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25-03-08 · 19页 · 1.5 M

亳州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生物学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亳菊是安徽省亳州市特产,与杭菊、滁菊、贡菊合称为四大名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花园中的所有亳菊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种群层次B.亳菊细胞中的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亳菊细胞中淀粉种类不同与其单体的种类无关D.亳菊种子发育为植株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D【解析】【分析】1、多糖、蛋白质和核酸分别以单糖、氨基酸和核苷酸为单体组成多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详解】A、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的整体为种群,A正确;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正确;C、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只有葡萄糖这1种单体,C正确;D、种子不是分化的细胞,种子发育为植株的过程属于自然生长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D。2.下图表示单细胞生物衣藻细胞膜上存在的两种Ca2+运输方式。衣藻细胞内Ca2+浓度很低,只有水环境的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眼点感光可促使衣藻细胞膜上的Ca2+通道打开,有利于衣藻运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衣藻与眼虫都有细胞壁、叶绿体、眼点等结构B.眼点感光可促使衣藻细胞通过图中a方式吸收Ca2+C.衣藻细胞内外Ca2+浓度差的维持与图中b方式密切相关D.Ca2+通过图中b方式进行运输时,载体蛋白会发生磷酸化【答案】A【解析】【分析】a方式为顺浓度差运输,需要膜蛋白,不消耗能量,可判断为协助扩散,b方式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膜蛋白且消耗能量,可判断为主动运输。【详解】A、衣藻有细胞壁,眼虫没有细胞壁,A错误;B、据题可知,眼点感光可促使衣藻细胞膜上的Ca2+通道打开,则衣藻吸收Ca2+的方式应为借助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即图中a方式,B正确;C、据题可知,衣藻细胞内Ca2+浓度很低,只有水环境的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而主动运输有助于维持膜两侧的浓度差,图中b方式逆浓度梯度进行且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D、进行主动运输时,载体蛋白会发生磷酸化,D正确。故选A。3.CRBN蛋白能在“开放”和“封闭”两种构象之间转变,只有处于“封闭”构象时才能特异性对目标蛋白质进行标记,带有标记的蛋白质才能被机体降解。药物来那度胺能够通过促进CRBN蛋白的作用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题述信息可以体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被CRBN标记的蛋白质的降解过程很可能与溶酶体相关C.“封闭”构象的CRBN能特异性标记会抑制癌症发展的蛋白质D.若CRBN基因发生突变,则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1)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2)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3)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4)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5)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2、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并不稳定,会随温度的升高发生改变,并且空间结构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便会失去生物学活性,这种现象就是蛋白质的热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会降低食品中的氨基酸含量与种类,但可以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详解】A、据题分析可知,CRBN蛋白处于“封闭”构象时才能发挥作用,而处于“开放”构象时不能,这可体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正确;B、被CRBN标记的蛋白质会被机体降解,溶酶体中含有大量水解酶,可降解衰老、受损的细胞结构及蛋白质等,故该降解过程很可能与溶酶体相关,B正确;C、CRBN蛋白处于“封闭”构象时才能特异性对目标蛋白质进行标记,进而使带有标记的蛋白质被机体降解,药物来那度胺能够通过促进CRBN的作用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说明药物来那度胺能使CRBN蛋白由“开放”构象转变为“封闭”构象,进而特异性标记促进癌症发展的蛋白质,使其降解,以治疗癌症,C错误;D、若CRBN基因突变,则无法合成CRBN蛋白,则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D正确。故选C。4.科学理论随人类认知的深入会不断被修正和补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转录或RNA复制现象的发现是对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补充B.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进行半保留复制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D.目前认为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的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DNA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转录),进而流向蛋白质(翻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一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RNA复制)以及从RNA流向DNA(逆转录),对中心法则进行了补充,A错误;B、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利用的同位素15N不具有放射性,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要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正确;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错误。故选C。5.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发育过程的示意图,若用32P标记精子中的全部遗传物质,不考虑其他变异,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将有—半带有32P标记B.同—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主要与过程I和Ⅱ有关C.过程I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Ⅱ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受精卵中所有基因中的碱基总数和DNA分子中的碱基总数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受精作用与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详解】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A正确;B、据图可知,过程I是减数分裂,过程Ⅱ是受精作用。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主要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关,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受精作用中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细胞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受精卵中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比DNA分子中的碱基总数少,D错误。故选D。6.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突变,下列有关推断错误的是()A.该单基因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B.Ⅱ-2一定患病,且致病基因来源于其母亲C.若Ⅲ-5正常,则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D.Ⅲ-2患病的概率与正常的概率相等,均为1/2【答案】C【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由Ⅱ-3和Ⅱ-4均患病,Ⅲ-4正常,可判断该单基因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A正确;B、该病是显性遗传病,且Ⅲ-3患病,Ⅱ-1正常,说明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Ⅱ-2,故Ⅱ-2一定患病,又因为Ⅱ-2的父亲I-1正常,故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I-2,B正确;C、Ⅱ-3患病,若其女儿Ⅲ-5正常,则说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C错误;D、Ⅱ-1正常,Ⅱ-2患病(为杂合子),他们的后代Ⅲ-2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2,患病的概率也为1/2,D正确。故选C。7.表观遗传在生物体的发育、细胞分化、环境适应以及疾病发生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表观遗传有3种常见的途径,途径1为DNA甲基化,途径2为组蛋白修饰,途径3为通过非编码RNA与靶mRNA结合使靶mRNA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观遗传使DNA的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生物体的性状B.转录启动区域发生甲基化后会导致DNA聚合酶无法识别并与其结合C.途径2可能通过降低染色体中组蛋白与DNA的结合程度来促进基因表达D.途径3可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从而提高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答案】C【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详解】A、表观遗传并不改变DNA的碱基序列,A错误;B、转录启动区域发生甲基化后可能导致RNA聚合酶无法识别并与其结合,B错误;C、染色体中的组蛋白发生表观遗传修饰后,可能导致组蛋白与DNA的结合程度降低,使染色体变得松散,促进基因表达,C正确;D、途径3可在翻译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D错误。故选C。8.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意味着中国载人登月又前进了—大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非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航天员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B.太空会师时,航天员非常兴奋,此时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瞳孔扩张,胃肠的蠕动加强C.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可能导致免疫细胞部分功能下降,如浆细胞的增殖和活性会受到抑制D.航天员执行任务时产热可能增加,机体会通过出汗等增大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1、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2、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详解】A、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了航天员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A错误;B、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瞳孔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B错误;C、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可能导致免疫细胞的部分功能下降,但浆细胞没有增殖能力,C错误;D、产热增加时,机体会通过出汗等途径增大散热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D。9.为探究哺乳动物血浆中是否存在着缓冲物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个烧杯,分别加入10mL清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并标记为甲、乙、丙;取3支pH计放入甲、乙、丙3个烧杯中实时监测pH的变化,每隔10s向3个烧杯中滴加一滴盐酸。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不能证明机体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