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5-01-19 · 12页 · 212.6 K

高二历史试题(附中版)湖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命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审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得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甗(yǎn)是古代蒸煮用的炊具。下图是商代绳纹灰陶甗,内分上下两层,中间有箅(bi)子,用以控制火候。《周礼》中记载箅孔之数常设为七,称为“七穿”。阴阳五行观念中火为阳,七为奇数与之相合,亦为正,故取“用火极限”之意。这体现了A.商代礼器象征着统治者的权威B.先秦礼制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C.古器物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D.生产力水平决定了食物烹饪方式2.下表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史料出处夏侯惇于建安中“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士,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三国志·魏书》两淮屯田士兵五万,“溉田二万顷”《晋书·食货志》(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8年)诏:“六镇、云中、河西及关内六郡,各修水田,通渠灌溉。”《魏书·高祖纪下》A.江南灌溉技术成熟B.生产技术南北交流C.形成农业技术体系D.土地利用效率提高3.唐中宗下令修改《氏族志》,至唐玄宗初年撰成《姓氏录》;书中对相关家族按照道德、功勋、血缘、籍贯,“等而次之”,对有官爵的“夷番酋长”也授予相应等级。此举A.维护了门阀制度B.消除了门第界限C.改革了选官制度D.削弱了士族集团 4.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表格对应正确的是民族内容梳理①实行南北面官、四时捺钵制度②基本制度模仿北宋,中央机构官称实行双轨制③曾经出现过“大定之治”④推行“四等人制”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D.党项、女真、鲜卑、蒙古5.明景泰四年,明景帝以“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事多拘滞”为由,授巡抚都御史衔;此后,巡抚“或四五年,或八九年,株守一方”,权势日盛。为此,中央遂以巡按监督和牵制巡抚,出现巡抚对七品巡按“频笑逢迎其意旨”的情景。这可用以说明明朝A.行政区划改革的非连续性B.地方监察体系具有双轨性C.中央机构设置集权化趋势D.以卑制尊原则被长期遵循6.1843年,中英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附有的《海关税则》中规定的进口货物的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这些规定A.标志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便利了列强的商品输出C.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7.近代碑学书法大师于右任认为,北朝碑刻蕴含尚武精神,中国自宋以后,正缺乏尚武精神,所以提倡人们学习。《时务报》《清议报》《革命军》《民报》纷纷采用豪迈威武的魏碑体。近代魏碑体的复兴A.迎合中体西用的救亡主张B.折射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C.体现文学革命的进步思想D.铸就社会革命的锐利武器8.1935年财政部长孔祥熙发表讲话:“实行法币政策......乃解决白银外流之根本办法,先进各国,行之有年。先例具在......此次毅然实行,实属外应国际趋势,内体国内实情,自力图存之良策。”孔祥熙“将自家祥记公司交给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的按金(定金)2.5万英镑,按当时的汇价,兑换成法币40万元”。孔祥熙的这些举措A.推动“改订新约”取得进展B.改变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C.解除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D.意在增强国民政府经济统治 9.新中国初期,东北地区的许多农民利用便利的通勤车到城里售卖自家农产品,并捎回紧俏商品,日渐形成独树一帜的东北早市文化。东北早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特殊自然地理环境B.居民较强的民间消费需求C.城市商业体系完善D.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发展10.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加纳时,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如“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认为,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A.积极支持非洲反对殖民主义B.开展全方位对外交往C.践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奉行结盟原则和精神11.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A.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建立B.医疗体系不断发展完善C.公共医疗水平显著提高D.卫生工作体现时代特色12.有学者认为,它是“传承伊斯兰文明的历史载体,继承了哈里发时代的宗教政治传统,实行君主至上和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错综交织......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历经600余年的沧桑,可谓亚非欧大陆中央地带最后的封建国”。它是A.拜占庭帝国B.阿拉伯帝国C.奥斯曼帝国D.德里苏丹国13.下图为某一时期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示意图。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 A.拉美实行独立的经济模式B.亚洲棉纺织业领先世界C.大西洋三角贸易走向衰落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14.1926年英国政府所公布的《贝尔福报告》称:英国(本土居民)与自治领(居民)虽然同为国王的臣民并作为英联邦成员自由连结为一体,但在英帝国内无论内政、外交等任何方面,都是彼此互不隶属、地位平等的自治团体。这反映出,一战后的英国A.接受了民族自决原则B.殖民统治走向衰落C.积极推进经济一体化D.努力维护世界和平15.下表为苏联1928-1940年的人均粮食产量统计情况。材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的苏联时间/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A.粮食生产深受战争影响B.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弊端D.农业人口出现了下降16.下图是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比例结构图。由该结构图可推知A.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B.发达国家削减了贸易壁垒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强D.