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高三语文2025.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中国有一条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几乎家喻户晓,但人们往往只知道这个结论,却对其来龙去脉、最新研究进展及幕后的故事等知之甚少。②我曾经做过一番调查,不仅知道了谁最先提出这个判断,并在当事人的孙子和重孙的陪同下访问过当事人的故居,还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里,查看了大量的藏书。1903年,张相文在《蒙学中国地理教科书》中,首次提到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但并没有获得普遍的认同。③竺可桢先生1958年在《中国的亚热带》中,以日均温≥10℃的积温为主要指标,第一次科学地划分了中国的温度带,将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划在秦岭——淮河一带。从此,秦岭——淮河成为公认的中国南北分界线。竺先生的文章划定亚热带的北界,实际上也就是划分了中国的亚热带与暖温带,但文章中并未提出给中国南北方划界的问题。这确实给我带来些困惑:中国亚热带的北界,与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一回事吗?划分了中国的亚热带与暖温带是不是就划出了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不是等同于中国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或者说暖温带就是北方、亚热带就是南方吗?④其实,我国的南北分界线的问题,不是一个单独的科学问题,也不是科学研究所能解决的。它与亚热带的北界也没有关系,与划分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也不是一个问题。亚热带的北界,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划界这是地理科学问题。但是南北分界线既是一个地理问题,更是一个跟空间和方位有关的历史文化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⑤借用一下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说法,空间是由方位、距离等要素建构的。这些要素是人在操劳中构建起来的,而不是由工具测量出来的。海德格尔为了说明它的空间观,推出了一个“用具”的概念。他说人最先熟识的是身边的用具,在操劳中使用用具,由一个用具牵连出又一个用具。比如你盖房时修屋顶,需要木板,先要用车去拉木头,然后把木头锯成木板,此时需要用到锯,锯好木板后,需要把它钉在屋顶,这时需要钉子,由钉子联想到需要锤子……屋顶铺好后,需要油漆,需要刷子,刷子需要骑马去市场购买等。就这样由于操劳不断地使用一个个用具,它们构成一个链条,这个链条组成一个不断扩展的由因缘关系构成的整体。于是乎一个环绕你的你能确定方位和距离、由各种用具和你熟悉的事物建立的“场所”就确立起来了。“场所”确定,世界就建立起来了,你就在“世界之中”存在了。也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中“逗留”“居住”“操劳”,你开始“照料”“熟稔”环绕你的各种前来照面的事物、各种用具,在操劳之际,当需要某物时,你开始“寻视”环绕你的场所,也就是你的世界,各种用具应你的召唤现身照面。⑥说到这里,我觉得“场所”这个词,虽然准确,但还是碍于理解。我想用一个词来替换它——“家园”,这样,一切都豁然开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一下子就涌现出来。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家园的氛围。显然陶渊明是以他和他的家为参考点,获得了东篱和南山的方位的。其实东篱和南山也不仅仅是方位,它们还是物和地方。“场所”可以换成“家园”,又由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群居的动物,要组成部落、组成国家。这样“场所”就由“家园”演变成了“部落”“国家”,一个国家的南北分界线就变成了“一个国家在国民心中的意向地图是怎样的”的问题。当你在类似家园的场所操劳、寻视,在其中逗留、亲熟用具时,你才会觉得它最“切近”于你。