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25.01注意事项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正确。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龙山文化时代(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黄河河套地区出现了大批城邑,良渚文化遗址、陶寺文化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址就是其中代表,众多的城邑遗址印证了当时()A.中国处于“万邦时代”B.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C.奴隶制社会已经建立D.神权和王权已紧密结合2.历史地图不仅表明了空间的现象,并且表明了时间的现象。与下图《春秋列国形势图》相关的历史现象是()A.铁犁牛耕普遍推广B.兼并战争日益剧烈第1页/共9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传统政治秩序崩溃D.华夏认同观念产生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仁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西周礼乐制度遭破坏B.统治者重视学术与文化C.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D.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4.汉初贾谊总结秦亡教训时指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下面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A.确立皇权制定秦律B.焚书坑儒征发繁重C.废除分封推行郡县D.统一文字修筑驰道5.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统一由朝廷铸造五铢钱,私人铸造难度较大且无利可图,故盗铸之风一时衰息,此后五铢钱流通于世七百余年。这一举措()A.加重了百姓负担B.限制了商人经营范围C.强化了中央集权D.彰显了重农抑商理念6.《汉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下列史事记载于《汉书》的是()A.楚汉战争B.光武中兴C.党锢之祸D.黄巾起义7.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佛、道有了新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出现了诗圣、画圣书圣等杰出人物;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硕果累累,走在了世界前列并影响了周边国家。这主要体现了当时()A.贵儒尊道三教并行B.文学繁荣城市发展C.兼容并蓄多元发展D.科技发达世界领先8.有学者研究发现,“南贫北富”的局面在东晋建国至阵亡将近三百年内逐渐转变。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三国鼎立B.士族的专权C.江南开发D.孝文帝改革9.下图所示文物出土于陕西省西安何家村,是唐代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员折纳的银饼。作为史料,它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第2页/共9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选官制度B.中外交流C.民族交融D.赋税制度10.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某种程度上是“二元政治”,一方面是仿照汉族王朝模式建立的,同时又都带有他们自身的王朝统治特色。以下可以佐证“二元政治”的制度是()A.郡国并行B.南北面官C.二府三司D.猛安谋克11.有学者指出:“宋代士大夫阶层不仅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宋代的士大夫能够成为“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主要得益于()A.儒法并重的立国理念B.强干弱枝的执政思路C.守内虚外的军事策略D.祟文抑武的治国方针12.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朱憙教育理念()A.重视道德修养B.追求科学真理C.强调内心反省D.彰显自由平等13.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在19世纪的日本被排印,20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家都有学者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这之前,早有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等各种语言的译本。这体现了()A.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B.开眼看世界思想萌发C.科技成就在世界范围传播D.西学东渐的逐步深入14.明朝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下表史实从根本上体现了()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和宦官机构司礼监明成祖设立秘书机构--内阁,成立特务机构东厂明宣宗确立了内阁的票拟权A.中央机构精简B.君主专制加强C.地方权力削弱D.监察制度完善15.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张个性自由,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并把目光转到经济与社会问题上来。这折射出()A.小农经济丧失主导地位B.主流价值观发生逆转C.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D.专制集权遭世人批判16.《海国图志》不仅记载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还涉及政治方面,如详细介绍了美国的联邦制度、选举制度、议会制度等内容。该书作者意在()第3页/共9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倡导中体西用思想B.践行实业救国路线C.启迪国人关注世界D.学习西方民主制度17.近代某纲领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的主张。由此可见,此纲领()A.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B.反映了农民追求平均的理想C.冲破了清朝封建正统思想D.体现了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18.1864年,多位湘淮系人员因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被清政府任命为两江、直隶、陕甘、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及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巡抚等要职。这反映出晚清()A.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B.地方割据局面形成C.社会阶级冲突的加剧D.中央权力不断上移19.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命令北洋水师前去支援南洋水师,李鸿章拒绝南下。十年后的大东沟战役,李鸿章请求南洋水师支援,张之洞拒绝北上。这反映了当时()A.洋务运动提升军事实力B.民族意识全面高涨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D.师夷长技得以实施20.