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3题,共150分,共6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材料一:南京大学副教授胡小武在调查中发现,年轻一代,包括90后,普遍懒于、疏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有的甚至干脆“退圈”。近年来围绕年轻一代的话题层出不穷。从“90后、00后整顿职场”到“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从“赛博朋克风”火遍朋友圈到大学生和小白领热捧“特种兵式旅游”,这些源自年轻一代的话题屡屡突破圈层。当下爆火的“断亲”现象并非孤例,其反映的“断亲”就是年轻一代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而这种方式,对社会固有的生活形态和思维习惯造成冲击,这或许是“断亲”被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传统社会是以亲缘为纽带的人情社会,维系亲情和人情被认为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从前的人重感情固然是一方面,但资源交换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南京大学教授翟学伟就在《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一书中指出:“人情关系是一种交换行为,关系越稳定,就越有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不应仅仅看到田园牧歌式的脉脉亲情,还应该看到隐藏在亲情背后的关于复杂关系的计算。”只是随着时代演进,人们获取资源的方式越来越不依靠亲缘。这在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尤为明显。对远离家乡前来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才能、学历、性格、态度……恐怕都比远方“有什么亲戚”更被看重。当安身立命的基础发生变化,相应的,“亲情淡薄”也就难以避免了。其实,到90后、00后一代,终于酿成了“断亲潮”。这是社会变迁中的自然现象,年轻一代的选择余地更大了。对此我们应予以关注,但不必惊诧。须知,应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允许人们拥有更多选择。同时要看到,“断亲”不等于“断绝亲情”。年轻人拗心的,往往是很少同生活发生连接,或者见了面各自玩手机,极少交流的“无话可说类亲戚”。对于有养育之恩的父辈祖辈、情投意合的兄弟姐妹,也绝不逃避肩头上的责任。“断亲”是年轻一代在社会变迁大背景下进行的亲情重组,是重新确定个人体验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平衡点,明乎此,青春无限,相信年轻人将以他们的活力,创造出新型的亲情关系。(摘编自唐骋华《“断亲潮”背后,是年轻人在重组亲情关系》)材料二:当前,一些青年与亲戚之间不互动、不交往,其亲缘关系呈现出越来越淡的趋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意味着当年的他们与今天的年轻人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指出:“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历史,不同时了解这二者,就不能了解其中之一”。而且人们在各种局部环境里所经历的各种事情常常是由社会变化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在看待社会现象时,建立在血缘和姻缘关系基础上的亲缘关系是紧密或是松散,会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重要因素是血缘、姻缘关系的规模;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亲戚之间的地域范围。而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特别是削弱、淡化了亲缘关系。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之伴随的社会流动的大幅增加,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一巨大的社会变迁不仅在空间上影响了进入城市的青年与原有农村社区中亲戚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同时,也进一步从交往对象、交往时间上限制了亲戚之间互动和交往发生的频率。另一方面,我国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减少,它会对家庭的亲戚关系产生明显影响。正是在上述两方面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原来那种以“走亲戚”为主要特征的亲缘互动方式逐渐被冲击、被淡化、被消解。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年的亲缘关系可能还会进一步淡化。而新的业缘关系、学缘关系、地缘关系、趣缘关系等将会成为青年人际交往的重要补充。因此,不能过度解读,特别是不宜采用相对极端的概念来概括和描述青年亲缘关系状况,也不用因此而担忧,应理性面对亲缘关系所发生的变迁。(摘编自风笑天《理性面对青年亲缘关系的变化》)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下的“断亲潮”被广泛关注,90后、00后与亲戚的热络程度相比50后、60后已大不相同。B.南京大学副教授胡小武是第一个对青年普遍懒于、疏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的“断亲”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学者。C.米尔斯认为应结合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两方面看待青年“断亲”现象,且更应该从社会历史方面看待人们亲缘关系的变化。D.随着社会的变迁,青年发展了新的业缘关系、学缘关系、地缘关系、趣缘关系等,所以传统的血缘关系逐渐为他们所忽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当代青年和父辈年轻时生活在两种社会环境中,且二者的家庭规模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亲缘关系。B.随着社会发展,青年安身立命的基础发生变化,才能、学历对他们而言恐怕比有什么亲戚更重要。C.材料一借用南京大学教授翟学伟的观点,指出了传统人情社会的弊端,即充满了隐藏在亲情背后的关于复杂关系的计算。D.材料二认为,当代青年“断亲”现象是现代化过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我们应该理性面对,也不必太过担忧。