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广东卷)地理·全解全析(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过江桥梁是打破自然阻隔、连通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随着近年长江过江桥梁数量不断增多,可达性提升,长江南北两岸地区(市)间过江最短路径由高度依赖某几座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中介中心性越高表示在区域交通网络中对该桥梁依赖度越强)发展为多座过江桥梁共同分担。目前,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主要布局在长江下游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表:长江干线过江桥梁建设情况(截至2021年6月)地区过江桥梁数量(座)过江桥梁密度按岸线长度计算(座/100km)按GDP计算(座/104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座/107人)上游701.3516.5311.16中游304.0812.359.92下游282.982.143.031.长江上游过江桥梁总量占比高是因为上游( )A.地形崎岖 B.江面狭窄 C.干流距离长 D.城市数量多2.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主要布局在长江下游地区,主要是因为下游( )A.人口密集,过江需求大 B.水流平缓,轮渡替代强C.经济发达,南北联系强 D.江面宽阔,建设成本高【答案】1.C2.D【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江上中下游流域、干流岸线等的区域比较能力。地形崎岖与修建过江桥梁多少没有直接关系,A错;江面狭窄是客观事实,但是是否修建过江桥梁主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决定,B错。根据所学,长江上游干流较中游和下游是最长的,因此所需的过江桥梁最多,且据表计算也印证了上游干流最长:上游岸线长度=70÷1.35×100≈5185km,中游岸线长度=30÷4.08×100≈735km,下游岸线长度=28÷2.98×100≈940km,C对;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带城市数量不及中下游地带,D错。故选C。2.主要考查学生提取表格和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意识。结合表,长江下游地区过江桥梁数量少,单位岸线长度的过江桥梁较少,长江南北两岸的地市间交通必需依赖仅有的少数几条过江桥梁。是否修建过江桥梁主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决定,比较长江干流上游、中游和下游段,下游段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是过江桥梁最少,人们对主要过江桥梁的依赖度非常高,其原因是下游江面最宽阔,过江桥梁建设难度和成本高,数量较少,D对;“人口密集,过江需求大”“经济发达,南北联系强”对修建过江桥梁的需求高,会促进过江桥梁建设,建设更多桥梁,而不是过度依赖高中介中心性过江桥梁,AC错;“水流平缓,轮渡替代强”客观存在,但是由于速度、周转等问题,过江桥梁的优势更明显,B错。故选D。白垩纪时,陕北地区气候干旱、该地区形成中细粒径红色砂岩层.晚白垩纪-新近纪,该地区地壳抬升,峡谷发育,流水侵蚀形成壶穴,后在内外作用下壶穴演变为波浪峡谷,形成古丹霞地貌。第四纪时,风成黄土大量堆积于古丹霞地貌之上,最终发育成一片美丽的黄土覆盖型丹霞地貌。下图示意陕北丹霞地貌不同地质时期的发育特征。完成下面小题。3.构成陕北黄土覆盖型丹霞的主要岩石是由( )A.地壳运动岩浆凝固而成 B.黄土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波浪峡谷风化堆积而成 D.风力搬运砂粒固结而成4.由晚白垩纪-新近纪到第四纪的陕北丹霞地貌发育过程,可反映该区域经历了( )A.流水多次向下侵蚀 B.气候湿润程度增强 C.风蚀地貌不断出现 D.地层持续断裂下陷【答案】3.D4.A【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第四纪时,风成黄土大量堆积于古丹霞地貌之上,最终发育成黄土覆盖型丹霞,因此其主要是由风力搬运砂粒固结而成,D正确;其主要是由风力搬运砂粒固结而成,应属于沉积岩,与岩浆冷却凝固和变质作用无关,AB错误;黄土是外来物质覆盖,与波浪峡谷风化物质无关,C错误。故选D。4.根据材料可知,晚白垩纪该地区地壳抬升,峡谷发育,流水侵蚀形成壶穴,反映了该区域经历了流水多次向下侵蚀,与风力侵蚀无关,A正确,CD错误;白垩纪时,陕北地区气候干旱,气候湿润程度并未增强,B错误。故选A。近地面臭氧(O₃)是大气中重要的二次污染物,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强太阳光照射下经光化学反应生成。信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该市在2014年和2018年近地面臭氧浓度异常。图为2014—2018年该市O₃累计超标日数月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信阳市2014—2018年臭氧污染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年际变化大②春季最多发③3月次数最少④年均超标日数>150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通过2014-2018年O₃月数据发现,信阳市7、8月份超标日数偏少,原因是其( )A.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 B.位于山地北侧,下沉气流强C.受锋面雨带控制,降水集中 D.受暖锋天气影响,阴雨连绵【答案】5.A6.C【分析】5.由材料可知信阳市在2014年和2018年近地面臭氧浓度异常,所以年际变化大符合题意。①正确;从数据可知,3、4、5月份累加天数是四季中最高的,冬季太阳辐射弱,所以春季多发,②正确;此图中没有给出11、12、1、2四个月份的数据,无法确定是否是3月份最少,且数据只记录了超标数据,另有四个月没有超标数据,故③错误;图为2014-2018年该市O₃累计超标日数月变化图,图中数据为5年累计数据,平均下来每年不足150天,所以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6.有材料可知,近地面臭氧时由工业企业排放的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气体在强太阳光照下经光化学反应生成,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有利于臭氧的光化学反应,A不符合题意;下沉气流多晴天,为近地面臭氧合成提供强太阳光照条件,B不符合题意;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刚好处于锋面雨带控制下,7、8月份多阴雨天气,可以减少强太阳辐射,且能溶解部分氮氧化物和有机物,不利于近地面臭氧的形成,C符合题意;7、8月份河南的阴雨天气不完全是由暖锋影响的,还有副高、台风、冷锋等多种因素导致,且7、8月份的河南不一定阴雨连绵,D错误。故选C。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南澳岛海岸多为岩石陡岸,岛上的“自然之门”是我国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图1为南澳岛示意图,图2为“自然之门”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南澳岛( )A.纬度低,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 B.年降水总量大,季节分配均匀C.河流众多,内河航运比较发达 D.低山丘陵为主,海岸地貌发育8.图2所示时刻大约为( )A.4时 B.10时 C.14时 D.16时【答案】7.D8.B【解析】7.