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全解全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F19Na23S32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经酯化后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可降解塑料等B.木版年画制作技艺使用的赭石颜料属于无机化合物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D.玛瑙是生产汝瓷的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答案】C【解析】A.淀粉为糖类,含有羟基,经酯化后可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可降解塑料等,A正确;B.赭石颜料为矿物颜料,属于无机化合物,B正确; C.用碱液制浆法造纸,将原料放在碱液中蒸煮,原料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反应使原有的粗浆纤维变成细浆,该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错误;D.玛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D正确;故选C。2.四种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离植物油和水选用仪器① B.仪器②的名称是“具支试管”C.仪器③常用于中和滴定实验 D.可以加热的仪器有②③④【答案】B【解析】A.植物油和水不互溶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分液用梨形分液漏斗,球形分液漏斗一般用于添加试剂,A错误;B.仪器②的名称是“具支试管”,B正确;C.用于中和滴定实验的是普通锥形瓶不带支管,C错误;D.可以加热的仪器有②③,④是容量瓶,不能加热,D错误;故选B。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和氨水均可使Cu(OH)2溶解B.Na和Fe均能与H2O反应生成碱C.NH3和SO2均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SiO2和Fe2O3均能与C反应生成CO2【答案】A【解析】A.盐酸与Cu(OH)₂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氨水与Cu(OH)₂发生络合反应,盐酸和氨水均可使Cu(OH)2溶解,A正确;B.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₃O₄,不是碱,B错误;C.SO₂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色,C错误;D.SiO₂在高温下与C反应生成CO,D错误;故选A。4.可以作为固态氮肥,并改善土壤酸性,通过反应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熵增过程 B.该反应实现了氮的固定C.该反应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 D.的电子式为【答案】A【解析】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个熵减的反应,故A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游离态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氮元素的反应,实现了氮的固定,故B正确;C.碳化钙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所以该反应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故C正确;D.离子与二氧化碳的原子个数都为3、价电子数都为16,互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二氧化碳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则离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电子式为,故D正确;故选A。5.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含硼阴离子,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态硼原子的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3种B.电负性大小为:O>B>HC.该结构中硼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sp3D.该结构中共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氧原子【答案】B【解析】A.基态硼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3种,A正确;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大小为:O>H>B,B错误;C.根据图知,形成4个共价单键的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形成3个共价单键的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3,所以B原子杂化类型:前者为sp3、后者为sp2,C正确;D.根据结构可知,共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氧原子,D正确;答案选B。6.Beckmann重排反应是反应物肟在酸的催化作用下重排为酰胺的反应,离去基团与迁移基团处于反式。有机物X与Y的异构化反应如图所示,、均为甲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据红外光谱不能判断异构化反应是否发生B.X中N原子孤对电子参与形成键C.X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D.的异构化产物为【答案】D【解析】A.X、Y中官能团不同,可用红外光谱判断异构化反应是否发生,故A错误;B.X中N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则N原子孤对电子没有参与形成π键,故B错误;C.R1、R2均为甲基,X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银镜反应,则同分异构体一定含-CHO,可看成氨基取代丙醛中甲基上H原子或亚甲基上氢离子,或甲基和-CH2CHO取代氨气中H原子,或乙基、-CHO取代氨气中H原子,共4种,故C错误;D.异构化产物含酰胺键,则的异构化产物为,故D正确;故选:D。7.W、X、Y、Z、R、Q六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具有一种没有中子的同位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X与Q相邻,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短周期中Z电负性最大,R原子的s能级与p能级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R2X>R2QB.XY2与QY2晶体类型相同C.XW3+与W3Y+的空间构型相同D.X、Q分别与Z形成最简单分子都能和WZ反应【答案】A【分析】W、X、Y、Z、R、Q六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具有一种没有中子的同位素,W是H;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为C元素,X与Q相邻,Q为Si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是O,短周期中Z电负性最大,Z为F元素,R原子的s能级与p能级电子数相等,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R为Mg元素,以此解答。【解析】A.电负性:C>Si,化合物中两元素电负性差值越大,离子键的百分数就越大,因此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A正确;B.XY2为CO2,QY2为SiO2,前者是分子晶体,后者共价晶体,B不正确;C.XW3+为CH3+,CH3+中心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3-1)/2=3,VSEPR模型为正三角形,无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也是正三角形,W3Y+为H3O+,H3O+中心碳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6+3-1)/2=4,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有一孤电子对,空间构型是正三角锥形,C不正确;D.C、Si分别与F形成最简单分子为CF4、SiF4,前者与HF不反应,后者能与HF反应生成H2SiF6,D不正确;故选A。