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原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材料一语言鲜明生动,趣味性强。“退圈”“脱下孔乙己的长衫”“特种兵式旅游”等热门网络语言的使用,具有趣味性。材料二中“一些”“常常”“可能”等限制性词语的使用,使语言准确严谨,论述逻辑严密。C.两则材料都使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D.材料二的论证结构为总分总,思路清晰,结构严密。4.下列不属于青年“断亲”现象的一项是()(3分)A.往年春节小刚总会被亲戚问及工资、对象等问题,今年他决定出门旅游,避开亲戚。B.刚工作的小丽一周六天都在加班加点工作,周日只想在家躺平而不愿去亲戚家串门。C.小梅从小在A城长大,跟生活在B城的表姐并不熟悉,逢年过节也不会发信息问候。D.公司将于3月8日举办庆祝活动,不巧与舅舅生日会撞期,小华决定参加公司活动。5.“断亲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与年轻朋友的通信王开岭你问,现在出版物多得让人恐惧,各类推介泛滥,很困惑,怎样算是好书?一个人怎样与一本好书相遇?其实,适合你的书即好书,能让你心底微笑的书即好书,与你产生“化学反应”并有新物质生成的书即好书。我提醒身边的年轻人:少接触畅销书和明星书,少亲近浓妆艳抹的招揽和吆喝,别让其占据你的书架和闲暇。因为“畅销”角色决定了其快餐品质,它是为讨好你的惰性和弱点而策划的,不可避免带有粗糙、轻佻、伪饰、狂欢的性能,你会得到迎合却得不到提升。它是产品,不是作品,只能一次性消费。①人生,若能找到一些好书并安置在身边,那就很幸运、很富有,仿佛住在一栋优美的房子里,周围都是好邻居。生活中可寻一些有鉴赏力的书友,将其收藏变成你的收藏。读书是一种生活,需要孤独,也需要分享,有书友是件很幸福的事。你说在杂志上读到我纪念史铁生的文字,《那个轮椅上的年轻人,起身走了》,你想听我聊聊,关于他。史铁生是个灵魂诚实的人,是个涤净了浮华和尘埃的人,是个和宇宙、和自己都有着充分对话的人,其人其作,都是珍贵的精神标本,一个文学和心灵哲学的标本。命运给他布置了作业,他完成了。他和外界保持了一段距离,从而和生命亲密无间。他是安静、祥和的,我们充满喧哗与骚动。他是自然水,我们是混合饮料,掺了多少东西,自己也不知道。从未谋面,我一直用心灵感受他的存在,于这个城市、这个时代,空气中都有他的成分,这种成分让我欣慰。他去世后,我体会到了孤单,我觉得空气的成分有一丝变化,这就是他的意义。你说对我的写作和生活很好奇,我的书你几乎搜集全了,你表达了热爱,你是真诚的,但还是过誉了,毕竟你阅读有限。但有一点你没说错,在题材上,我喜欢“变”。是的,我追求辽阔的视野,并习惯于一种“精致的自由”。生活,始终诱导我做一个有内心时空的人,一个立体和多维的人,一个耽于冥想、心荡神驰的人。有人说过:你的选题和视角很独特,多为首创,一篇文章换别人可能会扩成一本书,舍不得用完它……②我就用单篇结束,我不爱在一个点上沉溺太久,那样不自由。我的写作有点像散步,喜欢漫无边际、无形无拘的游走,喜欢地形复杂的野地,人越少,事物越多,能见度越高。媒体是我的职业,写作是我的生活。人和人的差异即在于业余,我曾说,真正的好东西你一定要把它留给业余。千万不要当什么专业作家或职业写手,他们离文坛很近,离文学很远。一个作家,能不能在精神和行动上与自己的时代缔结一种深刻关系,决定其作品的气象和格局。他要具备两种能力:恨的能力和爱的能力。你的关怀力越大,越激发这两股力量,爱得越深沉,越能贴身地看清爱的敌人,看清那些威胁美的东西。你就要去抗争,去捍卫这个生存共同体,去保护你所爱的人和事。鲁迅之伟大,正因为他对“义务”的理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责任,一个人的精神成绩,往往取决于关怀力大小。一个好作家,首先是一个赤子,要发现时代的任务,要关心共同体的遭遇和命运,生活态度即写作态度。有次,某报刊请我谈“理想主义”,我举了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的例子。上世纪70年代,在回答为何不出国避难时,他说:“因为这是我的祖国,这儿的人和我讲的是同种语言……对国外那种自由生活,因为我没有参与创造它,所以不能让我感到满足和幸福。”一个作家,若只沉迷手艺而拒绝时代的订单,那只是个平庸的文匠;一个人,若只有生活理想而无社会理想,是难称理想主义者的。理想主义不是画饼充饥,它要富于行动,要做事,要追求改变。它要赶路,披星戴月,风雨兼程。我的第一本书《激动的舌头》出版时,评论人王小鲁说:“他在一个措辞不清的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不是的坚决与彻底的能力。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抛去形容词,有两个名词他所用是恰当的:美与良心。换言之,审美精神与批判精神,爱与恨。③我离不开这两样东西,每篇都是,每本书都是,每小时都是。生活永远是最重要的。无论多么崇高的事业和精神征战,都别忘了生活本身,别让生活离你远去,别忘了我们出发的理由……向大自然学习生活,向儿童学习生活,他们是最好的导师。因此,④我的书架上,我的精神客厅里,有鲁迅、胡适,有丰子恺、王世襄,还有许多植物图谱和童话绘本……他们济济一堂,彼此敬爱。希望他们,亦能成为你的嘉宾,更希望你能带着神秘的客人,来这儿串门。搬把椅子,在太阳下读书,真是幸福的事,也是生命最美好的形貌和举止。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你产生“化学反应”并有新物质生成的书即好书,意味着书籍没有好坏之分,适合你的书即好书。B.“我”提醒身边的年轻人要少接触畅销书,因为这些书往往是产品,不是作品,不能使他们得到提升。C.“我”的作品在题材上喜欢“变”,这和“我”追求辽阔的视野,并习惯于一种“精致的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D.“我”奉劝年轻人千万不要当什么专业作家或职业写手,因为那样就远离了文学。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是说,就像周围都是好邻居,与好书为伴,能让人生变得幸运和富有。B.句子②说明相较于他人,用单篇结束,体现我在素材处理上更自由,更胜一筹。C.句子③表现作者在他的文章中对审美精神与批判精神的坚守,对爱与恨的一贯守护。D.句子④通过列举,表现作者对书籍的广泛涉猎以及对学习生活的不懈追求。8.作者认为一个作家应该具备“恨的能力和爱的能力”,课文《我与地坛》表现了史铁生的“爱的能力”,请结合课文《我与地坛》分析史铁生表现出哪些“爱的能力”。(6分)9.假如你就是信中的“年轻的朋友”,读了王开岭的回信,你怎样理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句话?(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材料一:辱书云,欲相师。仆
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2025-01-19
·
14页
·
34.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