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答案

2025-01-24 · 8页 · 44.1 K

吕梁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CADABDCB910111213141516BBAADCDB1.解析:答案C。A选项“不同的史学追求”,《春秋左氏传》以编年的形式记载春秋时期的史实,有解释《春秋》经义的目的,注重史实的严谨性和道德评判;《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的谋略和各国的外交政治活动,以国别为单位进行叙述。然而,史学追求主要影响史书的体例、选材等方面,对于陈说方式、态度和辞令风格等方面的影响是间接的。所以A选项不是最重要原因。B.选项“贵族文化的下移”。贵族文化下移是指原本为贵族阶层所专有的文化知识、礼仪规范等逐渐向平民阶层传播。这一现象与两部作品在陈说方面的差异联系不紧密。C.选项“礼乐文化的崩坏”。在《春秋左氏传》所反映的春秋时期,尽管周王室衰微,但礼乐文化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们在交流、外交等陈说过程中,受到传统礼乐文化的约束。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加剧,传统的礼乐制度和文化规范遭到严重破坏,《战国策》中的纵横家们为了在各国纷争中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陈说时往往以声势夺人,这种变化与礼乐文化的崩坏密切相关,是造成两者区别的最重要原因。D选项“各国变法的需要”各国变法主要是为了增强国力,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虽然变法会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但它主要侧重于国内的制度变革、军事建设等方面。对于外交等场合中的陈说方式、态度和辞令风格的影响相对较小。2.解析:答案A。从常山(国)相上呈给太常的请示,到最后获得批准并进行祭祀的流程来看,这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与中央在祭祀事务方面有一套较为明确的办事流程。地方官员按照规定向中央主管部门提出请求,中央部门进行审核批复,这体现了政府职能在处理事务时的有效运转。B选项“君权受到一定的制约”。在这个请示批复流程中,并没有体现出君权受到制约的情况。整个流程主要是地方与中央主管祭祀部门之间的事务往来。C选项,材料中仅展示了关于祭祀无极山山神的请示批复流程,没有涉及到官员冗余和费用浪费造成行政效率的低下的状况。D选项“君权神授思想影响政府决策”,材料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君权神授思想在这个请示批复流程中起到了影响政府决策的作用。。3.解析:答案D。鲜卑民族早期多神崇拜,祭祀场所众多。孝文帝减省群祀,是对鲜卑早期原始祭祀方式的改革。孝文帝通过祭祀这些汉族的先王和文化代表人物,是向中原正统文化靠拢,目的在于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A选项:简化祭祀减轻财政负担。虽然减省群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财政负担,但后续又增加对汉族先贤和孔子的祭祀,说明这不是主要目的,A项不符合。关于选项B虽然祭祀汉族先贤有借鉴汉族文化的因素,但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从政权的正统性、合法性的高度出发,而不仅仅是借鉴礼乐制度,B项不准确。关于选项C孝文帝的改革有促进民族融合等多方面意义,但这里他祭祀汉族先贤的主要目的不是弱化鲜卑民族的文化特性,而是从政治统治的正统性与合法性的角度考虑,C项不符合题意。4.解析:答案A。A选项,开元年间设置采访处置使本是监察地方的官员。但玄宗后期采访使常由节度、经略、防御等军使兼领。节度使等军使本身在地方就拥有军事等大权,再兼任采访使这一监察官职后,就使得地方的军事、监察等权力集中于一身。地方势力坐大,这必然会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选项“推动了监察制度的变革”,这种变化并不是推动监察制度朝着积极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方向变革。而是由于采访使被军使兼领,使得监察职能被地方军事势力所掌控,破坏了原有的监察体系。C选项“适应了军事斗争的需要”,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即使有军事使兼领采访使,但从本质上看,这一变化更多地是对中央与地方关系产生影响,而不是单纯为了军事斗争的需求。分析D选项“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地方权力集中于一身并不一定意味着行政效率的提高。而且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削弱。5.解析:答案B。分析B选项,在明代,大同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因为其处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前沿位置。而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大规模裁汰驻军。这是因为清朝时期国家疆域得到扩展,北方的军事威胁相对减小,所以大同的军事地位下降。同时,大同城中来往商人“蜂屯蚁聚”,这是因为大同原本就是商业繁荣之地,随着军事威胁的减小,商业环境更加稳定,商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分析A选项“抑商政策的松动”,材料中没有体现清朝抑商政策松动对大同的影响。大同的军事地位下降和商业发展主要是与国家疆域变化导致的军事形势改变有关,而不是抑商政策松动的体现。分析C选项“商帮经济的发展”,虽然大同商业繁荣,但材料并没有特别指出是商帮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大同的这一变化。大同的变化主要是由其军事地位的改变引起的,而军事地位的改变源于国家疆域的扩展,与商帮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联分析。D选项“长途贩运的兴盛”,材料没有提及长途贩运的情况,大同的变化主要是军事地位变化带来的,与长途贩运兴盛与否没有直接关系。6.解析:答案D。D中央权力的下移。同治时期(1862-1908年)正值晚清时期,中央政府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重大事件。为了应对这些危机,中央政府可能会倾向于让地方总督任期更长,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中央权力向地方下移的表现,地方总督在处理地方事务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A地方治理的进步:地方治理的进步可能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地方总督任期延长有助于地方治理的稳定和进步,但不是主要原因.B民族危机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剧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主要体现在对外关系上,如与列强的冲突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虽然民族危机会影响地方治理,但直接导致地方总督任期延长的原因更多是内部治理的需求。C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运动主要是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的开展确实需要稳定的领导层,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7.解析:答案C。