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三模语文试题

2025-04-05 · 8页 · 1.1 M

★保密·启用前★吉林地区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区域所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草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深海极地成为了我国海洋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和装备”列为重点项目,每年资助多项深海极地研究的科研项目实施,极大地助力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目前我国海洋科考船已具备了多种海洋要素同步观测、样品采集和处理能力,能够满足多学科综合调查需求。近年来,我国已自主建造出一批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科考船,对海洋科考事业有极大的助力,典型的科考船包括: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和11000m深海钻探能力。梦想号具有目前全球最先进的钻探系统,具有国际领先的大洋科学钻探能力,涵盖基础地质、古地磁、无机地化、有机地化、微生物、海洋科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钻探技术九大实验室,满足海洋领域全学科研究要求。还有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具备艏艉双向破冰技术的破冰船,能够在1.5m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填补了我国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雪龙2号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自洽、智能化运行等,是一艘智能化船舶,从2019年开始已执行多次南北极科考航次。(摘编自杨锦坤《国内外海洋科考现状及发展趋势》)材料二:欢迎来到世界的尽头——南极。在你眼前除了无尽的冰雪,只有它!它就是“当今中国掌管冰雪的龙”,人称“雪龙2号”,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那么它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条通往南极的道路真的很难吗?接下来我们将尝试回答刚才的问题。但首先我们需要破开这层1米厚的坚冰,那具体该怎么做呢?你猜得没错,正面刚!从正面看去,“雪龙2号”的船头下方有一个特殊的凸起,叫作破冰艏柱。在大约每小时4-5公里的航速下,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刃”,可以轻易劈开厚度1.5米内的冰层,这就是最简单的“连续破冰”。而当我们逐渐接近南极大陆,冰层厚度开始超过1.5米,如果是你,该如何应对?选项A,让船头更尖;B,让船速更快,请选择!正确答案是——泰山压顶!你会发现船头的水下部分是一个约20度的锐角。尽管相比一般船舶的(球鼻型)船艏,这样的形状会增大船体的阻力,但在这里,它却能帮助船体冲上冰层,从而借助自重和动能将冰层压碎,被称作“冲撞式破冰”。现在你面前的冰层已无法阻挡你了,但前方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冰脊”!它们由浮冰挤压而成,松散的结构更容易把船卡住,令其难以脱身。对此,“雪龙2号”会怎么做呢?它需要亮出对付冰脊的专属武器,在船尾下方有两台能够360度转动的吊舱推进器,它底部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就像刨冰机一样,可以将海面下的冰脊削碎,并形成抽吸作用,实现上下夹击,被称为“艉向破冰”。这样一来,即便面对20米厚的冰脊,“雪龙2号”也能来去自如,这也让它成为了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艉船艏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不过,想要抵达南极,光靠“披冰斩脊”就够了吗?