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金卷2025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语文(新高考Ⅱ卷02)(考试版A3)

2025-04-12 · 5页 · 165.5 K

2025高考考前押题密卷02高三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受孔子和儒学的启蒙,在青年时将传道成圣立为自己的终身理想。中年时期,王艮投身王阳明门下问学,后来返回泰州自己收授门徒讲学,此一时期被认为是“泰州学派”的创立时期。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王艮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以“身”作为其思想的物质性基础,突出强调“身”的本体论意义,其“安身”与“乐学”思想是儒学在晚明社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现实回应。王艮在《遗集》中指出“《大学》是经世完书,吃紧处,只在‘止于至善’”,他以“身”为中心的思想学说,正是建立在对于“格物致知”与“止于至善”的阐发上。在对王阳明学说的继承下,以格物致知为“知本”,以诚意正心为“立本”,通过“知本—立本—安身”的过程,阐释《大学》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开创了“乐学说”。王艮将“身”置于整个系统中突出的位置(见下图):首先,身具有先于心、意、知的发端地位,“格物”先要“实实落落在我身上”,安身亦是安心。其次,道不是外在于身的,因为天地万物皆依于身而存在,身即是道的所在之处。再次,诚意、正心都是“安”的修身工夫,须以“安身”为本,不能舍本逐末,而要先本后末,才能成为“大人”,达于齐、治、平的理想。王艮道、身、心、意、物关系图身既是心、意、知的物质基础,具有发端的原始意义;同时身又涵育着心、意、知,即王阳明所言的良知的扩展。在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身同时具有原始的和持续的双重意义,因此身具有比心更优先的地位,但安心与安身又不能够区分进行讨论。在原始意义的层面,其学说指向了知本立本、乐学等,即以身的真实欲求作为天然自有之理的修身工夫论;在持续意义的层面,王艮思想的落点在尊身尊道、百姓日用即道等方面。主张身与天下家国为一体,即以身为大本不断扩充于天地的安身行道论。“乐学”是王艮哲学思想的发轫,也是其思想中关学价值的根源所在。王艮将“乐”实实在在落于“身”上,使得“人心本自乐”成为了泰州学派的标志性思想。王艮在《乐学歌》中写道:人心本是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乐”自古以来为儒学所童,《论语·雍也》记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曰也不改其乐。”这就是著名的“孔颜乐处”。真正意义上的“乐”是不断内观自身性你的澄明,王艮认为的“乐学”过程就是这样。“学”是生命存在反身向诚的自然过程,是“身”达到充满“乐”的状态。王艮状为“乐”即是天理。心灵是“乐”的情感表现,学是“乐”的良知自觉,“乐学”既是行之发端,也同时与“当下”“日常”时刻发生着关系。“乐”为天下万物同有,圣人与愚夫愚妇同有,唯一不同的是圣人知而愚夫愚妇后知。“学”亦为天下万物同有,“学”的工夫即乐的工夫,发挥那自然而然的天理,在一片生机畅快中显现人的本体真乐。“学”自是无目的的,却在不假人为中抵达了“乐”的状态,二者融为一体。(摘编自王静《“安身”与“乐学”:王艮的身心学说与美学意涵》)材料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在儒家看来,乐乃是心之本体。快乐乃是心的本来状态,如果有烦恼出现,那就是离开了心的最初状态。读书人通过修身养性,就是要恢复心的最初状态。在现实生活中,苦乐掺杂,悲喜交替,乃是人生常态,“不乐”与“乐”如同孪生兄弟,它们往往结伴而来。在王艮看来,真正的“乐”,不依赖于外在的条件,也不受外境的干扰,它不是一个人能够获得的某种外在之物,而是他存在的本来状态,真正的“乐”并非欣喜若狂或兴高采烈,而是内心宁静、无有忧愁。“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当一个人私欲萌发,即刻就会被自己的良知觉察到。私欲一旦被良知觉察,自然而然地就被消除了,作为本体之真乐将会重新显露出来。所谓良知,就是本来的“知”,亦即“婴儿意识”,或者说纯净的意识。良知的功能就是知道、感知。所谓“致良知”,简单来说就是始终保持警觉,觉知当下的一切。“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在王艮看来,真正的“学”就是致良知。真正的“乐”,就是通过致良知,发现自己的本体之乐。如果在致良知的过程中体会不到“乐”,那就偏离了圣贤之学的宗旨,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致良知。当然,如果不去学习和践行致良知,也难以体会到这个本体之乐。这意味着,当我们处在放松而警觉的状态,内心宁静、无有思虑,那就是在“学”;当我们处在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内心躁动、思绪纷杂,那就不是在“学”。“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王艮提出,要在乐中求学,当我们的心处在宁静愉悦的状态,学习圣贤之学将会更有效率;如果心中感觉到不乐,那还不如停下来歇息。与此同时,学中也有乐,在学习圣贤之学的过程中,将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那个本体之乐。真正的“学”并不是拿起书本来读的那个状态,而是保持觉知,安住当下。通过这个“学”所带来的放松和开心,也远远比记住那些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王艮感慨“天下之乐,何如此学”,世间各种欲望之乐,犹如过客一般转瞬即逝,丝毫不值得贪恋,而致良知所带来的精神之乐,是长久的乐、最大的乐。