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物理·全解全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酒店内的智能机器人可以把1楼大厅的外卖送至指定楼层的客房。如图为机器人送餐至9楼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避开障碍物的过程中,可以把机器人看成质点B.记录机器人从1楼至9楼的时间,可以把机器人看成质点C.送餐的全过程,机器人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D.若送餐用时625s,行程50m,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08m/s【答案】B【解析】A.在避开障碍物的过程中,机器人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忽略不计,则不可以把机器人看成质点,故A错误;B.记录机器人从1楼至9楼的时间,机器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则可以把机器人看成质点,故B正确;C.送餐的全过程,机器人不是沿着直线运动,则机器人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故C错误;D.若送餐用时625s,行程50m,机器人的平均速率为,故D错误。2.如图所示,修正带是一种常见的学习用具,是通过两个齿轮的相互咬合进行工作的,其原理可简化为图中所示的模型。A、B是转动的大小齿轮边缘的两点,C是大轮上的一点,若A、B、C的轨道半径之比为2:3:2,则A、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 )A.9:6:4 B.9:6:2 C.6:4:3 D.6:3:2【答案】A【解析】修正带是通过两个齿轮的相互咬合进行工作的,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即,根据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可知A、B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3:2;又B、C两点为同轴转动,则角速度相等,即,根据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可知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3:2;综上可知A、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9:6:4,只有A正确。3.如图,矩形线框切割磁感线产生交流电压,它的匝数、电阻,将其接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上。“220V 22W”的灯泡L正常发光,内阻为10Ω的电风扇M正常工作,电流表A的示数为0.3A。导线电阻不计,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不计灯泡电阻的变化,矩形线框最大电流不能超过20A。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矩形线框转动过程中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值为25eq\R(2)VB.电风扇输出的机械效率约为99.1%C.原、副线圈的匝数比D.若将电风扇去掉,则小灯泡变亮,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答案】B【解析】A.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解得,故A错误;B.副线圈电路中,灯泡与电风扇并联,灯泡L正常发光,则电风扇M的电压为,电风扇所在之路电流为,电风扇输出的机械效率约为,故B正确;C.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又,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联立,解得,故C错误;D.若将电风扇去掉,副线圈电阻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导致原线圈电流减小,原线圈的端电压增大,副线圈电压随之增大,则小灯泡变亮,故D错误。4.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体a和b用劲度系数的轻弹簧连接,b放置在地面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a连接,另一端绕过两个光滑的小定滑轮、与小球c连接,c套在倾角的光滑轻杆上,F点为轻杆的底端,开始时小球c处于轻杆的E点,连接c的轻绳处于水平状态,此时物体b恰好对地面没有压力。E、F两点关于P点对称,且,已知物体a和b的质量均为3kg,小球c的质量为1.5kg,,g取,,弹簧的弹性势能为(x为弹簧的形变量)。小球c从E点由静止释放到达F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b及小球c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小球c到达P点时,物体a的速度不为0C.小球c到达P点时,小球c的机械能增加了16JD.小球c刚到达F点时,a的动能为9.6J【答案】C【解析】A.当弹簧的弹性形变发生变化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也发生变化,可知,物体a、b及小球c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错误;B.由于O2P⊥EF,可知,小球c到达P点时,小球c的速度方向垂直于轻绳,即小球c沿轻绳方向的速度为0,可知,小球c到达P点时,物体a的速度为0,故B错误;C.小球c处于轻杆的E点时,由于物体b恰好对地面没有压力,则弹簧的拉伸量,小球c到达P点时,物体a下降的高度为,可知,小球c到达P点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压缩量为,结合上述,小球c到达P点时,物体a的速度为0,对物体a、b及小球c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可知小球c的机械能增加,解得,故C正确;D.小球c刚到达F点过程,物体a、b及小球c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根据绳的牵连速度规律有,a的动能为,解得,故D错误。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5.套圈是我国民众喜爱的传统游戏,小孩和大人在同一条竖直线上的不同高度分别水平抛出相同的圆环,结果恰好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若大人和小孩抛出圆环的高度之比为,圆环及被套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初速度之比为1︰eq\R(2)B.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为C.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为1︰2D.大人和小孩抛出的圆环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之比为1︰eq\R(2)【答案】AB【解析】B.圆环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根据,可得,大人和小孩抛出圆环的高度之比为,则运动时间之比为,故B正确;A.圆环在水平方向上有,可得,水平位移相等,则平抛初速度之比为时间的反比,即为,故A正确;C.圆环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之比等于时间之比为,故C错误;D.