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5-01-07 · 7页 · 308.2 K

南漳一中河口一中高二年级12月教学交流考试历史试题宜城一中命题:南漳一中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15小题45分)1.为从“众口”之门察之祸福,周朝统治者制定了一套汇集舆情资料的办法,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诗篇就是从国人中采集而得的,在施政过程中若发现舆情对自己不利就须改弦更张。由此可见周朝(   )A.文学作品成为舆情主要来源 B.原始民主传统尚存C.以儒家德治思想来治理国家 D.基层社会治理加强2.秦汉时期,田啬夫是最基层的农官,他除了监督农民劳作外,还必须负责其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工作。比如,在春季干旱少雨时,田啬夫必须斋戒三日,主持祈雨活动,以保证春苗顺利灌溉。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官僚政治体制成熟 B.宗教制约经济发展C.朝廷奉行抑商政策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正面文字为“我们的主上”“阿纳斯塔修斯”“永恒的皇帝”,背面有“君士坦丁堡”及印记3.下图展示的是魏晋墓群中鲜卑族步陆孤氏陆丑墓葬出土的文物。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A.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西欧货币经济较为发达C.东西方商贸往来早已开展D.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巨大4.在唐朝,各级考试都由相应级别政府的主要首长主持。县试由知县主持,府试由知府主持,院试由省学政主持,乡试正副主考均由皇帝任命,会试由礼部直接主持。这说明科举制 ( )A.扩大了统治基础B.体现了国家意志C.凸显了公平原则D.滋生了结党营私5.清代诸多纪念重大军事胜利的纪功碑四面往往分别用不同文字刊刻,一般为满文、汉文、蒙古文和藏文。不少官方编纂的大型辞书,也是多语种合璧本。如康熙时期开始编纂的《满洲蒙古合璧清文鉴》,经一再增订,至乾隆时期成为包括满、汉、蒙古、藏、回5种文字的《御制五体清文鉴》。这些措施()A.利于构建大一统国家观B.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特征C.形成多元文化并存格局D.旨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6.清末湘系大员刘坤一提出:“至中国与泰西各国通商,商舶往来如织,而中国尚无商船运货前赴泰西,以分洋人之利,现在中国已有使臣分驻英、法、美、德、日、秘及日本等国,华商若往通商,自无虑其人地生疏,致受欺侮。”其意在()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借助领事馆扩大航运权C.鼓励华商参与国际竞争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7.清末民初,“湖南诸绅现已设立宝善公司,集有多股,筹议各种机器制造土货之法,规模颇盛”。在近代燃料开采、金属采冶和纺纱业中,绅士投资创办者占有相当的比例,数据如下表所示。这反映了()产业商办企业投资创办者的身份绅士及绅士家庭商人其他不明者买办纺纱1811123金属冶102215燃料开采25152319A.民族危机加速社会阶层流动B.社会剧变推动价值取向转移C.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动摇8.20世纪30年代初,江西一些地区的雇农、贫农、中农、知识分子等通过选举,成为乡苏维埃代表;同时,农民阶级中的先进分子也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渐取代了没落的乡绅和宗族领袖,成为“新的精英管理阶级”。这些举措(   )A.重构了基层政治秩序 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D.改变了封建剥削制度9.抗战时期,统一累进税的改革,兼顾各阶层的利益,到1947年初,统累税办法实施进入尾声。晋察冀中央局于1947年1月指出:“在土地改革后,边区地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一般已经不存在了,因此,统累税条例有许多规定,已不通用于今日,必须加以修改。”这说明()A.个人所得税制开始施行 B.政治形势影响税制的变化C.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0.建国后,中国外交经历了走出去的“客场外交”、请进来的“主场外交”、双边外交和多边外交等,不断“扩散”到国际社会,为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秉承的外交理念和开展的外交活动()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的和平 B.体现独立自主外交的变革C.彰显大国气度和责任担当 D.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与拥护11.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拥有执政官提名权、公民大会制定法律的批准权和独裁官任命权。至屋大维时期,元老院仍能管理部分行省,但屋大维频繁修订元老名册,使其成员从1000名减少至600名。这一变化说明罗马( )A.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B.平民对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C.从共和制向元首制过渡D.权力斗争影响罗马法的发展12.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A.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13.到16、17世纪,一些西欧国家以政府名义担保,募集资金,设立国家银行,这些新式银行开展存贷款业务,发布市场信息及与市场有关的政治新闻。这一时期,政府更加支持财产私有权,支持股份公司在海外的经营活动,并为它们颁发“特许状”。这反映了()A.工业资本急需开拓海外市场B.自由主义逐渐成为基本国策C.早期资产阶级垄断国家政权D.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结合14.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对政府雇员的义务作了更明确的规定。它要求政府雇员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不得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营私舞弊;不得参加包括政治捐款在内的政治性金钱收受活动。