一个国家虽然划了一些南北东西的界线,但是假如其国民在意识中并未建构其原点、东西南北等方位与区域的意向,并未在其中逗留、寻视……并未与其亲熟,那么这些人还不能称其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国家的意向地图了。⑦虽然中国很大,民族众多,但中国人有一种强烈的大一统的意识。这种意识从大禹的时代就开始了,《左传》有言:“芒芒禹迹,画为九州”,那时中国人已经有了“天下”的概念。这在世界上其他文明中是很罕见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地理环境。胡焕庸线把中国分成西北、东南两大部分,西北地域广大、干旱寒冷、人烟稀少,东南温暖湿润、沃野万里。因此中国的东部季风区对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这样的周边地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于是一个既是自然地理的、也是历史文化的中心地带就形成了。这个中心地带就是秦岭——淮河一线。中国历朝历代的首都沿着这一地带从西部的咸阳、洛阳逐步地向着东部开封、南京迁移就可以佐证(明清定都北京涉及京杭大运河航运的发展等复杂问题,另当别论)。伴随于此的是中国人国家意识和国家版图意识的形成。按照这样的版图,中国的中心地带就是秦岭——淮河一线,也就是说不考虑自然要素,仅就中国版图的几何形状来看,若把中国分成南、北两部分的话,那么秦岭——淮河一线也是最好的选择。当然长江、黄河也是两个选择,但是遗憾的是长江、黄河到了东部地区都向东北方向流淌,不好划分南北,比如长江到了江西鄱阳湖湖口以后向着东北方向流去,因此江浙一带又被称为“江东”。⑧神奇的是秦岭——淮河这条并非按照自然要素的原因划分的南北分界线,竟然与一些自然要素的界线高度重合,如1月均温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还有前面提到的日均温≥10℃、年积温4500℃等值线划定的亚热带的北界,最神奇的是年降水量等于年蒸发量,即年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⑨总之,我觉得一个国家版图的南北分界线竟然与自然的这么多界线重合,这真是一个奇迹。(摘编自施淮安《秦岭——淮河人文与自然界线的神奇叠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都将秦岭——淮河作为分界线,但在此问题的探索上张相文和竺可桢两人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目的并不相同。B.作者没有单纯地把南北分界线看作一个地理问题,而是引入了“用具”“场所”等概念,从哲学的角度予以阐释。C.从国家版图上看,因为秦岭——淮河一线位于中心地带,古人不考虑自然因素就据其将中国分为南北两部分。D.秦岭——淮河线作为从人文方面确定的分界线,和自然要素的界线在无意中高度重合,使其称得上是一个奇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开始不围绕“用具”形成一个劳动的链条,那么人们就不能确定方位和距离,也就确定不了场所。B.中国人强烈的大一统意识的形成和“天下”概念的建立可能有多重原因,地理环境无疑是不可忽视的因素。C.胡焕庸线将中国分成西北、东南两大部分,它与秦岭——淮河线的交会地带的1月均温应该在0℃左右。D.从整体上看长江、黄河不是划分中国南北界线的最好选择,但从局部上看它们可以作为某一区域的界线。3.下列选项,能体现第⑥段中提到的“一个国家在国民心中的意向地图”内涵的一项是(3分)A.“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B.“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自题金山画像》)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D.“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4.文章包含了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这样选材有何效果?请简要说明。(4分)5.围绕“秦岭——淮河”这一分界线,作者的研究是如何不断深化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路上的访客李娟我们披着鲜艳红花毡的依特罕注停在绿色的可可仙灵,像是沉睡的山野睁开了一只眼睛。刚架好两扇房架子,山下的小路上就有人骑马经过,而且没有一个不顺便上来喝茶聊天的。