发展中国家机遇挑战并存第I卷答题卡题号人23x5678910111213141516得分答案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17题18分,18题18分,19题1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商周-明清)手工业发展示意图-摘编自祝慈寿《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材料二在过去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中,一个基本的默认前提是明清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像西欧(特别是英国)一样,自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近代化(即近代工业化)。......在江南的早期工业化进程中,轻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以纺织业为例,其呈现出多方面的显著特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如苏州等地的丝织业,织机数量众多,从业者甚众。同时,生产技术也有显著进步,纺纱织布的工具不断改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分工与专业化进一步加强,从养蚕、缫丝、织布到印染等各个环节,逐渐形成了更为细致的专业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某一工序的作坊或工匠。更为重要的是,生产组织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雇佣关系,机户出资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工“计日受值”,这种雇佣劳动的出现,是资 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江南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关系的新变化,推动了江南轻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摘编自李伯重(1949-今)《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出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官营、私营手工业发展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2)李伯重先生提出“明清时期江南出现早期工业化”,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紧扣材料,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结构完整)(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广泛传播的中世纪手抄本《芬查尔的隐修士圣戈德里基的生平与奇迹》讲述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农奴之子发财致富的故事。圣戈德里基于11世纪末出生在(英格兰)林肯郡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在孩童时代就得想方设法自己谋生。他在海滩上流浪,后来临时做起流动商贩来了,背着不值钱的小商品走遍全国各地。有一天他加入商队,跟着这支商队从市场到市场,从市集到市集,从城市到城市,就这样变成了一个职业的商人。和同伴们合伙共同装载一艘船只,沿着英格兰、苏格兰、丹麦和佛兰德尔海岸从事沿海贸易。几年以后,就成为富豪,死后又将所有财富捐献给教会。-摘编自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材料二“在意大利城市的商业和政治社会里需要实用的知识,需要管理社会生活的科学,而这一需要是以恢复古罗马法律来适应的。”罗马法不仅在中世纪法学家的笔下获得了新生,也随之进入了自治城市,进入了公民的日常交易当中,使得个人财产、契约自由等思想成为普遍的社会思想。而到了启蒙时期,罗马法也与启蒙思潮产生了共鸣,它不仅帮助构建了有限政府,还为人人平等、个人自由等社会思潮的论述提供了素材。因此,罗马法的复兴运动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运动,它对西方政治、经济、社会思想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何勤华、祝檀吉《罗马法复兴与近代欧洲的自由主义传统》材料三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专制王权有助于民族统一,即正在向近代民族国家迈进。恩格斯说道:“日益明显的建立民族国家的趋向,是中世纪进步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以王权为中心,形成了大众忠诚于王权的新的政治认同。在国王的统治下,形成了一个领土相对完整的主权独立国家,这样一个统一的空间就使民众之间的交往得到了加强,民族语言迅即传播与使用,文化教育也有了发展。-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中世纪手抄本《芬查尔的隐修士圣戈德里基的生平与奇迹》广泛传播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中世纪“罗马法复兴”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权兴起与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关联。(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受战争影响,法国农产品产量大幅下降,至1945年,降至战前水平的2/3。为此,政府大力 整顿农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通过《法国农业指导法》和《农业指导补充法》等法律文件,将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置于平等的地位;要求各级政府成立乡村设施和农业治理协会,以改进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单位的土地面积;给55岁以上的农民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同时,政府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注入,据统计,从1948年到1952年,对农业设备和化肥的投入由不足10亿法郎增加到30亿法郎。为了鼓励出口,政府规定,若农民出售产品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差价由政府补贴。在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欧洲农业亦向一体化方向迈进,法国农业享受着政府和欧共体的双重补贴。-摘编自滕淑娜、顾銮斋《法国农业经济政策的历史考察》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严峻的政治局面与经济形势下,我国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型发展战略”,粮食安全的核心是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工业化。1978年以来,粮食安全政策有很大调整,粮食生产者从集中的统购统销体制中分离出来,农户家庭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农民由单纯的劳动者转变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1985年开始,粮食宏观调控开始迈向市场化。1991年国家对粮食统销政策进行改革,适当提高粮食的统销价格,同时对居民适当的提价补偿。2004年以来,进一步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对重点地区、重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建立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机制,包括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法国农业政策调整的背景。(4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