南澳岛穿越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当太阳直射该地以北至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A错误;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向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年降水总量大,但是季节分配不均匀,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B错误;河流众多,等高线较密集,河流短小急促,且人烟稀少,不适宜发展内河航运,C错误;如图所示,等高线最高不到500米,以低山丘陵为主,海岸多为岩石陡岸,海岸地貌发育,D正确。故选D。8.由图2所示,太阳在东南方向,应该为上午的时刻,CD错误;4时太阳尚未出地平线,A错误;10时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浙江沿海一年四季均有雾产生,下图为浙江沿海部分地区示意图,下表为石浦多年平均雾日月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总计雾天3.24.07.910.611.68.82.10.20.71.43.01.955.49.石浦春季海雾多发的原因主要是( )A.洋流势力强劲 B.相对湿度最高 C.大风降温天多 D.海气温差适宜10.关于海雾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促进空气净化 B.降低航行安全 C.增加渔业产量 D.减弱热力环流【答案】9.D10.B【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海雾是由于水汽受冷凝结形成小水滴,即此时海面水汽蒸发(或外来水汽)遇冷凝结。因此,石浦春季海雾多发在于该地区在春季时海气温差较为适宜,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雾,D正确;洋流势力强劲可增温增湿,或降温减湿,有利于海雾形成,但仍需适宜的海气温差,相对湿度高,空气水汽充足,但需近海面气温较低,才可凝结成雾,排除AB;大风天气较多不易形成雾,排除C。故选D。10.结合所学知识,海雾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海上船只航行视野,影响航行安全,B正确;海雾并不能促进空气净化,海雾存在对增加渔业产量几乎没有影响,海雾存在对于热力环流影响较小,排除ACD。故选B。植被覆盖度为地面植被垂直投影占统计区总面积的比例,主要受气温、降水、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且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图示意2001-2020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2015年植被覆盖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异常 B.全球变暖 C.过度放牧 D.生物入侵12.不同的人类活动会使植被覆盖度产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草原、草甸地区超载放牧,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②高海拔地区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可提高植被覆盖度③城市面积的扩张,导致局部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④环青海湖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植被覆盖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1.A12.C【解析】11.据图2015年植被覆盖度突然大幅度下降,推测可能为自然原因为偶发的气候异常,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是持续存在的,且变化极其微弱;过度放牧和生物入侵会导致植被覆盖度持续降低,知期内不会提高,BCD错误。故选A。12.草原、草甸地区,超载放牧会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①正确;城市面积的扩张,会导致局部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③正确:在环青海湖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会提高植被覆盖度,④正确;高海拔地区,热量条件差,不能满足植被长,故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不会提高植被覆盖度,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故选C。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村庄,被认为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早年发展程度较低,近年来不断发展,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图示意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机制。完成下面小题。13.据图推测,早期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程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生态环境 C.基础设施 D.旅游资源14.近年来,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坚持以“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为规划策略,可以避免( )A.产业模式多样化 B.冲击原住民生活 C.游客体验感欠佳 D.同质化现象突出【答案】13.C14.D【解析】13.据材料可知,人口数量属于社会因素(支撑因素),生态环境关系到宜居性(保障因素),基础设施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驱动因素)影响大,旅游资源属于资源禀赋(支撑因素)。早期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投入少,导致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陈旧且不完善,直接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也导致了旅游需求较少和旅游开发驱动力较弱,C正确;结合材料分析,人口数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都不是早期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程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14.“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策略以传统村落为节点,连点串线成片,统筹区域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主题,形成资源规模化、多样化发展模式,实现村村联动的规模效应,可以避免出现传统村落发展产业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的问题,D正确;产业模式多样化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不符合题意,A排除;“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策略与之前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地理(广东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11页
·
1.4 M
剩余4页未读,继续阅读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