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0级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字“家”的字义,商代卜辞首先为“氏族宗庙”,也有“氏族(宗族)”之义:西周金文中均为“氏族(宗族)”;春秋时代主要为“氏族(宗族)”,也有“宗庙”之义: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出现“个体家庭”之义。这一演变过程表明A.宗族宗法观念加强B.个体农业经济产生C.社会组织形式变化D.血缘关系纽带松弛2.从公元前120年至公元前111年,西汉政府陆续组织内地人口数十万人迁往河西走廊定居。其首要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巩固西北边防C.拓展丝路商道D.促进民族交流3.右图为某一朝代某时期中央所辖军队(人数)部署图。判断该朝代是A.东汉B.唐朝C.北宋D.元朝4.在明中后期的文学作品中,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生活,他们发家致富的事迹,成为描述的对象;文人们塑造了许多有情有义、勤俭创业、慷慨好施、诚信不欺的商人形象。这表明A.经济发展促进价值取向转变B.文学艺术主动迎合市场需求C.社会流动因商业发展而加速D.儒商文化传统受到广泛认同5.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丝类出口由丝织品为主变成生丝为主,1860-1911年间,丝绸仅占丝类出口的17.5%,远低于鸦片战争前的63%。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低税率致使贸易陷入被动B.世界市场被西方列强主导C.民族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D.全球市场和产业分工改变6.下图为1912年9月29日《民权画报》漫画《去年、今日》:画中主人公黎元洪从“去年”被革命党人逼迫就任军政府都督的旧军官摇身一变为“今日”的民国临时政府副总统。漫画表达的主题是A.称颂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B.揭示民国共和政体的脆弱C.表达对革命领导权的关注D.告诫袁世凯切勿复辟帝制7.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其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A.“反扫荡”“反蚕食”“反清乡”B.“对日寇最后一战”C.“准备自卫战争”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8.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部分措施。新中国这些举措旨在1949年10月,中国海关总署成立。随后公布新的海关税则,并由国家管制对外贸易,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1950年1月至9月,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军管会先后宣告收回或征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在当地的兵营。1950年7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外轮一般不准在中国内河航行,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悬挂中国国旗,严格遵守中国的法令和规定方可驶入。A.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B.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C.稳定秩序以巩固人民政权D.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9.《人民日报》新年社论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以下社论语句出现在1989~1998年的是A.“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B.“复兴之梦在我们的奋斗中前所未有的切近”C.“好不容易现在稳下来,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个局面”D.“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很好的基础”10.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认为,掌管洪水的神是带来灾难的恶毒的神;古埃及人认为洪水之神是会带给每个人快乐的善良的神;古代印度人认为,水是万物的起源,是包含大神在内的一切的母体。古人对水的信念源自于A.生产方式B.文化传统C.宗教信仰D.文明交融11.新航路开辟之前,印度洋是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商业贸易通道,主要商品是A.咖啡、茶叶B.瓷器、香料C.烟草、丝绸D.白银、玉米12.右图为某一时期列强在印度所占殖民地形势图。该时期是A.17世纪末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13.美国《独立宣言》第二段段首的初稿和修改后的成稿有所不同(下图所示)。初稿:“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神圣而不可否认的:人人生而平等独立,从这一平等的出身,他们就得到了与生俱来而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的保全、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成稿:“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从他们的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修改意在A.高举民族独立大旗B.彰显民主平等原则C.倡导建立共和政体D.强调人的自然权利14.1934~1935年,欧洲外交舞台非常活跃(如下表所示)。以下外交活动1934年8月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签署《巴尔干公约》,相约在受到进攻时相互援助1934年9月由法国倡议,国联成员国联合发电邀请苏联加入了国联1935年4月英国、法国、意大利建立联合阵线,相约一致行动1935年5月法国和苏联签订《法苏互助条约》,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苏捷互助条约》A.强化了巴黎和会勾画的安全格局B.暂时缓和了欧洲国家的紧张关系C.表明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日益迫近D.反映出苏联的国际环境显著改善15.1959年7~9月,根据美苏签订的协议,美国在苏联莫斯科举办国家博览会。美国为此制订了周密计划,强调“各种商品和观念的自由流动是美国文化和经济成就的源泉”,用事实展示“美国是一个进步的和充满活力的、自由的、极富创造力的、爱好和平的、睦邻友好的国家”。此举意在A.在苏东地区开拓商品市场B.缓和冷战带来的紧张关系C.在经济领域挑起对立对抗D.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没有对诸侯国的监察制度,惠帝、文帝时,对中央直辖的郡由丞相直接派员“分刺州,不常置”。汉武帝时将全国分成13个监察区域,每个区域各派刺史1员,监察郡级官员(郡守、国相),并有权监督诸侯王,正式创立了刺史制度。刺史巡行监察,无固定治所。汉元帝之后,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和佐吏掾属。