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命题教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48分)1.下图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墓葬的等级和陪葬品构成。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继承按照宗法原则 B.社会贫富分化严重C.礼乐制度得到发展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秦统一后,沛县县令的好友吕公携家眷避祸于沛县,当地豪杰皆携礼为其接风,时任亭长(负责治安)的刘邦不请自来,未带分文却称贺万钱,坐于上座。吕公得知真相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将女儿许配给刘邦。这体现了( )A.贵族传统仍有存留 B.郡县体制尚未完善C.基层治理地位重要 D.择婿标准因时而变3.据史书记载,汉宣帝时期诏举贤良、文学,均标明“内郡国”(区别于朔方、酒泉等边远郡),如宣帝本始元年(前73)“诏内郡国举人文学高第各一人”。这可用于研究( )A.察举制社会影响力不足 B.郡国并行存在弊病C.区域发展水平存在差距 D.文化氛围相对活跃4.南朝刘宋时期,大量山川湖泽为豪强所占夺,他们“愾(焚烧)山封水,保为家利”,以至于“贫弱者薪苏无托”,甚至连捕鱼为业都难以为继。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民南迁补充了南方劳动力 B.北方农耕技术刺激南方开发C.豪强势力完全架空中央皇权 D.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特征5.明朝中期,地价逐渐达到高峰,每亩能卖到50两到100两。但到明正德和嘉靖年间,民众一度以田地为累赘,出现拱手送人而无人肯要的现象。该变化主要缘于( )A.土地兼并加剧 B.赋税政策的调整C.租佃关系出现 D.高产作物的引进6.清中期,朝廷开始为书写“国史”准备材料,要修本朝人物的传记时,清帝下令把曾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们统统编入《贰臣传》,把史可法等当初誓死抵抗清军的前明官员列为忠臣。这说明当时( )A.修史指导思想发生转变 B.传统价值观念根深蒂固C.人物评价标准出现偏差 D.社会秩序逐渐出现动荡7.如表是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统计的中国近代某一时段全国译书(官方、民间皆在统计范围之内)统计简表。该时段是( )原书国别英国美国日本其他百分比10.76.060.223.1A.1860—1862年 B.1884—1886年 C.1902—1904年 D.1931—1933年8.如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我国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单位:1000海关两)其中B代表的是( )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B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A.农业机械 B.纺织机械 C.冶炼机械 D.交通机械9.下图:《人民日报》关于“抗美援朝”的报道(1953年7月28日至今)报道数量的变化反映出( )A.国家外交的务实性 B.集体记忆的阶段性C.国际形势的复杂性 D.意识形态的重要性10.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我国在这一时期( )A.工业化基础得到初步奠定 B.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C.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形势 D.实现了工业中心向西转移11.公元前413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失利,军队紧急撤兵之际,恰好碰见了月食,士兵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拒绝突围,主帅尼西阿斯被迫服从“军心”,最终雅典军被敌军团团围住,全军覆没。据此可知,雅典( )A.社会迷信色彩浓厚 B.民主政治存在决策风险C.军队主帅缺乏威信 D.海外殖民政策不得人心12.斯巴达的国王有两位,职位世袭,两个国王权力平等,彼此牵制;除国王外的28位长老院成员由年满60岁的贵族担任,一旦当选,终身任职;而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有讨论权和表决权。由此可知,斯巴达( )A.公民大会有实际最高权力 B.实现了权力的有效制衡C.注重强化官员的廉政建设 D.包含了一定的民主因素13.下图为16世纪阿兹特克人的绘画作品《墨西哥城之战》,作品描述了殖民者征服墨西哥的场景。该画作( )墨西哥城之战A.可用以研究印第安文明湮没原因 B.属于真实可信的一手史料C.控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暴力行径 D.体现了美洲的种植园经济14.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均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据此可推断,当时欧洲( )A.人文主义开始兴起 B.享乐主义渐成风尚C.现世主义日益流行 D.公民意识逐渐兴起15.1573年,西班牙寨维尔加尔默罗医院的日志里描述了当年冬季买土豆的事,并明确说明土豆是在当地种植的、季节性的蔬菜。随后,这种异域蔬菜开始传到欧洲各地的植物园中,并出现在了16世纪末的植物志里。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B.改变欧洲农业经营模式C.影响了欧洲人的生活 D.使欧洲出现研究土豆热16.大革命前,法国最后一次召开三级会议是在1615年,而各省的三级会议在1650年后基本上就再未召开过;葡萄牙议会在1697年召集了最后一次会议;而那不勒斯王国的国会在1642年以后就不再议事。