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10题。化学需氧量(ChemialOxygenDemand)是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一定体积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折算成氧气的量(单位为mg/L)来表示。我国地表水可采用标准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即水体中还原性物质每消耗折算为的消耗量。其操作步骤如下:①取水样,先加入足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的标准液,煮沸30min(充分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溶液呈稳定的红色,冷却至室温。②向①中溶液中加入的标准液(过量)。③用的标准液滴定②中溶液至滴定终点,消耗标准液。8.对于上述实验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②中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标准液B.滴定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的溶液颜色变化C.酸式滴定管用标准液润洗后,应将管内液体从滴定管上口倒入废液缸中D.步骤③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变为淡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停止滴定【答案】C【分析】滴定实验的步骤是:滴定前的准备: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调液面→记录,锥形瓶:注液体→记体积→加指示剂;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溶液颜色变化;终点判断:记录数据;数据处理:通过数据进行计算;【解析】A.草酸钠水解显碱性,故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标准液,A正确;B.滴定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的溶液颜色变化,以便及时确定滴定终点,B正确;C.酸式滴定管用标准液润洗后,应将管内液体从滴定管下口倒入废液缸中,C错误;D.高锰酸钾溶液为紫色,则步骤③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变为淡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此时达到滴定终点,停止滴定,D正确;故选C。9.计算水样中COD含量(mg/L)表达式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整个过程可知,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和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变成,故得电子总量为,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共失去电子,故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失电子总量为,相当于消耗,由化学需氧量(COD),即水体中还原性物质每消耗折算为的消耗量,故可知耗氧量为,故水样中COD含量(mg/L)为。故选A。10.根据上述实验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水样中含量偏高,则所测水样中COD偏大B.步骤③滴定终点俯视读数,则所测水样中COD偏大C.步骤①中若煮沸时间过短,则所测水样中COD偏小D.步骤①煮沸后,若红色消失说明水样中COD偏大,需补加标准液【答案】B【解析】A.也可被酸性氧化,若水样中含量偏高,则所测水样中COD偏大,A正确;B.步骤③滴定终点俯视读数,则导致测得标准消耗偏少,则所测水样中COD偏小,B错误;C.步骤①中若煮沸时间过短,反应不充分,则所测水样中COD偏小,C正确;D.步骤①煮沸后,若红色消失说明水样中COD偏大,标准液用量不足,则需补加标准液,D正确;答案选B。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制甲醇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已知:Ⅰ.与在活化后的催化剂表面生成甲醇的反应是放热的可逆反应Ⅱ.该过程的副反应:CO2(g)+H2(g)CO(g)+H2O(g)ΔH>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甲醇的方程式为: B.反应中经历了In−C、In−O键的形成和断裂C.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甲醇在平衡时的选择性D.减压可以提高的平衡转化率【答案】CD【解析】A.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制备甲醇的反应为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B.由图可知,反应中经历了In−C、In−O键的形成和断裂,故B正确;C.由题给信息可知,二氧化碳制备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主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副反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醇在平衡时的选择性降低,故C错误;D.二氧化碳制备甲醇的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大,副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不变,则加压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减压会降低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故选CD。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甲苯及其同系物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向某稀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溶液中含有C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已知水溶液中为黄色,为橙红色)增大氢离子浓度可使转化为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再滴加葡萄糖溶液并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新制可检验葡萄糖【答案】C【解析】A.苯是甲苯的同系物,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紫色褪去,故A错误;B.溶液中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共热反应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氨气,则向含有铵根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不加热条件下是不可能有氨气生成的,故B错误;C.向铬酸钾溶液中缓慢滴加硫酸,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说明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可使溶液中的黄色的铬酸根离子转化为橙红色的重铬酸根离子,故C正确;D.硫酸铜溶液与少量的氢氧化溶液反应生成不能与葡萄糖反应的碱式硫酸铜,所以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溶液,再滴加葡萄糖溶液并加热,不可能产生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C。13.镓被称为“电子工业脊染”,与铝性质相似。以砷化镓废料(主要成分为GaAs,含少量Fe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Ga,工艺流程如图。已知砷化镓废料“溶解”后砷以H3AsO4形式存在。下列说法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化学(山东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20页
·
2.1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