南大洋海域的风浪,是科考队员们每年都要交手的敌人——魔鬼西风带,它位于南纬45度到60度之间,是进入南极的必经之路。西风环流在广阔的南大洋畅通无阻,使得这里常年盛行10级以上的大风,即便是万吨重的巨轮,在咆哮的风浪中也如同一叶扁舟。但如果你乘坐的是“雪龙2号”,体验一定截然不同。你看这些船体两侧的水舱,通过船底管道彼此相连,能根据不同的波浪环境调控水流,从而部分抵消船舶的晃动,极大地缩小了“雪龙2号”的摇摆幅度,让船体“稳如泰山”。可是,作为占据了世界造船市场份额一半以上的造船大国,中国为什么在破冰船领域却落于人后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南极。这是中国最北的港口——辽宁锦州港。即便在全年最寒冷的一月,冰层常规厚度也不过20厘米,普通船舶也能自由进出。而这是位于芬兰的赫尔辛基港,承担芬兰对外贸易50%的货运量,但它每年却有1/3的时间处于冰冻状态,需要破冰船开航。相较之下,我们的港口看起来“遥遥领先”,但这对于制造破冰船而言,却是一个天然的劣势。就像设计飞机必须借助风洞一样,破冰船也有自己的“风洞”,人称“冰池”,用来模拟真实的海冰环境。由于缺乏足够的冰区经验,中国的冰池尚未实现对极地海冰环境和航行阻力的完美复刻。这也是为何在设计“雪龙2号”时,设计阶段的基础实验仍然需要在芬兰完成。那么,既然造一艘破冰船如此困难,极地又似乎遥不可及。我们真的需要它吗?当我们把视角从中国拉远,你会看到:向北一条横跨北冰洋的冰上丝路,正等待开辟,相比传统的贸易航线,距离将缩短1/4;向南,这片鲜有人类足迹的大陆——南极,正等待着人们的科学探索。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能力抵达。世界尽头,不会向我们走来,但我们可以向它走去。无论前方是冰雪漫天,还是荆棘满途,如果没有路,那就闯出一条路,而这也是无数极地工作者们给出的答案。(摘编自星球研究所科普视频《当今中国掌管冰雪的龙!雪龙2号,如何破冰到南极?》)材料三:(摘编自杨锦坤《国内外海洋科考现状及发展趋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海洋科考装备已向智能船舶转型,形成多海洋要素同步观测与综合调查能力。B.“梦想号”钻探系统国际领先,配备的九大实验室涵盖基础地质至钻探技术等学科。C.“雪龙2号”的吊舱推进器,兼具了碎冰与抽吸功能,是突破冰脊封锁的核心技术。D.冰上丝路可缩短1/4航线,“雪龙2号”需优先突破20米冰脊以支持该通道建设。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深海极地科研加速发展决定了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布局。B.科考船智能化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会使传统海洋岗位需求锐减。C.“雪龙2号”通过差异化破冰策略实现对极地冰层适应性突破。D.中国造船业市场份额优势可直接转化为极地装备技术领先地位。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对材料三的图表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美国在海洋钻探领域长期保持技术优势,乔迪斯•决心号将一直是该领域研究主力。B.海洋钻探的未来,将取决于地球号、特定任务平台和中国梦想号钻探船的钻探成果。C.中国在海洋科考装备领域虽起步晚,但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跑的战略转型。D.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发展,未来海洋科考事业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4.中国在“雪龙2号”研发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4分)5.材料二使用了大量问句,请分析这些问句的作用。(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关中泡馍胡宝林“他要了五分钱的一碗汤面,喝了两碗面汤,吃了他妈给他烙的馍。……尽管饭铺的堂倌和管账先生一直嘲笑地盯他,他毫不局促地用不花钱的面汤,把风干的馍送进肚里去了。”这是柳青在小说《创业史》中写梁生宝去渭河上游太白山下买稻种时在小店吃饭的情形。在陕西关中,如何把干馍送进肚里去,梁生宝面汤就馍的方式,是那个艰苦岁月最简单朴素的了,馍馍泡着咥,倒是流传已久的饮食习惯。