西汉末年,新莽政权以州牧取代刺史,赋予州牧统兵作战之权,并参与地方政务,州牧开始向地方官转变。东汉初年,尽管光武帝复置刺史,但刺史已经变成固定的地方官,行政权也进一步扩大。东汉末年,再改刺史为州牧,以便集中所辖州内各郡军事、民力和财力镇压起义,州牧正式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州牧(个别仍称刺史)乘机专兵揽权,扩充实力,中央政府逐渐失去了对地方州牧的控制,“汉之殄灭,祸源乎此”。-朱华《西汉至隋刺史制度的演变》材料二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弊而判定。而所谓利弊,则指其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影响而觉出。-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结合汉朝刺史制度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作出解释。(12分)17.(14分)《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新青年》刊发了大量译文,译文类别及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对“译文类别及变化情况”作出解释。(14分)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国共两党早期党章中“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 项目共产党国民党基层组织层级二大:”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一大:“区分部党员大会-区分部执行委员会-区分部为本党基本组织。(注:区分部作为基层组织设置在乡镇区域,区分部书记类似于副乡长、乡长的级别。)基层组织的职责和作用五大(1927年):“支部是党与群众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积极在各该工厂等之内活动,领导群众之日常斗争;实行党的口号与决议于群众中;吸收新的党员;服从地方党部从事组织与宣传的工作;积极参加地方政治经济的斗争;尽可能讨论党的重要问题。一大:“为党员间或党员与本党主要机关间之联络。执行党之决议;征求党员;帮助区执行委员会进行党务;分配本党宣传品;收集党捐,分售本党印花、本党纪念相片、本党表记等;选派出席区大会、县大会之代表,及初选省大会、全国大会之代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基层组织的活动频次三大:“各小组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一次”;四大(1925年):“各支部每星期至少须开会一次由支部书记召集之至支部全体会议,至少须每月举行一次了。”一大:“区分部党员大会至少两星期开会一次。”-李忠杰《国共两党早期党章比较》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共两党早期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为题,写出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5分)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到底要不要殖民,法国议会中形成了支持殖民与反对殖民的两个针锋相对的派别,他们在1885年针对殖民问题,就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展开了一次全方位的辩论,殖民派代表费里为殖民政策辩护道:“先生们,事实上,高级种族对低级种族具有某种权利。.....我再重复一遍:高级种族对低级种族拥有一种权利,这是因为他们对低级种族负有一种义务——文明开化的义务。而今,我认为欧洲国家应该去履行这项属于文明的高级义务。”最终,殖民派取得了胜利,法国向着殖民扩张的道路大步迈进。-刘梦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殖民转向——从1885年关于殖民问题的议会辩论谈起》材料二(1)除了材料一中的观点之外,你认为殖民派还会从哪些方面论证殖民扩张的必要性。(6分)(2)如果你是反殖民派代表,试对费里的观点进行驳斥。(4分)(3)在材料二图中,用斜线“///////”标识出法国殖民地的主要区域。(4分)2020级高三上学期期末校级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C2.B3.C4.A5.D6.B7.D8.D9.A10.A11.B12.A13.D14.C15.D16.(12分)钱穆提出评价制度优劣要依据其在当时的影响,全面认识其积极和消极作用。汉朝刺史制度的发展演变体现了这一观点。(2分)汉初,由于缺乏完备的监察制度,出现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员和诸侯国的监察,加强了中央集权,对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西汉末年以后,刺史权力扩大到行政、军事,一方面有助于镇压起义,维护统治,又形成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东汉末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州牧(刺史)逐渐演变成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导致了东汉政权的瓦解和魏晋分裂局面的形成。(8分)钱穆先生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评价刺史制度的方法。汉朝刺史制度的发展说明,刺史制度完备的刺史制度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但监察权失去制约(刺史制度的异化)导致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4分)17.(14分)《新青年》译文类别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前后期最显著的变化是文艺类占比显著下降,而政治类所占比重从最初的不足20%上升至80%以上。(2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倡导文学革命,因而《新青年》译文包括文艺、历史、科学、社会等各个类别,文艺类占有较大比重。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人民认清了帝国主义的罪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这一切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他们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革命运动,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青年》的译文转向政治类、社会类为主,正是这一转变的反映。(10分)总之,《新青年》译文适应了不同时期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需要,其类别变化反映了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2分)18.(15分)20世纪20年代,是国共两党初创时期,两党都面临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都十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考试历史
2023-11-20
·
10页
·
2.2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