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5-01-09 · 22页 · 76.2 K

内部★启用前2025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四大发明”长期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但它还不足以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例如,水稻、大豆、茶等作物的栽培技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贡献并不逊色于“四大发明”,基于科技史界的长期研究,我们评选出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并将它们大致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评估某项发明的原创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证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者属于最早之一且独具特色。为慎重起见,我们未推选那些因史料不足而不易判断其科技内涵或原创性的发明。在推选的发明创造中,有些可能未持续发展或实用功能有限,却体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技艺;还有些在技术的复杂性方面不甚突出,却曾对文明进程产生较大影响。中华民族成就了诸多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出现在史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先秦两汉是相当数量重要科技发明的形成期。盛唐的科技创造不甚突出,反倒是长期被认为偏安积弱的宋代却拥有辉煌的创造发明。大约从元末开始,我国传统科技进入缓慢发展阶段,鲜有重大发明创造,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我国科技史界注重探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以及科技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我们希望以全球史视野考察中国传统科技,将古代中国与其他古代文明进行比较,从而审慎地判断哪些发明创造是中 国人做出的或具有鲜明的中国技术特点。纵观古代历史,科技知识可能是多地起源的,也可能是通过传播而被不同文明分享的。中国人向世界贡献了多种作物栽培方法,以及丝织、瓷器、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方面的技术,也引种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作物。还有一些发明创造属于传播基础上的再次创新,其创新成就依然堪称杰出。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世界贸易交流的通道,也是科技知识传播和互动的活跃区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科技史学科为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我们期待,先贤发明创造的智慧能够成为激励当代国人持续创新的动力,透过悠远的历史传递智慧的回响!(摘编自《<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前言》)材料二:准确掌控船行方向是航行中首要的大事。在初期,由于船只比较小,一般利用篙和桨直接控制船行方向。随着船只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深水区域,篙用不上了,而船只体积增大,桨的数量增加,需要许多人来划,大的桨得几个人才能划动,这时候桨要兼负推进和制导方向的职能,操纵起来就很不容易了。于是,桨分成两种,一种专管划行,一种专管控制方向。专管控制方向的舵桨逐渐从船舷移到船尾中央,从划动改变为不离开水面的左右摆动,是舵的前身。在广州西汉末年墓中出土的木船模型上,舵桨的形状跟划行用的长桨不同,桨翼短而宽,增大桨翼伸入水中的面积,增强了控制方向的性能。不过,舵桨还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舵桨长长地伸在船尾的后面,在狭窄的航道或靠岸的时候不容易操纵;又如,大型船舶舵桨的桨翼也要扩大,操纵起来很费力,尤其是遇到大的风浪,操纵就更困难了。因此人们进一步改进了舵桨的形状和安装方式,真正的舵终于产生了。舵的作用原理跟桨不同。桨是通过划水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船只前进的。舵不划水,但是当船舶航行的时候,船尾所产生的水流会在舵面上形成水压——舵压。虽然舵压很小,但是根据杠杆原理,它推动船舶转动的功效不小,即使是满载的大船也能转换方向。舵最迟在东汉已经出现和使用。由东汉墓中出土的陶船模型可知,舵面呈不规则的四方形,面积比较大,跟舵桨已经没有相似之处。舵柱用十字状结构固定,从船尾斜伸入船的后方,表明这已是一种转轴舵。在舵柱的顶端有个洞孔,可能是用来安装舵把的。它应用杠杆原理,只要转动舵把就可以使桨面偏转,调节、控制船行的方向和路线。早期的舵柱斜伸出船尾。后来人们又把舵柱改为垂直伸进水中,舵面跟舵柱的连接位置也由舵面中部移到边上,这种舵称作垂直舵。中国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正好便于垂直舵的装置。中国船舶一般都是首尾翘起的,尾部后端边缘通常呈弯月形,成为安装垂直舵的理想位置。由于航线上的水有深有浅,舵逐渐演进成可升可降的升降舵,依据水的深浅随时调节舵的高低。宋代以后出现了平衡舵,把一部分舵面积分布在舵柱的前方,缩短舵压力中心与舵轴的距离,减少转舵力矩,使操纵更加轻便;同时,还增大了舵面 面积,提高舵控制航向的能力。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开孔舵,在舵面上打许多小孔,这样不但转舵省力,而且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舵的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是一种别具匠心的发明。我国是最早发明舵的国家。李约瑟认为:“中国的发明,在十世纪末叶以前已经被引进阿拉伯文化区域。”欧洲使用的舵可能是十二世纪引入的。舵在欧洲的引入和使用,为十五世纪开启大航海时代创造了条件。(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技史研究的推进,需要突破“四大发明”这一提法的局限,全面考察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B.中国古代科技创造在时间上并非均匀分布,先秦两汉成果众多,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形成更加重要。C.不同文明之间的科技交流,既有可能通过实物的形式,也有可能通过知识分享的形式来进行。D.“全球史视野”要求拓展科技史研究的范围,例如将沿着“丝绸之路”进行的科技交流纳入考察视野。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船只体积较小或者行驶于浅水区域时,使用舵来操控航向,比起用篙和桨并不具备优势。B.广州西汉末年墓出土的木船模型上舵桨的形状,说明划水性能并非舵桨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因素。C.垂直舵的产生是基于中国古代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因此它难以应用于古代其他地区的船舶。D.