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度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的整个历史衍化过程,其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我们今天研究诸子之学,要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话、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接着讲”无法局限于原来的范围,因为它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应该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和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半富内容,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更无功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恩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样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材料二:“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就是“远施周遍”的爱。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阻止“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做贱,诈必欺愚”(《墨子·兼爱中》)的霸道行为,使穷苦人民和弱小的诸侯国家能摆脱灭亡的命运。“兼爱”着眼于实利,没有停留在空泛的道德说教上。对穷苦人民“莱爱”,就要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墨子·非命下》),就要做到“为万民兴利除害”。对弱小国家“兼爱”,就是竭力帮助它不受大国的侵略。“兼爱”说是对儒家“仁爱”说的突破。孔子的学说以仁爱为中心,强调“亲亲”(爱其亲人)为本。人有亲疏之别,因此爱也有薄厚之分。墨子突破儒家“仁爱”的保守性和狭隘性,让人无亲疏、无等级、无差别的完全平等的“兼爱”,把人民从原来作为被“爱”的陪衬角色确立为被“爱”的主体对象,甚至要求君主也做到“爱民谨忠、利民谨厚”。这与古代的大同思想相通或相同。大同思想起源于三皇时代,孔安国在《尚书序》中解释说,“《三坟》是伏羲、神农、黄帝等三皇的典籍,言大道也;《五典》是少吴、颛顼、高辛、帝尧、虞舜的典籍,言常道也”。这里的大道、常道即指“大同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在《诗经》里也有所体现,如《诗经·魏风》中的《硕鼠》篇,主题就是希望我到“安居乐业、劳有所获、永无悲号”的“乐土”。这里虽然没有说“大同”一词,但向往乐土的美好理想就是对大同社会的向往。大同思想在《墨子》一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墨子的“兼爱”思想,给大同社会绘制了详细的蓝图,最后在《礼记·礼运》中才得以有完整的表述。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历代贤人志士为此前赴后继。其中最著名的是康有为和孙中山。康有为写了《大同书》,设想未来的大同社会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高。国界消灭,全世界统一于一个“公政府”之下,没有战争。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没有贵贱等级。男女完全平等,家庭已消灭,不存在父权、夫权压迫。孙中山的大同理想主要内容是:土地国有,大企业国营,但生产资料私有制仍然存在,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两个阶级继续存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普遇改善,国家举办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公共福利事业供公民享用。孙中山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终生奋斗的理想,他说,努力普及博爱思想,使“地尽五洲,时历万世,蒸蒸芸芸,莫不披其泽感”成为“人类之福音”。可见,孙中山的“博爱”恩想是超越国界的。今天,大同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人类文明的文化遗产,对解决全球发展的难题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摘编自李广星李之文《论墨子的兼爱大同思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照着讲”注重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主要是为了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为后继的思想发展提供理论之源。B.“接着讲”不仅要突破诸子之学原有的内在品格,还要突破诸子之学原有的思想范围,并实现与西方思想的逐步融合。C.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清晰的历史渊源,它超越了懦家“仁爱”的保守和狭隘,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思想的创造性。D.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有超越国界建设“大同社会”的理想,但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二人提出的设想有着很大的区别。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内涵完全不同又无法分离,二者呈现出辩证统一的关系。B.要实现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有必要把“诸子之学”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C.材料二多次引用《墨子》的原句来阐释“兼爱”思想,这本身就是“照着讲”的体现。