下表是小王同学搜集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些史料,他研究的主题最恰当应是()1879年日本出兵占领琉球,废琉球国王,改琉球为日本冲绳县1885年中法签订《越南条款》,清政府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6年缅甸被宣布为英国领地,作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独立省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马关条约》中清政府承认1894-1895年朝鲜独立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中国边疆危机不断加剧C.半殖民地程度日益加深D.清朝宗藩体系逐步解体2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国等十一国宣战,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和山东巡抚袁世凯一致拒绝承认其有效性,并与上海的外国领事达成《保护东南章程九款》。这反映出()A.清政府中央权威的式微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成熟C.南方多省逐步推行自治D.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22.学者研究发现,武昌起义前人民群众的主要愿望是反满、反专制,武昌起义后国民政治心态表现出“崇第4页/共9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尚权威”“追求秩序安定”的特征。这一转变()A.加速了二次革命的爆发B.促进了反帝爱国运动高涨C.影响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突破了旧三民主义的束缚23.它使“王朝”转为“民国”,即便一个军阀控制了中央政府之后,他们也会挂着“民国”招牌,保留着国会等机构和三权分立的权力架构,再也不能完全按照封建专制时代的方式行事了。材料强调的是()A.社会根本问题得到解决B.北洋军阀统治顺应潮流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4.1912年,成都茶园上演了一系列川剧新戏,如阐明“适者生存”道理的《黑奴义侠光复记》、表达“专制政体乃国贫民弱之源”的《西太后》、反映当时社会问题的《落梅》。这反映出()A.艺术创新决定社会变革B.革命群众基础不断扩大C.传统艺术助推思想解放D.封建礼教遭到彻底批判25.下表为《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项目1914年8月前1914年8月一1920年(新注册)公司数146(个)272(个)资本总额约14.8(万元)约11743(万元)行业类别纺织业和面粉业居多A.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B.清朝政府鼓励民间投资C.国家统一创造发展机遇D.一战带来有利外部环境26.20世纪初,有学者提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的论调。该学者意在()A推动思想文化革新B.批判旧式官僚体制C.促成民主意识觉醒D.加强中西交流互鉴27.“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农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据此可知,这场运动()A.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B.具有反帝爱国运动色彩C.工人阶级发挥先锋作用D.指明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第5页/共9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8.某份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报告指出:“现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农民部的特派员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九是我们同志。我们实际做了农民运动,把名誉送给国民党,可以说是我们成功不居。”该报告撰写的历史时期是()A.国民革命B.土地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29.从1927年始,南京国民政府一边修筑新路,一边整修旧路,并且着重加大了铁路建设,对长江以南及西南诸干线的建设尤为重视,认为这是“国防最后固守之线”。到抗战前,公路里程已达110000余公里。据此可知,这些措施()A.拉开了近代铁路的建设序幕B.实现了近代交通的全面更新C.导致了官僚资本的急剧扩张D.奠定了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30.下图是湖北麻城革命博物馆珍藏的红四方面军颁发给农民的土地使用证。该证印证了()A.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B.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D.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31.下图为抗战时期爱国人士创作的漫画作品。该图反映出()A.正面战场的作战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C.两大战场的配合D.日本法西斯的失败32.据统计,1947年4、5月间北大有637位教职工患有肺病或营养不良症,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一半。上海、南京等地学生喊出了“抢救教育危机”“向炮口要饭吃”的口号。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北平谈判破裂B.全面内战爆发C.粮食产量下降D.外来援助断绝33.下图为中国近代某次战役的示意图,此次战役()第6页/共9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B.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重点进攻C.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D.结束了蒋介石在大陆的反动统治34.建国初,新中国在一些地区严厉打击和取缔银元、米棉等投机行为;投入150多万兵力,歼灭匪特武装分子240余万人;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使约三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这些措施共同影响是()A.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统一B.为工业化实现准备了条件C.肃清了土匪和反革命分子D.帮助政府掌握市场主动权35.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时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他们()A.献身社会主义建设B.体现特定时代内涵C.引领世界发展潮流D.坚守开拓创新精神36.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三届全国人大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党和国家()A.注重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B.致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努力探索适合国情的道路D.准确把握了国内主要矛盾37.三线建设自1964年起,持续三个五年计划,此间国家在中西部13个省区投入2052亿元开展基础工业、第7页/共9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设施、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2025-02-21
·
9页
·
3.6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