都是我们在经济战线上获得迅速胜利的必要条件”错误。由原文“只要我们……我们就能……”可知,原文是充分条件。B.“可见当时领导干部自己不写文章,而由秘书代笔的现象很多”错误。原文是“严厉要求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不要秘书代劳”,但并不能推断出领导干部自己不写文章,而由秘书代笔的现象很多。D.“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魅力,才能扭转当前不正文风”错误。原文是“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能增加领导的魅力”,是说有必要静下心来研究毛泽东的文章,能够让领导干部向他学一点写作,能增加领导的魅力,但并不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领导的魅力;原文中说研究毛泽东的文章至少有两个用处,但并不代表只有研究毛泽东的文章才能扭转当前不正之风。选项强加因果。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第二段的观点是:毛泽东政论文文风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善用群众语言和古典语言,反对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语言。D.是毛泽东在“七大”上的闭幕词,表达出中国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心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决心。语言准确精炼,掷地有声,但不能证明材料三第二段的观点。ABC均符合毛泽东政论文文风特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特色、论证效果的能力。①第二段分别从法令的好与坏展开论述,“法令如果好……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法令如果不好……又哪有相信它的道理呢”,第一、二处的反问构成对比,使得论述更加有力;第三处“这又是为什么呢”设问,该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引出第三段内容。这三处问句,层层推进,逻辑严谨,表达了作者对商鞅“运用跟政府与国民互相信用相反的方法”夫执行法令的疑惑。②第二段分别从法令的好与坏展开论述,“法令如果好……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法令如果不好……又哪有相信它的道理呢”,这两处使用反问,并构成对比,使得论述更加有力,强化了作者的观点。③第三处“这又是为什么呢”使用了设问,该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引出第三段内容。④本文是19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省高等中学读书时写的作文的译文,而问句本身就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所以,多处问句的运用,赋予文章雄辩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①观点上,鲜明而坚定,倾向性强。材料一中“我们确信: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的英勇奋斗所战胜”中,表达了鲜明的立场,态度倾向明显。材料二中表达对“民众缺乏智慧、国家差点儿走向灭亡”的担忧与痛心,材料三写到他热爱群众语言、古典语言,憎恨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的语言等等,都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态度鲜明,倾向性很强。②论述上,条分缕析,且都是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展开论述,条理清晰,体现了严谨的思维和逻辑。如材料一的论述,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很有条理性。材料二第二段分别从法令的好与坏展开论述,“法令如果好……哪有不信任法令的道理呢”“法令如果不好……又哪有相信它的道理呢”思路清晰,逻辑严密。③语言上,为了阐述观点,毛泽东能随手抓来一个形象,借典说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说明道理,且以理服人。多用群众语言、古典语言,非常接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