D.“兼爱”大同思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所以中国历史选择儒家作为正统思想。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C.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D.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4.为什么说墨子的兼爱思想“给大同社会绘制了详细的蓝图”?请结合材料二举例说明。(4分)5.面对当前全球发展的“四大赤字”(指治理、信任、和平、发展赤字),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呼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坚持公正合理。坚持互商互谅,坚持同舟共济,坚持互利共赢。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神医归来徐全庆肖玉楼看见了一个人,一个五年前被他医死的人。那人下意识地想躲开,但看肖玉楼正直直地盯着他,就僵在了那里。那人说,我还活着,你好像并不惊讶。肖玉楼淡淡一笑。肖玉楼是远近闻名的神医。“肖玉楼出手,药到病除”,连儿岁的孩子都知道这句流传甚广的话。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无论多重的病,只要肖玉楼还给你开方子,那就还有救。若肖玉楼摇了头,病人就死了心,回家等死了。在当地,肖玉楼就是一尊种。但这尊神就差点毁在这个人手上。那天,肖玉楼的诊所来了一个女人,破旧的衣服,满身的灰尘,一脸的焦急。女人进屋就跪在地上说;“肖神医,求求你去救救俺当家的。”原来,女人的丈夫得了病,起初并不重,请了几个大夫,却越看病越重,如今已奄奄一息了。肖玉楼平时以坐诊为主,也出诊,但一般都在十里内。女人住在几十里外,这么远的距离,肖玉楼极少出诊。但见那女人一脸渴求,肖玉楼稍一犹豫,还是随着女人去了。病人躺在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被子,眼已睁不开了。肖玉楼看了看病人,开始把脉。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肖玉楼常常只用一个“望”字,病情复杂时才把脉。肖玉楼把脉极快,往往病人才感到他的手搭在自己手腕上,他就已结束了。神医就是神医。这天,肖玉楼的手在病人手腕上一搭,眉头皱了一下,但随即恢复正常。然后,他就开了个方子,递给女人说:“去抓药吧。”女人的眉头展开了,出门时又回头问了一句:“都是什么药,得多少钱呀?”肖玉楼明白女人没钱了。以前肖玉楼也常遇到这种情况,就不收病人的钱,病人什么时候有钱了再给,他从不催要。有的病人能拖上几年才付清费用,有的实在困难,肖玉楼就给免了。肖玉楼说出那几味药的名称,好在都不太贵。“你先赊着吧,”肖玉楼说,“要是赊不着,就去我那儿抓吧。”女人虽不识字,但对药还是略有了解,疑惑地说:“之前的大夫都说俺当家的得的寒症,你怎么开的是治热症的方子?肖玉楼说:“他手足冰凉,腹痛腹胀,看似寒盛症候,但脉搏气势流畅,里热壅盛,这是似寒实热。”女人迟疑道:“他们都锆了?”肖玉楼仰头看向屋顶,说:“他们也配当医生?你放心抓药吧,三天后若还不好,我倒贴你十块大洋。几日后,女人再次整门。“俺当家的死了。”她声音很轻,像枯叶随风而落。肖玉楼好似寒冬腊月耳边突然响起炸需,整个人立刻呆住了。肖玉楼再次来到女人家中,女人的丈夫果然已死了。我治死人了?我治死人了!肖玉楼面如死灰,目光空洞。肖玉楼把一百块大洋交到女人手上时,女人躲闪着肖玉楼的目光,把头埋得很低。回到家中,肖玉楼立刻摘掉了肖氏诊所的牌子,从此杏无音信。一年后,肖玉楼才回到家乡,重新挂起肖氏诊所的牌子。肖玉楼完全没有了种医的派头。望闻问切,每一样他都很认真。方子开好,他会再看一遍才交给病人。碰到危重病人,他还会亲自煎药。但他很少坐诊,常常背着药箱四处游历。他其实是在找一个人。现在,他终于找到这个人了。肖玉楼盯着那人,见他衣衫褴楼,蓬头垢面,分明变成了乞丐。“你不是有一百块大洋吗?”肖玉楼问。那人说:“早被我败光了。”肖玉楼说:“我一直想不明白,你到底用了什么高明手段,能在我面前诈死成功?”“死的是我双胞胎哥哥。”那人说。“竟然是这样啊。”肖玉楼说着,一脸疑云终于散去。那人低下头说:“都怪我鬼迷心窍。我老婆听说你离家出走后,天天和我生气,不久就气死了。我也没脸待在村里……肖玉楼挥挥手说:“不说这些了,你身上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那人点点头。肖玉楼说:“怪我当年医术不精,把脉又不细。其实我当时就已发现,你的脉象与一股滑脉有细微差别,却想当然地认为是你连续服错药所致。误以为治死了你,我摘掉诊所牌子,遍访名医,苦读医书。一年后我才知道自己错了。你的身上应有两种热症,我只治了一个。但我能确信没有医死你。你身上应该还有一种我没见过的病,我找你,就是为了治好它。那人扑通跳倒在地。(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肖玉楼是远近闻名的神医,他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对没钱看病的人从不催要看病钱,如果病人实在困难,就免除费用。B.肖玉楼“医死”病人之后,摘掉了肖氏诊所的牌子,遍访名医,苦读医书,一年后重新挂牌营业,但已没了神医的派头。C.五年前被肖玉楼“医死”的那人利欲熏心,为了钱,不惜与妻子、哥哥串通做局行骗,后来败光了骗来的一百块大洋,做了乞丐。D.女人躲闪着肖玉楼的目光,把头埋得很低,表明她良心未泯,觉得欺骗神医心中有愧,后来她常和丈夫吵架也说明了这一点。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头就写肖玉楼与五年前被他“医死”的人相逢的情景,使情节曲折有致,且造成悬念,引人入胜。B.本文善于利用巧合,肖玉楼碰到的人恰好有个双胞胎哥哥,那个人的哥哥恰好去世,这才瞒天过海,骗过了肖玉楼。C.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如,肖玉楼原先过分自信,后来谦虚认真;女人原先违心骗人,后来因良心发现,气绝身亡。D.本文结尾交代了被“医死”的是双胞胎哥哥,肖玉楼寻人只为了帮忙治病。这样的结尾属于欧·亨利式结尾。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6分)9.请结合全文,分析题目“神医归来”的含义。(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卷
2025-03-28
·
7页
·
3.6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