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河北卷)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3题,每题2分,共2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系统素是一条多肽链(18肽)。植物被昆虫食害后,体内系统素从受伤害处传至未受伤害处,激活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表达,促进防御蛋白质的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系统素由18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推测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C.促进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表达有助于植物防御能力的提高D.高温处理后的系统素不会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2.单细胞生物并没有免疫系统,但是科学家发现细菌中存在消除入侵病毒的功能系统,并发明了基因编辑技术。该系统主要包含单链向导和蛋白两个部分,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特定的序列,从而引导蛋白到相应位置并剪切,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通过切断磷酸二酯键对进行剪切B.基因编辑技术本质上是对靶基因进行编辑引发染色体结构变异C.识别序列与链存在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D.向导的序列越短,会导致脱靶率越高3.我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研究发现,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一定的播种密度范围内,水稻的播种密度与单位面积水稻产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播种密度小于a时,限制水稻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播种密度b是水稻获得最大产量的最佳播种密度C.播种密度为b时的水稻对水分和无机盐的竞争强度大于a时的D.播种密度大于b后,只要加大施肥量就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4.中国科学家发展了一种可工作于活细胞环境的框架核酸状态智能机(如图),可以在活细胞中实现人为添加的时序信号调控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分级运输、基因组定位与基因编辑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仁蛋白不能分布到细胞膜上,参与细胞的识别作用B.有限状态机与向导RNA结合后,进入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cas9(核酸编辑酶:一种蛋白质)/向导RNA复合物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向导RNA能够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定位到特定的基因位置并切断磷酸二酯键5.科研人员悬浮培养某种动物细胞,定期检查培养瓶中的细胞密度,得到下图所示结果。在培养开始50小时后,采集一部分细胞,对DNA进行染色观察,发现有10%的细胞具有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取培养液中的细胞经过解离-染色-漂洗等步骤制备临时装片B.改变培养温度或定期更换培养液,不影响细胞密度的最大值C.培养液中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且不同步,分裂间期约为18hD.分裂期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因此染色体不能平均分配6.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教材实验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无需控制B.“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其中有氧的为实验组,无氧的为对照组C.设计预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实验后观察落叶分解情况,对照组现象比实验组要明显7.研究人员在野生型绿叶水稻种偶然发现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pgl,并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水稻得到另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浅绿叶突变体y45,分别用pgl与y45进行如下杂交实验:①将浅绿叶突变体pgl与绿叶野生型水稻分别进行正反交,F₁均为绿叶水稻,F2中绿叶与浅绿叶之比约为3:1②将突变体y45与突变体pgl杂交,F₁均为绿叶水稻,F₂中绿叶水稻723株,浅绿叶水稻为564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突变体pgl与y45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B.根据①实验,浅绿叶突变体pgl为隐性突变C.根据②实验,y45的突变基因与pgl的突变基因为非等位基因D.将②实验的F₁与F₂中浅绿叶水稻杂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绿叶:浅绿叶=17:118.野生型果蝇为红眼,偶然发现一只单基因突变体—紫眼甲,为判断红眼和紫眼的显隐性关系做了如图1的杂交实验。为研究控制紫眼甲的基因与另一突变体—紫眼乙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突变,进行如图2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由图1可判断紫眼为显性性状B.图1结果说明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C.若两个突变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则图2中F2比例为9∶7D.若图2中F2比例为1∶1,则两个突变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9.ThTC指的是经基因编辑技术改造后失去成瘤能力,但能自主分泌干扰素β(IFNβ)的一种新型治疗性肿瘤活疫苗,它能发挥阻断肿瘤生长且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效用。其制备过程及作用机理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为避免ThTC被自身分泌的干扰素β攻击,需去除ThTC的干扰素β受体B.ThTC分泌的干扰素β等细胞因子使肿瘤细胞坏死,从而阻断肿瘤生长C.死亡的肿瘤细胞暴露抗原,可能被APC呈递给T细胞进而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D.可设置ThTC自毁机制,使其在完成抗肿瘤使命后于特定激活条件下被清除10.卡铂为广谱抗肿瘤药,通过抑制DNA复制而起效。卡铂溶于水,溶液中的Cl-会促进其分解。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卡铂试剂、DNA复制抑制剂、卡铂试剂+DNA复制抑制剂均由5%葡萄糖溶液配置而成。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卡铂试剂有无、DNA复制抑制剂的有无B.本实验可用生理盐水代替5%葡萄糖溶液来配制卡铂试剂C.本实验预期结果为①与④组数据接近,②与③组数据接近D.宫颈癌细胞培养时的气体环境是95%的氧气和5%二氧化碳11.