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历史(图片版 含答案)

2025-02-21 · 8页 · 7.8 M

台州市第24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历史2025.01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当人类成为食物的生产者时,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面前,使人类的眼界大为开阔。下列对“崭新的世界”描述正确的是A.人类筑屋定居形成相当数量的村落B.人类彻底改变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C.人类过着群居的生活并开始使用火D.人们烧制陶器并使用支钉防止粘连2.《史记·秦本纪》记载:(秦襄公)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据此可知,周幽王之死的真实原因是违背了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原始民主传统3.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统一王朝,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读下图,有关这一时期相应序号所示地区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①a隋③②A.①处:隋炀帝命裴矩驻守掌通商事宜B.②处:常骏在此出航到达赤土国C.③处:百越首领洗夫人迎接韦洗进入D.④处:隋朝的大运河以此为中心4.明代中后期,景德镇的瓷器已经是天下最盛。“弹丸之地,商人贾舶与不逞之徒皆聚其中”、“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据此可知,当时A.一批集镇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B.海外瓷器的需求不断扩大C.雇佣生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D.工商皆本思想在社会普及台州市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1页共6页5.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下列有关中国交通建设表述正确的是A.唐胥铁路是中国人本土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B.“黄鹄号”试航成功是中国近代航运史里程碑C.京张铁路的修建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尝试的产物D.津浦和陇海铁路开通促进了郑州超越两大古都6.下表是某位同学整理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课的笔记,其中事件与意义对应错误的一项是选项事件意义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A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全国学制B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C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D标志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和国公务员法》7.下图是某博物馆收藏的钞票,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A.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B.华北人民政府货币改革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8.毛泽东曾经就国家前途问题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资产阶级共和国应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就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对以上言论解读正确的是A.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B.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C.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D.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9.1956年,随着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正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下发生在1956年且跟社会主义制度相关的事件有①中共八大的顺利召开②“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③《论十大关系》发表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古代某文明灌溉农业发达,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商业文明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11世纪,已经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据此可知该文明是A.古巴比伦文明B.古埃及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中国文明台州市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2页共6页11.罗马大斗兽场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也是迄今留存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古罗马大斗兽场建筑的主要特点是A.使用了钢筋混凝土B.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C.有列柱围廊的中庭D.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12.西方国家曾实行“恩赐制”、“政党分肥制”,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造成国家腐败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各国采取的措施有①设立政务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②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③文官在政务官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④文官实行严格的任期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性贸易成为可能,许多新的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下列属于欧洲市场新商品的是A.香料、烟草、咖啡B.茶叶、丝绸、陶瓷C.咖啡、甘蔗、可可D.茶叶、烟草、可可14.照片见证历史的瞬间,对右图所示事件理解正确的是①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②标志着美国建成福利国家③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终确立④触及到了美国的统治手段和方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15.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但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尚未能真正使用人工智能并从中受益,全球数字鸿沟仍有扩大之势。数据泄露、虚假信息泛滥等诸多风险威胁人类发展。为应对挑战,国际社会有关加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呼声和行动全面兴起。材料旨在说明A.发达国家主导科技创新B.技术革新对全球治理提出新挑战C.科技革命改变生活方式D.技术发展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营缮令》是唐朝法典“令”之一,是唐代关于土木营缮的制度规范,其第宅禁限条文如下:“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棋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六品、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于令有违者,杖一百”。据此可知,唐朝A.重视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B.法律制度重视礼法结合C.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普及D.住宅布局讲究主次分明17.《清朝文献通考》卷19载:“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这种基层管理办法是A.乡里制度B.十家牌法C.里甲制D.保甲制台州市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3页共6页18.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份和族称混乱的状况,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加上原来已经公认的民族,最终在1983年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民族识别工作A.是建立民族自治区的前提条件B.意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C.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D.实现了边疆地区社会和谐稳定19.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由于欧洲大陆保守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际体系。下列项中,属于这套“国际体系”的有①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②开始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③国际法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④开创了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下表反映了1650—199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对该表解读合理的是欧洲美国和加拿大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总计(百万)1650年10011221003305451750年1401112954797281850年266263329574911711900年4018163612093716081950年57216616413219136825021990年7872764482764231135293①工业革命后欧洲的人口数量增加明显②马铃薯种植的推广促进欧洲人口增长③大量移民是拉美人口增加的重要原因④水稻作为北美第一农作物使人口激增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1.巴西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巴西的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手中,农业变成少数人攫取巨额利润的工具。曾经有超过3000万的巴西人口吃不饱饭。巴西也因此在2019年到2022年期间,连续四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世界饥饿地图”的名单。这种巨大的反差,构成了令人费解的“巴西饥饿悖论”。对“巴西饥饿悖论”解读错误的是A.粮食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严重矛盾B.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充满挑战C.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利益D.城市化进程导致巴西耕地面积减少台州市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4页共6页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22题20分,23题7分,24题13分,25题12分,共52分)22.中国官员监察制度是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国家监督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汉文帝前元十二年,设置冀、兖、青等九州为视察区;一年之后文帝又将其用做监察区域,派遣官员分州“出刺诸郡”,九州视察区由此与监察区合而为一。汉武帝元封五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刺史部或“十三州”。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东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材料二秦朝和西汉的御史大夫居副丞相,与丞相、太尉并为三公。东汉御史中丞、司隶校尉朝会时与尚书令一样独坐,号称“三独坐”。南北朝御史中丞专道而行。元朝御史台与中书省、枢密院并为三大府。明清都察院与六部并重。西汉侍御史和刺史品秩仅为六百石,但职权大大超过他的身份,刺史依《六条问事》,可监察两千石地方长官。唐代的监察御史仅为正八品上,但有权监察六部尚书,奉制(接受天子命令)巡按,气派“震慑州县”。——邱永明《中国监察制度史》材料三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至抗战结束,在全国划定了19个监察区。各地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并结合所学,说明其影响。(7分)(2)结合所学,指出宋朝中央和地方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7分)(3)根据材料三,简述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监察官员选任的认识。(6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尼克松入主白宫前,美国经济状况面临严峻挑战,商品贸易额和经常账户盈余直线下滑,通货膨胀严重。国际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美元地位,美元信心遭受质疑。虽然尼克松在任期初将主要精力用于处理越战问题、缓和美中关系、与苏联谈判方面,但国际经贸、货币事务台州市高二历史期末试题第5页共6页仍受到政府关注。1971年8月初,国际外汇及黄金市场激烈动荡,为解决困境,8月15日,尼克松单方面宣布“新经济政策”,中止黄金一美元的可兑换性;加大浮动汇率制的推行。“新经济政策”暂时缓解了针对美元的国际投机活动压力。但该政策的推出,立即引发西方世界震动,日本人称之为“尼克松冲击”,欧共体成员国将其视为美国对欧洲的敌对行动。——摘编自王雯菲《论尼克松政府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价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7分)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在西欧早期的政治舞台上出现的封建君主和教会贵族政治势力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