从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等可以看出,古人在舵的改进时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减少舵压以便操控。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知识输出和引进的不同特点。B.材料二中以东汉陶船模型为例,说明早期舵的形制,也佐证了舵的产生时间。C.材料一主要按照逻辑顺序展开,材料二则主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D.材料二中李约瑟的论断,可以佐证材料一中关于科技知识传播的观点。4.舵入选了材料一提到的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请根据材料内容,说明其入选的理由。5.通过上面的材料,读者对于科技史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价值可以获得哪些认识?请根据材料分析概括。【答案】1.B2.B3.A4.①有可靠的考古证据,如东汉墓中出土的陶船模型可证明其存在及形制等,能证明其原创性。②舵经历了从舵桨不断改进发展的过程,最终对船舶航行控制方向起到关键作用,在航海领域有较大影响,推动了航海相关发展。5.①研究内容:关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以及科技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考察不同时期中国传统科技发明创造情况等。 ②研究方法:以全球史视野,将古代中国与其他古代文明比较,审慎判断发明创造所属及特点,同时依据考古、文献证据等进行研究。③研究价值:为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提供独特视角,激励当代国人持续创新。【解析】【导语】文章从比较和分析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丰富性和全球影响力。通过详细举例,如舵的发展与传播,展示了中国科技的独特创造和对其他文明的贡献。同时,文章探讨了科技交流的多样性,强调科技史研究需要超越“四大发明”的局限,通过全球视角进行较广泛的考察。这种研究为公众提供了理解历史科技成就及其现代启示的独特视角,激励持续创新。【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先秦两汉成果众多,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形成更加重要”错误。材料一提到的“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的是史前的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而不是先秦两汉时期的科技成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当船只体积较小或者行驶于浅水区域时,使用舵来操控航向,比起用篙和桨并不具备优势”错误。从原文“由于船只比较小,一般利用篙和桨直接控制船行方向”来看,当船只体积较小或者行驶于浅水区域时一般用的是篙和桨,不使用舵。C.“垂直舵的产生是基于中国古代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错误,原文表述是“后来人们又把舵柱改为垂直伸进水中,舵面跟舵柱的连接位置也由舵面中部移到边上,这种舵称作垂直舵。中国船舶独特的尾部结构,正好便于垂直舵的装置”,先说垂直舵的产生,再说中国船舶的尾部结构便于安装垂直舵,选项中“基于”的说法无中生有;“因此它难以应用于古代其他地区的船舶”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国船舶一般都是首尾翘起的,尾部后端边缘通常呈弯月形,成为安装垂直舵的理想位置”,只能看出中国船尾部适合安装垂直舵,至于其他地区的船舶是否适合应用,文中看不出。D.“减少舵压以便操控”错误。材料二关于舵压的表述是“根据杠杆原理,它推动船舶转动的功效不小”,可见舵是利用舵压改变船只的方向的;而材料二中对升降舵、平衡舵、开孔舵的改进,是为了方便操控,以及提高舵的操控性和效率,提升舵的性能。因此,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增强舵的使用便利性和效果,而不是减少舵压。故选B。【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能力。A.“作比较”错误。在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知识输出和引进的不同特点的时候并没有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即例证法,如“中国人向世界贡献了多种作物栽培方法,以及丝织、瓷器、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方面的技术,也引种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作物”。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舵入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的理由有:①材料一中“评估某项发明的原创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证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者属于最早之一且独具特色”,而关于舵的发明有可靠的考古证据,“舵最迟在东汉已经出现和使用。由东汉墓中出土的陶船模型可知,舵面呈不规则的四方形,面积比较大,跟舵桨已经没有相似之处”“我国是最早发明舵的国家”可知,舵是一个独特的原创发明,东汉墓中出土的陶船模型可证明其存在及形制等,证明其原创性。②材料一中强调了评估发明要有“独具特色”以及“曾对文明进程产生较大影响”,舵的发明具备这样的特点。由“早期的舵柱斜伸出船尾。后来人们又把舵柱改为垂直伸进水中,舵面跟舵柱的连接位置也由舵面中部移到边上,这种舵称作垂直舵……由于航线上的水有深有浅,舵逐渐演进成可升可降的升降舵,依据水的深浅随时调节舵的高低。宋代以后出现了平衡舵……中国古代还有一种开孔舵”“舵在欧洲的引入和使用,为十五世纪开启大航海时代创造了条件”可知,舵经历了从舵桨不断改进发展的过程,最终对船舶航行控制方向起到关键作用,在航海领域有较大影响,推动了航海相关发展。【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研究内容:由“近年来,我国科技史界注重探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以及科技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我们希望以全球史视野考察中国传统科技,将古代中国与其他古代文明进行比较,从而审慎地判断哪些发明创造是中国人做出的或具有鲜明的中国技术特点”可知,关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以及科技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考察不同时期中国传统科技发明创造情况等。②研究方法:由“‘四大发明’长期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但它还不足以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例如,水稻、大豆、茶等作物的栽培技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贡献并不逊色于‘四大发明’”“评估某项发明的原创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证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