上述立法( )A.标志着西方文官制度产生B.确立文官行为准则和从政道德准则C.体现了政党政治基本特点D.实现了政治和行政管理的有效结合15.一战后,英国在1925年恢复了金本位制。如表是1英镑购买力(相对于2020年)的变化统计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萧条冲击了英国金融市场B.金本位制助力英国经济恢复C.两次世界大战加速英镑衰落D.英国的货币政策缺乏灵活性二、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55分)16.【乡约制度与社会治理】(12分)材料一  宋朝建立后,朝廷逐渐取消了直接派遣乡官对乡村社会实行集中管理的做法,朝廷对乡村社会的管控力量减弱。与此同时,凭借科举考试实现身份跨越的知识精英逐渐取代了世袭门阀。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留在乡村社会,逐渐转化为乡绅,成为基层领袖,他们都将道德礼教与富国安民、扶危济世紧密相连。蓝田吕氏兄弟就是其典型代表。熙宁九年(1076),吕氏兄弟在其家乡试行《吕氏乡约》。《吕氏乡约》反对单靠刑罚来威慑乡民,而是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规范乡民的行为。并通过对婚姻丧葬仪式进行规范,将传统儒家礼仪转变为乡民日常生活礼俗,塑造亲爱和谐的邻里关系。由此实现了中央自上而下的集权控制与乡村自下而上自治体制的接驳。——摘编自章云峰《宋代乡村道德建设解析——以<吕氏乡约>为例》材料二  嘉靖五年,应天巡抚陈凤梧行文南直隶各地,积极倡导和推广建立乡约,徽州各县纷纷响应,“以里为单位,一里一约”,以“劝善惩恶、兴礼恤患,以厚风俗”。嘉靖二十八年,歙县知县邹大绩依托旧有的里甲体系推行乡约,职责仍是“劝善惩恶”,但对其活动有了具体的规定:“每月朔望,会于公所,书纪过、彰善二簿,以凭稽考。”嘉靖三十四年,担任过南京刑部主事的乡绅郑佐建立了“岩镇备倭乡约”;祁门县等地的村民自发成立了护林乡约会,旨在发展山林经济。嘉靖四十四年,“矿贼作乱,劫掠直隶徽(州)、宁(国)等处”,徽州知府何东序推行新安乡约,“召募义兵以足兵,乡约以变俗,保甲以诘奸”。——摘编自王浩《明代徽州的乡约推行与县域治理》(1)根据材料一,归纳《吕氏乡约》产生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嘉靖年间徽州乡约的变化趋势。(6分)17.【精神文明建设】(15分)材料一  1941—1945年《晋察冀日报》劳动英雄和英模报道规模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总计5人18人55人140人118人336人(注:《晋察冀日报》系中国共产党晋察冀根据地的机关报)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结构的演变时间行业分布评选标准代表人物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人农民士兵劳动竞赛发展生产力“掏粪工人”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改革开放初期企业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数学家陈景润长春光机所研究员蒋筑英农农业化学专业科学修彭加木21世纪以来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进城务工人员;民营企业家重视对道德品质的考察百度语音首席架构师贾磊民营企业家吴金焕农民工任晓云(1)根据材料一,概括1941年至1945年《晋察冀日报》对劳动英雄和英模报道的特点。(6分)(2)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结构演变的信息进行合理解释。(9分)18.【英国消费社会的发展】(16分)材料一消费社会是一个以市场为焦点,以需求引导生产的社会,很多世纪以来,英国大部分人没有脱离饥饿的威胁,消费仅仅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理需求,而在18世纪,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成为一种身份的诠释方式和提高社会地位的行为,人数众多的中等阶级迅速崛起,形成了相当的消费力,一系列新的异国“奢侈品“出现在英国人的日常消费中,19世纪最后二三十年,工人阶级也开始享受工业文明的物质成果,英国进入消费社会,大批量生产降低了物价,而低价的商品推动了大众消费。19世纪70—80年代出现了连锁商店和百货商店。广告的作用逐渐超过了橱窗装饰,20世纪初,英国变成地地道道的消费国家,成为一个“轻佻琐碎的、放纵浪费的和肤浅的社会”。——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等材料二工业革命的历史形成,是内部组织和技术工具的互动下对原有生产体制的突破,但仅仅依靠内在的动力还不足以使工业革命发生,它还需要强大的外部市场需求的推动,为何当时的工匠要总结纺织经验提高生产效率,明显是消费需求在起作用,消费需求的扩大还对外部世界产生了影响。印度棉布、瓷器、漆器等异国产品以及茶叶、咖啡等天然物产受到英国消费者的青睐。为了保持贸易的持续与稳定,英国政府加强对殖民地的掠夺和航海通道的控制,从而引发大国之间的国际冲突,也给殖民地带来了灾难性后果,英国本土工业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英国寻找更多的原料产地,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摘编自王洪斌《18世兄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简述英国消费社会的发展历程。(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发展。(10分)19【通过历史看中国】(12分)材料要理解“国”,离不开“史”,龚自珍所说的的“国”和“史”的关系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本质上,国家就是认同,没了文化上的认同,即不存其国。要认同一个国家,可以从这个国家的文化与历史着手。通常都会通过文本记载资料或者文物这两个方面入手,但是不论文本还是文物都是相互印证、殊途同归的。如:货币里的中国——从“钱”看历史、书画里的中国——在翰墨留香中品味历史等思路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摘编自《70件文物里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史中选取史实,按照“XX里的中国”的方向自拟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合理;不得选用材料中的方向)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