A选项,不同时期对人物的评价各不相同,这一选项部分正确,但没有完全解释评价差异的原因。B.综合各方面评价会形成准确认知。这一选项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唯一原因。C.立场不同影响对人物的评价。这一选项最合理。洪秀全和孙中山作为反清革命者,强调朱元璋推翻异族统治的功绩;而吴晗作为历史学家,同时也是解放战争时期,面对蒋介石独裁,从学术角度客观分析朱元璋的统治手段,也包涵时代背景的影响。D.较晚的评价相对全面冷静客观。这一选项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唯一原因。吴晗的评价确实相对客观,但也受到当时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政治环境的影响。8.解析:答案B。A选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主要发生在1960年代初期,主要是为了纠正大跃进时期的错误。B.大规模的三线建设积极开展。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开始,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目的是加强国防和经济建设。题干中的数据正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建设成果。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与题干的时间范围不符。D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1980年代中期以后。题干中的数据反映的是大规模的投资建设,而不是体制改革。9.解析:答案B。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显现,基尼系数有所上升,这是经济发展和体制变革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对经济社会结构产生的深刻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间不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而题干中数据变化的起始时间是1985年,时间上不符合,A选项错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不符1985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经济体制已逐渐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并非单纯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阶段,C选项不准确.宏观调控微观自主表述不当“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并不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标准表述,且与基尼系数所反映的收入分配问题并无直接关联,D选项不符合题意。10.解析:答案B。首先,日本族源多元,通古斯文化是其根基元素,这是本土文化基础。5世纪步入文明后,7世纪大化改新又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来自亚洲大陆的先进制度、文化、技术等融入日本。此后,随着对外交流增多,尤其在近代与西方接触,西方文化诸如科技、思想、政治制度等逐渐渗透。多种不同源头的文化,包括本土的通古斯文化、亚洲大陆的中华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在日本汇聚,相互碰撞、交融,才促使日本形成独特的“半亚半欧式”特征。A项,明治维新主要是日本近代向西方学习,进行全方位西化改革,推动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仅强调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忽略了本土通古斯文化根基以及前期多元文化积累融合过程,不够全面,排除;C项,日本成为东西方贸易枢纽是其文化交流频繁的结果而非形成“半亚半欧式”特征的主要原因,因果倒置,排除;D项,社会结构变化是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的表现,是日本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并非形成独特文化特征的根源,排除。11.解析:答案A。首先,从表格数据来看,1791-1850年间《中国孤儿》演出场数急剧变化,尤其是1791年后锐减。说明1781—1790年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符合法国民众的预期,深受欢迎,演出场次非常多。1791—1800年,演出场次断崖式下降,法国民众不再欢迎,说明伏尔泰虽然反对君主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但主张开明君主制,有妥协的一面,不符合法国民众的废除君主制的要求,A项符合。1791后法国经历了不同政体的实践,只能部分解释1791年之后,演出场次的下降。排除B选项儒家思想与启蒙思想相通之处并非演出场次变化所反映的核心信息,表格重点呈现的是法国社会现实对戏剧演出的影响,而非思想层面的关联,排除,C项;法国人民对中华文化认识是否完整无法由演出场次骤减直接推断,演出场次更多取决于法国国内局势,而非单纯关于文化认知程度,排除D项,。12.解析:答案A:A项,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属于生产关系的构成三方面中的从所有制形式中产生的各个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B项是这一背景的要素之一(大工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开始占据主导),排除。C项,三角贸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国际舆论压力等多因素,与“新质”生产力催生的新生产关系联系不紧密,排除;D项,全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生产力催生的即时性新生产关系不符,排除。13.解析:答案D。A选项“全世界的无产者应该联合起来斗争”,虽然是无产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恩格斯的这段话并没有直接提及全球联合的内容,因此A选项并非最佳答案。B选项“争取普选权、争取民主属于民主革命”,虽然与无产阶级斗争有关,但恩格斯的重点并不在于阐述民主革命的具体内容,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斗争方式的多样性,所以B选项也不符合。C选项“无产阶级民主必然战胜资产阶级民主”,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念,但恩格斯的这段话主要是在分析斗争手段,而非预测最终胜利,因此C选项同样不是最佳答案。D选项“暴力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手段”,直接对应了恩格斯论述中的核心观点。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可以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机构中的某些东西来进行斗争,这使得资产阶级和政府更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甚至超过了对不合法活动的恐惧。这明确表明,除了暴力手段外,无产阶级还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如选举等,来进行斗争。14.解析:答案C。《九国公约》强调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