我只好不停地烧茶,不停地为他们准备食物。妈妈在草地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物什中翻啊找啊,半天才把米找了出来,让我焖“巴劳”(手抓饭)。大家都辛苦了,一定要吃些好的。我好不容易才找到装羊油的小锅,化开了一大块雪白的羊油,切碎小半颗洋葱和乒乓球大的一颗土豆煎进油里。然后倒进半锅水,加上盐,再把米铺在水中,盖上锅盖焖煮。大家围着这只小小的锅子,边烤火边期待开饭,个个都非常快乐。第一个客人是一个小伙子,喝完茶后,一直等到我们的羊群抵达驻地,并帮我们分开大小羊,把羊羔都赶入圈。才又坐回餐桌边和我们喝第二轮茶,等待手抓饭出锅。本来并没特别注意这个年轻人的,只觉得他长得秀气又漂亮,脸膛黑黑的,目光文雅有礼,而且还会说不少的汉话。我问起他家毡房的驻扎地,又问那里离我们将要停留一个月的冬库尔牧场远不远。他回答说“很远”,并伸手向东北面的群山指了一下。我又向他打听冬库尔的情况,问他有没有去过那里。他说去过,然后又静静地说:“那个地方,美丽的。”我突然愣了一下,“美丽”!——似乎很久很久都没有听到过这样一个丰满又湿润的汉语词汇了!在这里,若提到某人很美、某地很好、某件衣服很漂亮时,大家使用的汉语只有一个字:“好”——“很好,好得很!”可是,单单薄薄的这么一个“好”字,哪能说清情感中那些倾慕的内涵,那些浪漫醉人的心意呢?于是,我一下子对这个年轻人喜欢得不得了,话也多了起来,不停问这问那。后来当他离开时,我竟心生一丝怅然,希望以后还能再见一面。对了,这个年轻人的羊羔也是访客之一。他家的一只母羊在迁徙途中产羔,便用毛毯襄起来捆在马鞍后带向新家。大家吃饭的时候,小羊羔咩叫个没完没了。那时我们的羊羔已经完全入圈,大羊全在羊羔圈外焦虑不安地守候着,对于这个新的驻扎地疑虑重重,不得安宁。一听到小羊在叫,便跟着集体附和。这边“咩”地甩出一截娇滴滴的颤音,那边就千羊齐鸣:“咩咩!!!”争先恐后,声势浩大。就这样一唱一和,整座山头满是此起彼伏的呼唤声。我忍不住跑到马旁边去看那只小羊。它被紧紧裹着,只露出一颗小小的脑袋,一看到我,就警惕地闭上了嘴。但水灵灵的咩叫声却还在继续。转场的时候,过于弱小的羊羔都是放在马背上前进的。我曾见过最动人的情景:一只红色彩漆摇篮里躺卧着一个婴儿和一只羊羔。揭开摇篮上盖着的毯子,两颗小脑袋并排着一起探了出来。除了那位捎羊羔的客人,席间还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儿,领着红黑面孔、大大眼睛的沉默孙女。另外一个客人也是个小伙子,他似乎和大家都不太熟,从始至终一声不吭。但面对热腾腾的食物,所有人温暖惬意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大家一边吃一边认真而愉快地谈论着什么。四面雾气动荡,起伏不定。绵羊群微微蠕动,白色的山羊在碧野中三三两两地徘徊,骆驼站在不远处的灌木丛中一动不动。西斜的太阳不时深深地陷落在一团团阴云之中,又不时猛地晃出几束灿烂的光芒。当阳光乍然迸现,万事万物顿时身形一定,被自己身后突然出现的阴影支撑得稳稳当当。米饭只能做四人份,但客人还有四个,那么匀下来每个人就只能吃半份了……我和卡西便只舀了两三勺尝了尝,然后掰碎干馕块泡茶充饥。卡西最辛苦了,一个人赶回羊群,脸都冻成了铁青色。她一到家,看有客人,卸了马鞍后就赶紧提水拾柴,一直忙到吃饭时,湿衣服还没换下来。但她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不抱怨,只是珍惜地享受着眼下这短暂的温暖和平静。正吃着,突然又下起了急雨,接着一阵冰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大家赶紧揭起餐布,兜住食物往依特军里躲。简单脆弱的依特罕竟成了这个世界里最安全的所在。无论如何,一切都过去了。我想起路上经过一条沟口的一家毡房,一路上唯一的一顶毡房。一个女人正站在路边等待着驼队走近,手捧一只大碗。为过往的驼队准备酸奶,是牧人们古老的礼俗。当时心里一喜,但愿她端的是热乎乎的奶茶。但那怎么可能!打马奔过去一看,雪白的一大碗,又但愿是纯牛奶。但那也不可能……无论如何,我心怀希望,眼巴巴看着妈妈先接过来喝,然后递给斯马胡力,然后是海拉提……好不容易排到我,立刻接过来狠狠灌了一大口……除了酸奶还会是什么?!本来就已经冷进骨头了,那会儿更是冷进了心窝。觉得一辈子也没喝过那么酸的酸奶!咽下去后,好半天才缓过劲儿来。我大声说道:“跟酒一样!”妈妈说:“豁切!胡说!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 语文试题
2025-01-19
·
8页
·
39.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