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答案DCABCAC题号891011121314答案DDBCCAB【解析】1.飞机表演时在空中拉出的彩色烟带是汽化的彩色发烟剂在空气中遇冷后凝结形成的烟,不属于丁达尔效应,A错误。单键均为σ键,石墨烯中平均1个碳原子形成1.5个σ键,6g石墨烯中含有0.5mol碳原子,则含有0.75molσ键,B错误。玻璃纤维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聚碳酸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错误。硬铝是一种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用作飞机外壳,D正确。2.F-带负电荷,水分子在F-周围时,呈正电性的H朝向F-,水分子在K+周围时,呈负电性的O朝向K+,A错误。乙炔的实验式为CH,B错误。形成键的过程:,C正确。HClO的电子式应为,D错误。3.、是可溶性强电解质,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正确。铝离子与氨水不能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B错误。向饱和溶液中先通入足量,再通入足量,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离子方程式:=,C错误。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为SO2+H2O+Ca2++3ClO-=CaSO4↓+2HClO+Cl-,D错误。4.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稀释待测溶液,则所测醋酸溶液的pH将偏高,A错误。NaBr和KI溶液分别加新制氯水后,反应分别生成Br2、I2,溶于CCl4后分别得橙红色溶液、紫红色溶液,可以区别出来,B正确。滴定管刻度以下还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故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大于25.00mL,C错误。不可在容量瓶中溶解胆矾固体,D错误。5.油酸(C17H33COOH)中含有的双键有碳碳双键、羧基中的碳氧双键,0.1mol油酸(C17H33COOH)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0.2NA,A错误。标准状况下7.1gCl2为0.1mol,但Cl2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Cl2的转化率不可能达100%,故其转移电子数小于0.1NA,B错误。4.6gNO2或4.6gN2O4的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都是0.1NA,C正确。Na2CO3溶液中,若为NA个,由于会水解,故溶液中Na+数目大于2NA,D错误。6.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生成的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A正确。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H2和Cl2,工业上用H2和Cl2点燃反应生成HCl,不可以用光照条件,否则会爆炸,B不正确。NO不能直接与水反应,C不正确。工业制备硫酸,FeS2与O2在高温下煅烧反应产生Fe2O3、SO2,但是SO2和水反应生成H2SO3,不能得到H2SO4,D不正确。7.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形成的WX在X2中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NO2,故W为N、X为O,Y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故Y为Na,基态Z原子K、L层上的电子总数是3p原子轨道上电子数的两倍,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故Z为Cl。同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反常,同主族从上往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故第一电离能:NaO2−>Na+,B正确。结构组成相似的同主族非金属单质和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和氢气反应越容易、越剧烈,但氮气分子因有共价三键而不易和氢气反应,C错误。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N,故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D正确。8.分子式为,A正确。该分子中甲基和亚甲基上C原子采取sp3杂化,苯环、羧基、酰胺基上的碳采取sp2杂化,B正确。分子中有醚键、羧基、酰胺基,共3种含氧官能团,C正确。羧基与酰胺基不能与氢气加成,D错误。9.定容后应上下颠倒摇匀,A错误。该实验是根据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快慢来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证两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相同,并滴加等量且浓度不同的草酸溶液(需过量),B错误。三溴苯酚易溶于苯,不能用过滤装置分离,C错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且吸水相当于稀释,该过程会放热,可以用于制备少量干燥的HCl气体,D正确。10.位于6个面心正好可围成正八面体,位于体心,则位于围成的正八面体的中心,A正确。位于正方体8个顶点,位于6个面心,一个周围等距的共计个,B错误。位于正方体6个面的面心,故两个的最短距离为,即,C正确。位于面心的C原子的分数坐标为,D正确。11.电解时粗镓接阳极,A正确。阴极得到Ga,电极反应为=,B正确。电解后粗镓中的Zn失电子以离子形式进入粗镓熔融液,而不是NaOH溶液中,Ga比Fe活泼,Fe不失电子,C错误。由分析可知,阳极反应为=,虽然阳极上还有Zn等放电,但产生的不进入NaOH溶液,而是经快离子导体进入NaOH溶液,电路中每转移3mol电子,若不存在Zn,理论上粗镓熔融液减少70g,由于存在Zn,则质量减少小于70g,D正确。12.银、铜与硝酸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银、硝酸铜,氮的氧化物和水,反应中氮元素部分降低被还原,硝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A正确。铜离子和银离子都能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铜氨络离子和银氨络离子,则用过量氨水无法分离铜离子和银离子,B正确。由分析可知,加入硝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的目的是将金溶解得到HAuCl4溶液,其中氯化钠的作用是提供氯离子与金离子形成配离子,C错误。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HAuCl4转化为金,由题意可知HAuCl4为强酸,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的氢离子也能与锌反应,则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1molHAuCl4完全反应时,消耗锌的物质的量为1mol×=2mol,D正确。