下图是甲、乙家系中同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及部分成员基因检测的结果。检测过程中,用同种限制酶处理相关基因得到大小不同的片段后进行电泳,电泳结果中的条带表示检测出的特定长度的酶切片段,数字表示碱基对的数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Ⅱ8的致病基因来源于父亲D.若Ⅱ4和Ⅱ8婚配,子代患该遗传病的比例为1/412.蜜蜂是一种传粉昆虫,它的舌管(吻)较长,适于采集不同花的花蜜﹐且周身长有绒毛,便于黏附花粉,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我国现有的东方蜜蜂由7个独立种群组成,它们生活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变异。研究发现,7个东方蜜蜂种群中都存在白细胞激脉受体基因(Lkr),但不同种群蜜蜂的该基因的表达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为研究Lkr在蜜蜂适应环境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将X基因转入实验组蜜蜂体内,该基因可使Lkr的表达产物减少。检测蜜蜂对蔗糖发生反应的最低浓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糖敏感性强的蜜蜂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倾向于采集花蜜为食。温带地区植物开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常年开花,花粉充足。根据图中实验结果和题干信息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Lkr基因与蜜蜂对糖的敏感性有关B.Lkr基因表达程度不同是不定向变异的结果C.温带蜜蜂种群的Lkr基因表达程度比热带地区高D.不同地区的气候、植物种类,植物花期等主导了蜜蜂进化的方向13.渐冻症(ALS)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死亡,患者肌肉逐渐萎缩无力,就像被冰冻住。研究者为解释其致病机理提出“谷氨酸毒性学说”:突触间隙的谷氨酸积累,使细胞膜上的谷氨酸受体(NMDA受体)过度活化,并引发兴奋性毒性,造成神经元死亡。相关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突触前神经元通过吸收Ca2+,来促进突触小泡的移动和谷氨酸的释放C.用针去刺激渐冻症患者的皮肤,病人不会产生刺痛的感觉D.渐冻症患者体内谷氨酸持续作用,导致突触后膜通透性加强,进而有可能使神经元过度吸水涨破A.可以在播种前用GA处理种子以解除休眠B.IAA可以由黄瓜种子细胞中色氨酸转变而来C.GA浓度在0-200mg/L之间,随着浓度升高对提高黄瓜发芽率的效果越好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4.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曲线如图甲所示,低底物浓度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增加(一级反应),高底物浓度时,随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零级反应)。米氏方程(见图乙所示)可用于描述该过程,其中v是酶促反应速率,Vmax是底物过量时的最大反应速率,[S]是底物浓度,Km是米氏常数,数值为酶促反应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所对应的底物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m值的大小受温度和pH的影响B.Km值越大,酶和底物的亲和力越大C.加入竞争性抑制剂之后,Km不变,Vmax变小D.底物浓度低时,米氏方程约为,呈现一级反应15.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患者体内的C5被激活后裂解为C5a和C5b,两者发挥不同作用:C5a与受体C5aR1结合后激活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攻击运动神经元而致其损伤;C5b与其他补体在突触后膜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Ca2+和Na+内流进入肌细胞,导致肌细胞破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的Ach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肌细胞兴奋B.抑制AchE的活性,可能会引起肌肉细胞持续性收缩C.对患者使用C5a的抗体,可能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D.ALS患者肌细胞破裂与肌细胞内的渗透压过低有关16.某昆虫的正常刚毛(B)对截刚毛(b)为显性,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会使XX的个体发育为不育雄性。某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B.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C.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F2雌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2/5D.若F1自由交配产生F2,F2中截刚毛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1/2417.长期精神压力可引起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患者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相关机制如下图所示,图中实线箭头表示促进,虚线箭头表示部分细胞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G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TGFβ2:转化因子β2 Ach:乙酰胆碱 CSF1:集落刺激因子 TNF:肿瘤坏死因子A.长期精神压力导致的炎症或消化不良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B.单核细胞释放的TNF可能刺激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炎症伴随着发热C.长期精神压力下人的食欲降低,与TGFβ2含量降低抑制肠神经元发育有关D.针对长期精神压力引起的炎症性肠病,可行的治疗方案有促进CSF1分泌等18.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植物功能群对空心莲子草入侵的影响,科研人员将一个圆形样地划分为A区、B区和C1~C5区,除A区外,其余区域大小相同。各区植物种植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C3~C5区中植物功能群数目相同但物种数目分别为4、8、16.第3、7和13天测定B区、C1~C5区空心莲子草入侵状况,得到图2所示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心莲子草成为入侵物种是由于入侵地的环境适宜其生长且缺乏天敌B.由图2可知,空心莲子草入侵程度相对值与功能群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C.为避免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科研人员应先进行A区的种植,再进行C区的种植D.当功能群数量相同时,种植物种相对较多的区域,抵抗空心莲子草入侵的能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生物(河北卷)(考试版A3)
2025-04-12
·
6页
·
2.6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