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25-02-21 · 22页 · 4.4 M

综合测试卷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不属于蓝细菌特征的是()A.有染色体B.有核糖体C.能进行细胞呼吸D.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如细菌、蓝细菌)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能进行细胞呼吸,A错误,BCD正确。故选A。2.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却担负着重要功能。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中Ca2+、Na+含量过多都会引起抽搐B.人体细胞吸收无机盐都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C.无机盐可参与淀粉、几丁质等化合物的构成D.某些无机盐有助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答案】D【解析】第1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约占1%~1.5%,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但它们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还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详解】A、人血液中Ca2+含量过低,肌肉细胞兴奋会发生抽搐,A错误;B、人体细胞吸收无机盐也可通过协助扩散完成的,B错误;C、无机盐不参与淀粉化合物的构成,C错误;D、无机盐比如H2PO4-、HCO3-都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D正确。故选D。3.硒代半胱氨酸(Sec,分子式为C2H7NO2Se)是半胱氨酸中的S原子被Se原子所取代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催化或抗氧化活性,但也会导致其所在的蛋白质发生折叠错误,因而具有细胞毒性,尤其是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毒性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硫原子被硒原子取代发生在半胱氨酸的R基中B.在核糖体中Sec可与其他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C.硒代半胱氨酸能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D.硒代半胱氨酸具有毒性的原因可能是其所在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反应出现紫色。【详解】A、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所以硒代半胱氨酸的硒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团上,即硫原子被硒原子取代发生在半胱氨酸的R基中,A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在核糖体中发生,在核糖体中Sec可与其他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B正确;C、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的是肽键,硒代半胱氨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D、由题意可知,半胱氨酸中的S原子被Se原子所取代形成硒代半胱氨酸,会导致其所在的蛋白质发生折叠错误,具有细胞毒性,说明硒代半胱氨酸具有毒性的原因可能是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D正确。故选C。4.下图是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的形成过程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2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若组成单体的化学元素是C、H、O、N、P,则大分子可能是储存遗传信息的RNAB.若某种大分子具有催化作用,则组成该大分子的单体一定是氨基酸C.脂肪是细胞内具有储能作用的大分子物质,组成它的单体是甘油和脂肪酸D.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三者功能的差异与单体的连接方式不同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构成细胞的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并且都能提供能量,维生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是非常少的,它们经常是作为一些酶的辅酶参与到细胞的代谢过程中,而不参与细胞结构的构成,也不能提供能量;无机物主要有水、无机盐,其中水和无机盐参与细胞的构成,但不能提供能量;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P,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详解】A、若组成单体的化学元素是C、H、O、N、P,该大分子可能是核酸,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只能是DNA,A错误;B、若某种大分子具有催化作用,则该大分子是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组成该大分子的单体可能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错误;C、脂肪是细胞内具有储能作用的物质,但不是大分子物质,C错误;D、淀粉、糖原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这些多糖的功能差异主要源于葡萄糖单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D正确。故选D。5.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识别与①有关B.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②有关C.细胞膜主要由②和③组成D.有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一定为主动运输第3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为糖蛋白,②为磷脂分子,③为蛋白质。【详解】A、①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B、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②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正确;C、细胞膜主要由②磷脂分子和③蛋白质组成,C正确;D、②蛋白质,有②参与的运输不一定是主动运输,可能是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D。6.细胞中特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其功能的实现也需要以特定的结构作为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助于完成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功能B.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外界吞入的颗粒和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细胞质内的蛋白质纤维交错连接构成细胞骨架,有利于维持细胞形态和进行胞内运输D.细胞核中的核仁是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细胞中核糖体的合成离不开核仁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2)细胞膜上的磷脂和绝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因此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具有流动性。(3)细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被,具有识别功能。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详解】A、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助于完成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功能,A错误;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合成水解酶的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有利于维持细胞形态和进行胞内运输,C正确;D、原核生物中没有核仁,故原核细胞的核糖体合成与核仁结构无关,D错误。故选C。7.酶的“诱导契合学说”认为,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原来并不和底物的结构完全吻合,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第4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诱导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变化,有关的各个基团达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使底物和酶契合形成络合物。产物从酶上脱落后,酶活性中心又恢复到原构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变化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B.酶的“诱导契合学说”与酶具有专一性并不矛盾C.底物和酶契合形成络合物为生化反应降低了活化能D.低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不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能和底物分子结合,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这个复合物会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恢复原状。【详解】A、由题干“当底物与酶相遇时可诱导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变化,相关的各个基团达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使底物和酶契合形成络合物,进而生成产物”可知,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变化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A正确;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而酶的“诱导契合学说”也依赖于酶与底物的特异性结合,故酶的“诱导契合学说”与酶具有专一性并不矛盾,B正确;C、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底物和酶契合形成络合物为生化反应降低了活化能,C正确;D、低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但酶活性被抑制,D错误。故选D。8.人体中某生命活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酶1降低了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B.过程②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C.过程①伴随着能量的释放第5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过程①伴随着特殊化学键的断裂【答案】B【解析】【分析】ATP是细胞中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中文名称叫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这种化学键不稳定,ATP水解时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当在ATP水解酶作用下水解时,脱离下来的末端磷酸基团挟能量与其他分子结合,从而使后者发生变化。【详解】A、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1降低了ATP水解所需的活化能,A正确;B、据图可知,过程②为ATP的合成过程,依题意,过程②是人体中的生命活动过程,因此,过程②所需的能量不可来自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B错误;C、据图可知,过程①为ATP的水解,ATP的水解过程就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过程,C正确;D、据图可知,过程①为ATP的水解。ATP中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ATP中特殊化学不稳定,易断裂,因此,过程①伴随着特殊化学键的断裂,D正确。故选B。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的场所都在线粒体B.有线粒体的细胞才能进行有氧呼吸C.有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无氧呼吸D.无氧呼吸不一定产生气体【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详解】A、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B、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C、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如肌细胞,C错误;D、无氧呼吸不一定产生气体,如人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正确。故选D。10.细胞呼吸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如图是温度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6页/共22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呼吸速率B.恒温动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一般在其体温附近C.大棚栽培农作物在夜间和阴天适当降温有利于作物生长D.低温储存食品和高温杀死细菌的原理都是降低呼吸速率【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呼吸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详解】A、温度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呼吸速率,A正确;B、恒温动物细胞呼吸的所需的酶,其最适温度一般在其体温附近,B正确;C、大棚栽培在夜间和阴天适当降温,减少细胞呼吸消耗,积累有机物有利于作物生长,C正确;D、低温储存食品的原理都是降低呼吸速率,高温杀死细菌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D错误。故选D。11.如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①②代表结构,a、b、c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2O分解时产生的电子可用于形成还原型辅酶ⅠB.CO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叶绿体的双层膜C.放射性14C出现的先后顺序为14CO2→a→b→cD.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短时间内b含量将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①为叶绿体基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