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三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2.《史记·周本纪》载:“武王追思先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材料直接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郡国并行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3.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B.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4.下图反映了唐朝进士的出身情况。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A.为士族子弟所垄断 B.杜绝了门阀恩荫现象C.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D.使人才来源更加广泛5.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内外店铺林立 B.“市”的四面建有围墙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6.有一本书列了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下表,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自耕农地主佃农工人商人占总人口比例10%24%36%20%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7.钱锺书指出:“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A.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B.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8.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9.光绪六年(1880年),李鸿章、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但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还只修建了天津附近的一小段。原因是一般人相信修铁路就会破坏风水。力倡洋务的恭亲王奕䜣被叫做“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之称。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A.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 B.固守中体西用的观念C.单纯学习西方的器物 D.得到清廷上层的支持10.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和群治之关系)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故。”这表明梁启超A.实际上是文学革命的开创者 B.关注文学的启蒙和教化功能C.利用小说宣传变法维新理论 D.借助小说传播民主共和观念11.进入近代,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清末民初,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这凸显出江南地区A.经济区域分工日益加强B.经济结构变动剧烈C.发展近代企业成为主流D.城乡差距日益加大12.电视剧《对手》中有这样一幕:七七事变后的一天,林忠强冲上阵地,与日军搏杀。但大批日军已涌入城门,开始屠城。这是指A.旅顺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C.潘家峪惨案D.南京大屠杀13.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4.如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反映了我国领域成就经济2000年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科研2007年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交通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A.已成为发达国家 B.政治影响力扩大C.综合国力的提升 D.科技力领跑世界15.在古代雅典,由抽签方法产生的五百人议事会议员。陪审员、一般行政官员和九个执政官任期均为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因而,“建立在抽签选举基础之上的雅典民主制度,能够唤起公民的参政积极性以及培养公民的公共责任感”。由此可知,雅典的抽签选举A.体现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B.践行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C.保证了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D.有利于城邦行政效率的提高16.朱塞佩•格罗索在《罗马法史》中指出:“航海家和商人们活动……一直伴随着并且最终超越了罗马的扩张,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能够给上述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习惯法B.成文法C.公民法D.万民法17.“新航路开辟”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B.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C.世界经济的联系加强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8.某历史学者指出,美国开国者们在国民政府中实施的分权制,即设立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是一种对付多数主义(民众多数政治)的防御工具和作为一种保护精英自由和财产的补充手段。该学者旨在强调美国( )A.三权分立体制违背制宪初衷 B.政体抑制了民众权利的发挥C.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D.精英与民众的利益截然对立19.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以1830年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封建王朝这一历史事实为根据,表现了人民反对专制的斗争精神。与它属于同一流派的文学作品是( )A.《老人与海》 B.《人间喜剧》 C.《安娜.卡列尼娜 D.《巴黎圣母院》20.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相关的因素包括①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发展②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③列强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地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当时农村的经济制度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22.20世纪以前,美国国会基本掌握立法权,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立法,国情咨文实际上成为一种立法纲领。这一变化A.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治体制 B.背离了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C.反映了行政权日益扩大趋势 D.表明国会主要权力遭到剥夺23.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二战后A.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经济联系密切C.大国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D.各国加强了在经济领域中的国际协调24.下图为中国财经报公布的2016年金砖五国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B.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C.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格局的一极二、材料分析题:52分25.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而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请概述人类历史上“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2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安徽歙县一个贫苦家庭。1906年,陶行知进入歙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学习,开启了他中西文化交融的第一步。1910年,陶行知升入金陵大学学习。毕业后赴美留学,师从杜威等进步主义教育大师。1917年回国,演戏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期望通过这一运动扫除中国大量的文盲,以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为了改造中国乡村的落后状况,陶行知将目光聚焦到中国的乡村教育,在南京城北创立晓庄试验乡村师范。1932年起,积极开展普及教育运动,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以“小先生制”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各类知识。抗战时期,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以学习武训的“叫花子办学”精神,办理这所战时难童学校,为新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抗战胜利后,他又与李公朴共同创设了社会大学,以职业青年为教育对象,宣传民主思想。因劳累过度,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突发脑溢血在上海去世。与同时代的教育家不同,陶行知从一开始就自觉自发地建构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并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刘大伟、王延光《陶行知:“生活即教育”》(1)据材料概括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陶行知对中国教育的贡献。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摘编自《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二战后“西欧国家外交演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全面;不少于280字。)参考答案1.B2.D3.A4.D5.A6.D7.D8.C9.A10.B11.B12.D13.D14.C15.B16.D17.C18.B19.D20.D21.A22.C23.D24.B25.孔子主张仁为最高道德标准,用礼来规范人们言行,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实施仁政。启蒙思想家反对专制王权和盲目信仰,提倡进步和理性。提出并宣扬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思想原则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注重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协调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后,人类又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可持续发展战略。启示: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结合时代和国情,走现代化之路。(言之有理即可)26.(1)主要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时代背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西方教育思想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2)贡献:开展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等教育实践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培养了大批人才;创立生活教育理论,并以赤子的情怀实践着教育的理想。27.示例:论题:二战后西欧外交从追随美国到寻求独立自主、联合自强。论述:二战后初期,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西欧国家在外交上追随美国,积极反苏反共;60年代,西欧联合趋势不断加强,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法国推出北约、联邦德国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70年代,西欧国家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支持第三世界等举措,也是西欧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2023-11-20
·
7页
·
658.7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