根据动量定理,可得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即,动量的变化量之比也为时间之比,故D错误。6.有研究表明,在银河系中至少一半以上的恒星系统都是双星构成的。假设地球在A点,在地球上发现一个由恒星P和Q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围绕共同的圆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双星运动的平面与AO垂直,如图所示。观测发现恒星P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运动范围的最大张角为(单位是弧度),很小,可认为。设AO距离恒为L,忽略其他星体对双星系统的作用,则( )A.恒星P的质量小于恒星Q的质量B.恒星Q的线速度大于恒星P的线速度C.恒星P和恒星Q的向心力大小不相等D.恒星P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答案】BD【解析】AC.设P和Q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可知恒星P和恒星Q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图知P的轨道半径小,故P的质量大于Q,故AC错误;B.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角速度相等,根据可知Q的线速度大于P的线速度,故B正确;D.由几何关系知,由,可知,故D正确。7.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电容式风力传感器,如图所示。将电容器与静电计组成回路,P点为极板间的一点。可动电极在风力作用下向右移动,风力越大,移动距离越大(可动电极不会到达P点)。若极板上电荷量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力越大,电容器电容越小B.风力越大,极板间电场强度越大C.风力越大,P点的电势越小D.风力越大,静电计指针张角越小【答案】CD【解析】AD.可动电极在风力作用下向右移动,风力越大,移动距离越大,则板间距离越小,根据可知电容越大,极板上电荷量保持不变,根据可知板间电压越小,则静电计指针张角越小,故A错误,D正确;BC.根据可知极板间电场强度保持不变,由于风力越大,P点与接地负极板的距离越小,根据可知P点与接地负极板的电势差越小,则P点的电势越小,故B错误,C正确。8.如图甲所示,纸面内有和两光滑导体轨道,与平行且足够长,与成135°角,两导轨左右两端接有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R和。一质量为m、长度大于导轨间距的导体棒横跨在两导轨上,与轨道接触于G点,与轨道接触于H点。导体棒与轨道垂直,间距为L,导体棒与b点间距也为L。以H点为原点、沿轨道向右为正方向建立x坐标轴。空间中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某时刻,导体棒获得一个沿x轴正方向的初速度,同时受到沿x轴方向的外力F作用,其运动至b点前的速度的倒数与位移关系如图乙所示。导体棒运动至b点时撤去外力F,随后又前进一段距离后停止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两导轨始终接触良好,不计导轨及导体棒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B.导体棒在轨道上通过的距离为C.撤去外力F前,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D.导体棒运动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为【答案】BC【解析】A.根据右手定则,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故A错误;B.由图乙可知,导体棒运动至b点时速度为,由几何关系可得,的距离为,对导体棒从b点开始沿轨道运动直至静止,根据动量定理有,又有,解得,故B正确;C.导体棒在轨道上运动到任意位置x时,根据图像可知,电动势,通过导体棒的电流,通过电阻R的电流,即,故C正确;D.撤去外力F前电路中的总热量,由图像面积可知,撤去外力F后导体棒继续运动,整个回路产生的热量,电阻产生的热量,故D错误。三、非选择题:共60分,其中9、10、11题为填空题,12、13题为实验题,14~16题为计算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9.(3分)可控核聚变反应可向人类提供清洁而又取之不尽的能源。目前可控核聚变研究已经进入第三代,因不会产生中子而被称为“终极聚变”,其核反应方程式为:,其释放的能量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该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为。(真空中的光速为c)【答案】(1分)(2分)【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根据质能方程,得质量亏损为10.(3分)如图,真空中有一长方体容器底部镀有反射膜,容器内装有一定深度的液体,一束单色光以角斜射到液体表面上,在容器右侧的竖直光屏上出现两个光点P和Q,P、Q间的距离为h。若只将液体的深度增大,则P和Q间的距离h将,光在液体中传播的时间将。若只将液体的折射率增大,则P和Q间的距离h将。(以上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答案】变长(1分)变长(1分)变短(1分)【解析】[1]若只将液体的深度增大,光路图如图由图可知,所以则P和Q间的距离h将变长。若只将液体的深度增大,光在液体中传播的路程变长,光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变,故光在液体中传播的时间将变长。若只将液体的折射率增大,光线射入液体中偏折增大,如图则P和Q间的距离h将变短。11.(3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这列波恰好传递到处的Q点,部分波形如图所示.已知这列波的波速为1m/s,则时,Q点的振动方向为(填“沿y轴正方向”或“沿y轴负方向”),这列波的波长是处的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答案】沿y轴正方向(1分)5m(1分)(1分)【解析】在Q点根据同侧法可得Q点的振动方向为沿y轴正方向;由波形图可知,和处质点振动情况相同,则,又有<2m<,可知n=2,波长为,设质点P的波动方程为,由波动方程知,x=2m时,y=0cm,带入方程解得,波动周期为,可得质点P的振动方程为12.(6分)某学习小组在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中,利用手机测压强的软件barometer来测量气体压强,小组同学找来了一个量程为550mL的粗口针筒(图甲)和一个容积为的特制玻璃杯,二者用软管连接,玻璃杯中放入手机用来测筒内气体压强,推动针筒活塞改变筒内气体体积,装置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乙所示连接装置;②缓慢推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容积刻度,读出手机上对应的压强示数;③重复步骤②多次,记录活塞在不同位置的容积刻度V,读出手机上对应的压强示数p。(1)本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选项标号)A.为保证读数准确,应快速推动活塞到某一位置,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B.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圆筒,以免引起温度的变化C.实验前在柱塞上涂好润滑油,主要是为了减少柱塞和筒壁间的摩擦力
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物理(福建卷)(全解全析)
2025-04-12
·
17页
·
4.5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