13.从图中可得出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由于第一个基元反应活化能最大,所以该反应总反应速率由=基元反应决定,A正确。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可知,该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B错误。利用盖斯定律,将反应①+②+③得,=,C错误。与结构相似,所以的结构式为N=N=O,所以中键和键的数目也相等,D错误。14.HF的平衡常数Ka=×c(H+),p=pKa−pH,CH3CH2COOH的平衡常数Ka=×c(H+),p=pKa−pH,随着NaOH溶液加入,c(OH-)增大,溶液中c(HF)减小、c(CH3CH2COOH)减小,c(Mg2+)减小,pMg增大,p、p减小,则L3代表c(Mg2+),L1、L2代表、之一,题干信息又知:HF的酸性比CH3CH2COOH强,即Ka(HF)>Ka(CH3CH2COOH),则相同pH值时,>,p>p,则L1代表p,L2代表p,根据P点坐标计算Ka(HF)=10−2×10−1.45=10−3.45;根据N点坐标可知,Ka(CH3CH2COOH)=10−3×10−1.89=10−4.89,根据M点坐标可知,Ksp[Mg(OH)2]=10−1.3×(10−5)2=10−11.3,据此分析解答。由分析可知,L1代表的是pH与p的关系,A错误。Mg(OH)2+2HFMgF2+2H2O的K===,B正确。由分析可知,Ka(HF)=10−2×10−1.45=10−3.45,则的水解平衡常数为Kh===10−10.55<Ka,即电离大于水解,故含相同浓度NaF、HF的混合溶液呈酸性,则溶液的pH<7,C错误。由分析可知,Ka(CH3CH2COOH)=10−3×10−1.89=10−4.89,0.1mol/L的溶液的pH约为2.95,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1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1)三颈烧瓶(三口烧瓶)(1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导致乙酸酐水解(1分)(2)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1分)(3)防暴沸(1分)苯甲醛(写苯甲醛结构简式也可)银氨溶液或斐林试剂(4)聚苯乙烯(5)水(冷水、蒸馏水)(6)C【解析】仪器a中加入苯甲醛、乙酸酐和无水碳酸钾粉末(过量),加热回流,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蒸馏水浸泡后进行水蒸气蒸馏,蒸馏后冷却加入碳酸钠、水,加热煮沸,趁热过滤,待滤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盐酸,使肉桂酸结晶析出,冷却结晶,抽滤,洗涤,烘干,得粗产品;(1)加热回流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三颈烧瓶(三口烧瓶);由表可知,各物质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故不使用水冷冷凝管而用空气冷凝管是为了防止冷凝管炸裂;乙酸酐遇水生成乙酸,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2)碳酸钾使用前应研细,是为了增大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水蒸气蒸馏装置中毛细管的主要作用是防暴沸,起到沸石的作用;苯甲醛不和碳酸钾反应,而肉桂酸、乙酸均和碳酸钾转化为盐溶液,故步骤ⅱ中蒸出的物质是苯甲醛与水的低沸点共沸物,即检验苯甲醛即可。(4)副反应产生聚苯乙烯,而肉桂酸转化为可溶性盐溶液,故步骤ⅲ中趁热过滤除去的主要物质是聚苯乙烯。(5)肉桂酸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所以可以用水洗涤。(6)苯甲醛为、10.2mL乙酸酐为0.108mol,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乙酸酐过量,则理论上生成肉桂酸的质量是,所以产率是:。1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1分)(2)Ni、Na(3)大于11(4)2MnO(OH)+2H2SO4+H2O2=2MnSO4+O2↑+4H2O防止形成Co2+与EDTA的配合物,导致钴损失或难以分离Ni和Coeq\o(=====,\s\up7(△))↑2(5)防止生成,与Co2+配位,导致无法沉淀【解析】(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i2+与EDTA配位后进入溶液A,上一步加入的Na+保留在溶液中,因此答案为Ni、Na。(3)由于需要分离Mn和Ni、Co,Mn在溶液中形成沉淀,因此应该选择pH大于11。(4)Mn形成的沉淀中MnO(OH)的Mn是+3价,因此方程式为与H2O2的反应,依据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思路配平即可。根据分析可知,Ni2+与Co2+与NH3配位后,为了达成二者的分离,将EDTA加入与Ni2+配位掩蔽Ni2+,则氧化的目的则是为了达成分离,防止Co与EDTA配位。“蒸氨”过程中将中NH3释放,并形成Co2O3的沉淀,因此方程式如答案所写。在流程中共有4处加了H2O2,络合步骤中加入过氧化氢将Mn氧化,还原步骤中加入过氧化氢将Mn还原,氧化中加入过氧化氢将Co氧化,溶钴中加入过氧化氢将Co还原,因此为2处。(5)根据信息可知,Co2+与会形成配合物,因此需要控制pH不可过高,防止草酸反应生成大量的。1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1)∆H2-∆H1(1分)大于(1分)应开窗通风,增大O2浓度,使平衡逆移(2)2kPa−197.5%下降能量(3)+2【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求算即可;根据生活经验可知CO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若是CO中毒则应开窗通风,转移到开阔的空间。(2)当氧气的压强为2kPa时,结合度为80%,K=;37℃时,推导得知,当时,。海拔较高的地区氧气的分压较小,则结合度下降。(3)根据配合物的结构可知,与Fe配位的四个N原子中有两个三键N和两个两键N,则两键N可以认为与Fe是形成共价键,另外两个三键N与Fe形成配位键,所以Fe的价态为+2,电子的排布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1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取代反应(1分)2−氯丙酸乙酯(1分)(2)sp3、sp2(3)(4)乙二胺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5)(6)28(7)(3分)【解析】CH3CH2CN发生水解反应然后酸化得到A,根据A的分子式及D和M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知,A为CH3CH2COOH,D和M发生取代反应,则D为CH3CHClCOOCH2CH3,B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则B为CH3CHClCOOH。A→B为A和氯气发生的取代反应。W分子中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原子,E与氯化铁溶液作用显紫色可知,根据E、W的分子式,E为,W为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