17世纪欧洲这一变化体现了( )A.封建领主权利得到巩固 B.民族意识的觉醒C.理性主义影响政治实践 D.君主权力的强化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荒政是指政府为应对灾荒而采取的赈灾对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赈给之,无分于主客户。募富民出钱粟,酬以官爵。蝗为害,又募民扑捕,易以钱粟,蝗子一升至易菽粟三州,或五升。民之流亡者,可归业者,计日并给遣归。无可归者,或赋以闲田,或听隶军籍,或募少壮兴修工役。老疾幼弱不能存者,听官司收养,因饥疫若厌溺死者,官为埋祭。诏州郡长吏优恤其民,间遣内侍存问,戒监司俾察官吏之老疾、罢懦不任职者。——摘编自《宋史·食货》材料二时间事件出处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令天下置预备仓《明太祖实录》永乐元年1403年)令吏部行文……春初差人巡视境内,遇有蝗虫初生,设法扑捕,务要尽绝……若布、按二司官不行严督所属达捕者,亦罪之……永为定制《明史》正统五年(1440)四月振沙州(治所在今敦煌)。六月振湖广、贵州蛮饥《续文献通考》天顺元年(1457年)山东民饥,发太仓银三万两赈之《古今图书集成》弘治十一年(1498年)夏灾不得过六月终,秋灾不得过九月终。报灾过期或匿灾不报,均予惩处《续文献通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的荒政。(5分)(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明朝荒政的新特点,并简析其原因。(7分)18.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古代中国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近代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现代中国第一阶段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现代中国第二阶段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2)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公园产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19世纪开始在美国流行,此后相继出现森林公园、国家公园等多种类别。国内最早提及森林公园的报刊是1905年留日回国学生主持的《大陆报》。晚清出使人员已观察到西方各国城郊广设园林,并“讲求种植之法”。1919年,留美归国后即任广州大元帅府秘书的孙科撰写《都市规划论》,在其领导下,广州市自1921年成立市政厅以来,积极筹设市内公园、添植树木。自1931年起,国民政府先后三次下令全国主要城市筹建森林公园、栽植树苗。同年7月,北平市政府令社会局核查适宜之地,后协商在天坛、先农坛、日坛、地坛设森林公园。在民初市政改革期间,其中几处已先后设为公园,均向市民开放。在时人看来,国民政府在城市内外的植树造林运动,大体是“说而不行,行而不远,敷衍门面”,故常有“年年植树,无日成林”之叹。——摘编自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材料二新中国森林公园作为国有林场的“林副产业”而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森林公园的诞生便是国有林场对经济利益追逐的结果,这样的价值导向直接指引森林公园走上了旅游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将经济利益作为追逐的首要目标,相关建设也都以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导向,表现出明显的旅游目的地的特征。1998年,林业发展战略转型后,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开始推动森林公园建设与地方发展规划的有机融合,森林旅游博览会和森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的举办,推动森林公园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森林公园作为“满足人们生态文化需求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并开始付诸实践。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强化了森林公园“禁止开发区域”和“自然保护地”的性质,森林公园的自然保护地属性基本确立。——摘编自王娜《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发展的嬗变逻辑与实践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森林公园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森林公园的嬗变路径,并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以来影响中国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东”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历史年表。【要求:年表时段或时间表述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作答要素应包含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简要说明等。】
宁夏银川一中2025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5-01-07
·
4页
·
1.4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