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2023-11-20 · 8页 · 165.4 K

2023届高三统一考试试题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材料来看,在西北地区的西周遗址发现有殷遗民墓葬以及“薛侯”等甲骨刻辞,而南方的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则出土了19种带有殷商风格的徽识类青铜器。这一现象表明西周时期A.礼乐制度影响力扩大B.族群交融趋势增强C.地方诸侯具有独立性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2.先秦原始儒学注重双向性伦理,虽有“尊尊”之等级,实无“尊卑”之贵贱;汉代儒生推崇《左传》深于君父之义,以秦制律令体系的“尊卑”取代了《春秋的“尊尊”。这反映出西汉儒学A.背离了儒家思想传统B.迎合了专制统治的需要C.完善了纲常伦理体系D.肯定了秦朝的政治统治3.先秦两汉时期,诗所言之志天然具有社会政治性,而魏晋诗歌以“情”为“志”,正是要剥离“志”的社会属性,以个体性取代社会性,以“情”取代“志”。魏晋时期诗歌的这一变化A.体现了文人对社会强烈不满B.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C.强调了个性抒发和情感表达D.反映了人文主义文学的兴起4.同隋唐时期的葬俗相比,五代时期的墓葬壁画中表现贵族生活的列戟、仪仗、出行、马球、升仙、礼佛等图像渐趋减少,反映日常生活的画面逐渐增多。与五代墓葬这一现象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庶族地主的崛起B.等级秩序的解体C.儒学复兴的影响D.官僚政治的完善5.明初,为了保障“大明宝钞”的顺利流通,明朝廷曾多次颁布“禁银”令。虽然多次下“禁银”令,但民间市场上白银的私下流通一直没有停止,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可见,明代白银私下流通A.冲破了传统的抑商政策B.加剧了经济通货膨胀状况C.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D.适应了社会商品经济发展6.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输入中国的外国商品只需缴纳“值百抽五”的口岸税和运销内地的“子半税”,即只需纳7.5%的税额便可畅行无阻地销往中国各地,而本国商品从产地运往销售地则“逢关纳税,遇卡抽厘”,厘金征收额一般在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0%。这一做法A.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促进了传统手工业进步C.导致了关税主权的沦丧D.造成了国内市场的狭小7.袁世凯镇压了革命党人,否定了孙中山、黄兴的“二次革命”,但并没有否定辛亥革命。他在发布的对黄兴等革命党人进行处分与处罚的命令中说:“查黄兴亡命鼓吹,本以改良政治为名,乃凶狡性成,竞于已经统一之国家,甘心分裂。”据此可知,当时A.革命党势力强大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C.国家统一是主流D.袁世凯支持民主共和制8.大革命失败后,随着作为“人民”重要组成部分的“资产阶级”叛变革命,中共革命主体的表述词之一“人民”一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文件中几乎消失。1935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开始大范围使用“人民”一词。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A.努力维护同国民党的关系B.致力于完善民主理论C.积极推动民族抗战的建设D.团结了敌后抗战力量9.1956年,教育部确定外语教学中俄语与英语的比例是1:1,随后又规定俄语占1/3,2/3为英语和其他语言。1964年颁布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纠正了外语教育语种严重偏向的问题,指出要注重各外语语种的比例,确立英语为第一外语。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A.中美关系的改善B.冷战对峙的缓和C.中苏关系的恶化D.教育体制的完善10.表1所示为1978~1997年我国不同所有制类型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表11978年1997年国有工业7625.5集体工业23.538.1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0.536.4A.集体经济成为经济主导B.城乡经济差距缩小C.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D.经济发展活力增强11.《汉谟拉比法典》第5条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宣告裁判,经证明该案件为不成立而法官又经判决确定犯有误判之罪者,处该案中刑罚之十二倍。该法官应于公众集会中被推出审判席;永久不得复职。这一规定表明古巴比伦王国A.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B.法官掌握司法权C.强调法官权责的统一D.过于注重审判程序12.公元1122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订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按照该协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放弃了帝国境内的主教册封权,而教皇则承认皇帝拥有世俗册封权。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的欧洲A封建等级制度较森严B.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C.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D.教权和王权二元并立13.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达朗贝尔认为:从世俗科学的原理到宗教启示的基础,从君王的法律到民众的法律······这一切都受到了人们的讨论和分析,人们头脑中的这种普遍的亢奋,其产物和余波使人们对某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说明达朗贝尔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扎根世俗,重视实证研究C.崇尚理性,强调独立思考D.推崇人文,重视法制作用14.