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地理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答案BBADBAAB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BDCCACB【解析】1.技术是自主研发的关键因素。故选B。2.花卉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在花卉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想要降本增效,就要数字化自动化种植,减少劳动力投入,B正确;花卉销售增加收入,但无法降本;研发新品可以增加花卉的品种、提高花卉的品质,但研发成本较高。该园区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方向已经定型,不能随意调整产业结构。故选B。3.宠物经济是围绕宠物全生命周期衍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总和,因此上游产业活动为宠物繁殖,宠物食品销售和美容属于中游产业,下游为宠物丧葬。故选A。4.老年人口不断上升,老年人退休生活较为孤独,养宠物可以缓解孤独。另外,老龄化的原因之一是新生儿童占比的下降,间接反映了年轻人的丁克生育观念,养宠物代替养孩子。故选D。5.由图可知,新一线和一线城市宠物消费较高,宠物经济是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需要经济收入作为支撑。故选B。6.水风光三种能源的发电时段具有互补性,比如白天太阳能充足时太阳能发电多,风能较好时风力发电补充,而水能可根据水库蓄水量在不同时段调节发电。同时,储能系统可以在能源生产过剩时储存能量,在能源生产不足时释放能量,进一步调节平衡能源供应,确保能源稳定供应,A正确;黄河上游青海段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并非我国经济发达、电力消费市场集中的区域,距离主要电力消费市场较远,输电线路长,输电损耗较大,B错;能源转化效率、单位发电量成本与能源供应稳定性并无直接关联,C错误;政策支持力度大确实有利于“水风光蓄”全清洁能源一体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但它主要是从宏观层面促进项目推进,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能源供应稳定性。能源开发技术成熟也只是为能源生产提供了保障,不能直接体现出相较于单一能源基地在能源供应稳定性方面的突出优势,D错误。故选A。7.水库蓄水后,库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时,水分蒸发会使土壤中的盐分在地表积聚,从而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高盐分的土壤环境会影响植物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进而影响周边植被生长,A正确;大坝拦截泥沙,下游河道泥沙量减少。河口三角洲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泥沙量减少会使河口三角洲增速减缓,而不是加快。同时,由于泥沙减少,海岸失去了泥沙的补充,在海浪等作用下,海岸侵蚀作用会增强,而不是减弱,B错误;库区形成相对稳定的水域环境,确实适合多种浮游生物繁衍。但是渔业资源的增加不仅仅取决于浮游生物的多少,还受到鱼类种群数量、生态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短期内,鱼类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新环境,而且库区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也需要过程,所以渔业资源不会迅速增加,C错误;水电站运行改变了河流原有的水温节律,水温的变化会对流域内依赖特定水温繁殖的两栖动物产生影响。两栖动物的繁殖、发育等生理过程对水温较为敏感,水温改变可能会影响它们的繁殖成功率、幼体发育等,D错误。故选A。8.大数据和云计算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能基于历史发电和流量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未来发电量;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发电数据,优化发电调度方案;还能关联河流含沙量数据,分析其对发电效率的影响。而水电站建设成本主要涉及建设时的材料、人力等费用,与这些数据分析无关。故选B。9.冷空气遇到大明山,会沿山坡上升,在迎风坡一侧水汽冷却凝结,且迎风坡一侧水汽相对充足,更容易形成雾凇,D正确,A错误;大明山有一定海拔高度,对冷空气阻滞作用较明显,C错误;背风坡一侧有焚风效应,气温相对较高,不易形成雾凇,B错误。故选D。10.旅游活动会对景区地理环境产生影响,自驾车尾气排放会污染景区大气,过多游客进入景区会干扰生态系统稳定性,①③正确;道路维护成本主要与道路使用状况和维护标准有关,与自驾车限量限人数关系不大;避免游客之间发生冲突也不是主要原因。故选B。11.当太阳光从观察者身后射来,即顺光观赏时有利于观察到佛光景观,则B、C错;春分日太阳东升西落,下午太阳在西边,游客位于云龙佛光景点西侧为顺光,D正确;上午应位于东侧为顺光,A错误。故选D。12.碳酸钙越纯颜色越白,多佛尔海峡沿岸崖壁洁白,可能是碳酸钙纯度高,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浪对崖壁的侵蚀作用增强,崖壁后退速度加快,B错误;白垩纪,浅海区域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碳酸钙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C正确;沉积作用在海洋各个深度都可能发生,不仅仅是浅海地区,D错误。故选C。13.钻探获取岩芯样本可直接了解地层信息,分析碳酸钙沉积地质历史,土壤成分主要反映土壤特征,与碳酸钙沉积地质历史关系不大,A错;植被类型与碳酸钙沉积地质历史无关,B错;现代海水温度不能反映地质历史时期情况,D错。故选C。14.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气候高温多雨,大量的降水使土壤中的碱性物质被淋溶,导致红壤酸性强。故选A。15.红壤土质黏重,掺沙子可以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空隙,提高土壤透气性。故选C。16.立体农业需要根据不同海拔的光热水条件差异,种植不同作物。A处海拔最高,坡度较大,适合种植落叶阔叶林;B、C处位于山腰,合适种植经济林木;D处位于山脚,水热条件好,且地势相对平坦,靠近人类生活区,适宜种植粮食作物。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20分)(1)(6分)生物措施:坡地退耕还林(枣树等经济林);陡坡植被恢复。工程措施:设置防滑桩;建造淤地坝;修建鱼鳞坑。农业技术措施:采用喷灌、滴灌等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林地种植。(每点1分,照抄材料最高不超过3分)(2)(6分)延长挂果期利于糖分积累;10月中旬昼夜温差更大,促进风味物质形成;自然风干,减少晾晒工序,降低人工成本;自然风干,采摘方便,减少红枣变质腐烂等损耗。(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3)(8分)该模式较传统治理模式更关注社会、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2分)采用大枣等经济林作为生态树种,不仅获得生态效益,同时获得经济效益,(2分)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2分)易地移民搬迁,复垦空废宅基地,建设宜居空间,健全公共服务,关注社会效益等。(2分)18.(20分)(1)(8分)特征:林线上升。(2分)原因:气候变暖延长植物生长季,东南季风势力增强导致降水增加,水热条件改善促进森林扩张。(2分)特征:雪线下降。(2分)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东南季风加强,降水增加,雪线下降。(2分)(2)(6分)该地以山地为主,呈东北—西南走向;中间高,四周低;东部陡,西部较缓;东北比西部海岸线曲折;有火山地貌分布。(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3)(6分)纬度高且东部寒流经过,气温低,不适合大量生物生存;冬季寒冷漫长,积雪覆盖面积大,生物多样性低;雪线低,夏季生物生存空间有限,生物多样性少;火山活动频繁,不适宜生物生存。(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19.(12分)(1)(6分)季节:夏季(7、8月份)。(2分)原因: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夏季昼长夜短,黑夜时间短,沙漠地区热量散失有限,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2分)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丧失的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2分)(2)(6分)在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较为湿润,能够增加过渡地区空气湿度,则能抑制过渡地带的土地荒漠化;增加过渡地带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增加绿洲面积;绿洲内有城市分布,有利于城市污染物向外扩散,抑制周边沙漠风沙影响绿洲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减缓绿洲温差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025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七)地理答案
2025-03-27
·
4页
·
44.4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