关中泡馍也因为食材和做法的多种多样,泡出了与众不同的“秦味”。馍与牛羊肉的相遇,造就的是一种美食——牛羊肉泡馍。牛羊肉泡馍,是关中泡馍的名品,在陕西名小吃中独占鳌头。在西安,牛羊肉泡馍店众多。五一假期,老同学赵君、李君来西安,我们一起去鼓楼旁的回民街吃羊肉泡馍。择一家老店坐定,服务员端上三个青花瓷大老碗,每碗里面仄塄着两坨白中带黄的馍饼。馍是死面加一点发面的饼子,烤到七八成熟的,随手一拧,掰成两半,然后在闲聊的当儿一点一点掰掐,碎成黄豆大小的颗粒。服务员端回,厨师将馍粒倒入炒瓢,舀肉汤煮,火候到时,配上熟牛羊肉、粉丝、木耳、黄花等,最后撒上蒜苗、香菜。泡馍随着一碟糖蒜、辣子酱端上,我的是水围城,赵君的是口汤,李君人高马大肠胃好,要的是干炒。我将鲜红的辣子酱轻轻抹在馍上,从碗的一角啜吸一口鲜汤,然后轻轻用筷子拨馍粒入口,不时就一口糖蒜,一点一点蚕食。馍筋,肉酥,汤热,蒜爽,一股豪壮的温热传遍全身,无一处不熨帖。赵君边吃边讲起吃泡馍的往事:二十年前腊月的一天中午,他跟对象去县城领结婚证,却为买东西发生了争吵,对象甩手要走。领证的事情眼看要泡汤,刚好走到县城一家最有名的羊肉泡馍馆门前了,又冷又饿的他,拽对象进去吃饭。待两碗泡馍吃完,全身温热,满身的寒气和心中的郁忿之气随之而散,两人高高兴兴去领了结婚证。后来,他感慨地给女儿说:“当年多亏那一碗羊肉泡,要不我跟你妈吹了,世界上哪有你呢。”女儿给他翻了个漂亮的小白眼。牛羊肉泡馍是粗犷的吃食,也是一种和合之食。它的肉让人想起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白花花的馍,让人想起一望无际的关中麦田,牛羊肉泡馍把畜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一碗烩了,高热量,耐饥寒,带着一种北方汉子的豪气,可以提神、鼓气、壮胆!牛羊肉泡馍,是关中泡馍里面的贵族,好吃,也贵,相比于陕西人日常爱吃的面条而言。比较便宜的是大肉泡馍,也就是猪肉泡馍,有时简称大肉泡,价格只有羊肉泡馍的一半。大肉泡馍,在关中也很多见,西府宝鸡乡村人家,大年三十中午要吃大肉泡,大快朵颐。而千阳县的大肉泡馍最有名气,吃过令人难忘。千阳大肉泡的肉是用肥瘦两搭的猪肉卤熟的,所以不肥腻。馍用的是酵母发面馍,软硬适中,不是牛羊肉泡馍用的死面硬馍,已经切好,所以省去了掰馍的工序,也不用煮,浇汤即食,很省事。馍片、肉片、肉杂、豆腐、粉条等一盛到碗里,大厨手臂一挥,舀几勺清汤卤汤进去,掺上葱花漂菜,一碗热乎的大肉泡就端上来了。馍肉堆砌如千山,肉汤萦绕如千水,粉条挽花如玉丝,白豆腐、绿葱花、红辣酱点缀其上,赏心悦目。喝一口老汤,肠内热乎乎;嚼一口肥瘦肉,唇齿留醇香;吃一口馍馍,筋道回味长;吸一口粉条,如丝瀑入心潭,分外舒爽。大肉泡馍,大肉做了主角。相比于猪肉,肠呀肚呀等猪下水清洗起来也费事,价格也便宜,不大受人重视。但有一种美食偏偏选择了不受人重视的猪大肠与小肠连接处的大肠做主角,经过淘洗烹制,和饪饩馍搭配,发明了一种美食——葫芦头泡馍。之所以叫葫芦头泡馍,是因为肠子煮熟之后酷肖葫芦。还传说唐高宗时药王孙思邈曾指点长安一家小店以八种调料“煎白肠”,店家悬一药葫芦感谢指点,从此得名。“锅盔像锅盖”,是陕西八大怪之一。锅盔是用杠子压制、慢火烙出的大饼,有的足有半排厚。过去,人们常常像梁生宝一样将锅盔充作干粮,但直接吃,吃得人喉咙燥、干瞪眼。在关中西府的凤翔县,人们发明了一种吃法,让锅盔吃起来很舒爽又营养,那就是豆花泡馍。早晨,走进街边的小店,要一碗豆花泡馍。大锅里豆浆热气腾腾,厨师将锅盔切成长方形的薄片,倒入豆浆,浸透,再盛进豆花,配上红艳艳的辣椒、绿汪汪的葱花。一尝,豆花柔嫩,锅盔筋道,豆浆绵软,辣椒香辣。关中馍馍泡着喹。除了声名远播的牛羊肉泡馍、亲民的大肉泡馍、出其不意的葫芦头泡馍、朴素低调的豆花泡馍,在关中,还有粉汤羊血泡馍、水盆羊肉泡馍、羊杂肝汤泡馍、胡辣汤泡馍、辣子疙瘩泡馍、卤汁凉粉泡馍等,形态多样,丰富多彩,让关中人的舌尖跳跃着欢乐,更喜欢了这一方的生活。(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通过自己与老同学在西安回民街吃羊肉泡馍的经历,描述了泡馍的制作过程和品尝感受。B.文章通过赵君与对象因吃泡馍而和解的趣事,展现了泡馍在关中人生活中的地位和情感价值。C.牛羊肉泡馍是贵族享用的食物,价格昂贵。文中大厨烹制的牛羊肉泡馍色味俱佳,令人垂涎。D.文章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关中地区的饮食文化,更传达了关中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