表2所示为1820~1900年英国棉布出口的数据(单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表2年份欧洲和美国不发达国家(地区)其他国家(地区)182060.431.87.8184029.566.73.8186019.073.37.718809.882.08.219007.186.36.6A.英国已经放弃自由贸易政策B.欧美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C.英国海外殖民地呈扩大趋势D.不发达国家开始卷入世界市场15.美国于1982年11月13日宣布取消对苏联天然气管道制裁的前提是西欧国家立即着手研究替代苏联能源的问题,但是西欧还是加强了与苏联的经济往来。1983年,西欧同苏联的贸易额占当年苏联同发达国家贸易总额的82%。这反映出A.美苏两极对峙走向缓和B.西欧对外战略独立性增强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欧洲已成为美国竞争对手16.图1所示为1950~2004年发展中国家(地区)向发达国家(地区)的出口占本国(地区)总出口的比重变化。据图可知,这一时期A.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有所改善B.逆全球化在国际贸易中有所抬头C.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趋于严苛D.生产全球化趋势受到进一步阻碍图1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表31893~1930年我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原料建筑用品等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18930.6—7.813.078.619101.50.116.017.065.419203.20.225.116.954.619303.71.921.317.355.8-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3~1930年中国进口商品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时段,围绕“进口商品与中国近代化”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位学者在总结19世纪至20世纪的人类历史时,使用了如下标题:国际权势构造的极化趋势出现、新兴强国的急剧崛起和列强相对实力位置的大幅变动。根据材料,结合19世纪至20世纪的人类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据秦简《尉卒律》记载,秦时里父老是与里典一起,在县尉主持下,由“里相推”产生的,且由县尉任命。换言之,里父老人选的最终决定权在县尉。据何休对文献的记载,里正与里父老皆当由乡有秩或啬夫“选”任;《汉书·黄霸传》中说黄霸任颖川太守,“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奸之意”。在《汉书·食货志》描述的理想式田园生活中,“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孟康注云:“里胥,如今里吏也。”坐于左塾的“邻长”与坐于右塾的“里胥”相对,当解为“邻里之长者”,亦即里父老。里父老与里胥共同扮演着监督里中普通民众生产生活的角色,是民众行为的规范者。材料二在王阳明拟定的《南赣乡约》中,见有乡村社会的各方力量:一是“民”,包括“居民”(旧民)与“新民”。二是乡村富豪,包括本地大户和异境客商。约长对于其强横行为,一般是“劝令宽舍”,并尽力维持公道,如其恃强不听,则“率同约之人鸣之官司”。三是胥吏,包括下乡的县衙胥吏和乡里胥吏(里胥)。四是官府,他们是民间纠纷、民与大户客商间冲突的最终仲裁者,也可以究治违反下乡的各色胥吏,也是授予约长权力的一方。《南赣乡约》中的约长,可以看作乡村中的长老,其所处的乡村社会环境及其权力格局,也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约长的权力是由官府授予的,他在“晓谕”居民与新民、“劝令”大户客商“宽舍”,以及将不听之民及恃强凌众的大户富商、下乡索利的胥吏送官究治时,所依靠的,是官府的授权,其根据乃是官法。-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鲁西奇《父老:中国古代乡村的“长老”及其权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基层父老政治实施的条件。(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与秦汉时期基层父老政治相比,明代基层乡村治理政治的变化。(9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1959年统计文化部所属专门性博物馆名录性质馆名文化艺术类故宫博物院、天津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馆历史类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革命史类中国革命博物馆自然类中央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自然历史类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考古遗址类陕西半坡遗址博物馆工艺技术类景德镇陶瓷馆-摘编自徐玲《新中国初期科学类博物馆史实疏证》材料二1958年,文化部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五年纲要》里提出“县县有博物馆,社社有展览室”的建设目标,尝试将博物馆推向县、社等基层地区。同时倡导“博物馆面向工农兵,开门办馆,出门办馆,上山下乡,去工地工厂大搞流动展览”。诸多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博物馆观众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1951年东北博物馆在统计观众构成时发现“以工人、军警、职员、学生、商人为多”。1953年故宫博物院统计显示:“工农兵”人数占比最大,“其中工农兵占46%,机关干部占21%,市民学生等占33%”。1957年全国统计数据显示,博物馆观众成分“绝大多数是工人、干部、学生、部队、农民和市民,专家占绝对少数”,整体上实现了博物馆“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摘编自徐玲《论新中国初期博物馆的“人民观”》(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博物馆建设兴起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博物馆建设的影响。(6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