倘若读书只是增加了我们对于知识的执着,甚至带来诸多的负累和烦恼,那么就应该去反思学习的方向和方式。若是出现了偏差,只要及时加以调整,我们的心将重新回归平静与喜乐。(摘编自谢青松《“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王艮<乐学歌>解读》)1.(3分)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艮在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将“传道成圣”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B.王艮认为《大学》一书的紧要处是“止于至善”,他正是在对“止于至善”等的阐释过程中开创了“乐学说”。C.“乐”自古以来就被儒学推崇,“孔颜乐处”就是不断内观自身、反身向诚,达到身心俱乐状态的体现。D.“乐学”思想强调个体生命与天下家国的同一性,有效提升了个体生命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社会性价值。2.(3分)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悲喜交替是人生常态,乐与不乐常结伴而来,可见要体会到真正的“乐”是不可能的。B.快乐是心的本来状态,人们应追寻一种发自内心的欣喜若狂、不受外物干扰的“乐”。C.即使学习很刻苦,但如果偏离圣贤之学的方向,人们也可能会感觉疲惫,成效不高。D.乐中求学,学中有乐,真正的“学”是致良知,记住具体的知识往往能够让人更快乐。3.(3分)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证明“学中有乐”观点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C.良知昏迷,众欲乱行;良知精明,众欲消化,亦犹是也。D.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4.(3分)对文中“王艮道、身、心、意、物关系图”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关系图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身”,“身”即为本,是“心”“物”之源,“格物”首先要关注“身”。B.从关系图中可以看出,王艮提倡的“格物致知”理念,无论是推究事物原理,还是获得知识,皆须从“心”。C.通过分析关系图可知,“安身”是“正心”“诚意”的前提,身即是道的所在之处,身道一体,修身即修道。D.通过分析关系图,可推测出想要成为齐、治、平的“大人”,应该寻求本源——“身”,反身向诚,不断扩充。5.(6分)读完本文,你应对“乐学”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请结合材料,就“如何快乐地学习”,为正在冲刺备考的同学提几条有益建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极村的这片樟子松树林尚书华走进黑龙江漠河,就走进了中国最北端这片寒冷的土地。走进位于漠河市北极村的北极村消防救援站,就走进了一群敢与严寒较量的勇士中间。站长、指导员和9名消防员,共11人,组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常年坚守在北极村,守护着这里百姓的平安生活。还没进营区,我就被眼前一片壮硕挺拔的樟子松所吸引。到近处细瞅,不少树上都挂着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不同的文字和人名。有一块木牌格外醒目,它挂在林边一棵较粗的樟子松上,上面写着:冰天雪地,三年坚守,无怨无悔——王淇。常年的风凿雨蚀、霜浸雪罩,木牌已退了颜色,变得斑驳,但那朴拙有力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在隐隐讲述着一段昨天的故事……说到北极村消防救援站,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老班长王淇。多年前,北极村只是一个执勤点,只有老班长王淇一个人驻扎在这里。从驻地到边境界碑,往返路程12公里。每天,他都坚持去界碑那里一趟,或擦拭一下界碑,或把界碑上落的雪除掉,或什么也不做,只是默默凝视一会儿。只有这样,他心里才觉得踏实。后来,执勤点由一个人变成3个人,又由3个人变成7个人,再由7个人变成11个人,执勤点升级成消防救援站。老班长当年的做法也变成了一种传统被传承下来。消防员吴俊明告诉我,冬天的时候,天还没亮,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大家就从热乎乎的被窝爬起来,穿好棉衣,戴好棉帽、面罩、手套,开始沿黑龙江堤坝往界碑方向跑。刚开始跑时,身上还有些热乎气,没过多久,寒气就渗到了衣服里,嘴边、睫毛、眉毛、帽檐上全是白霜,手脚冰凉,江风吹得人头疼。这时站长总会鼓励大家,做有意义的事都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达到目的。“最初的时候,我们每个人跑这么远的距离都很吃力,但必须咬牙坚持。有人落得远了,大家就慢跑等他一会儿。到界碑的时候,人一定是齐的。”他们擦拭界碑,给界碑除雪,那种带有仪式感的举动让他们很激动,感到神圣而庄严。“无论春夏秋冬,每一次这样的体能训练都很苦很累。可每当想到这样做的意义,我们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吴俊明说。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消防救援指战员们来说,尤其如此。平时99%的训练只为了1%的实战。5000米长跑、耐寒能力锻炼、百米负重折返、绳索攀爬等9项训练课目,每天他们都在择项进行训练。近几年,随着救援业务的不断扩展,训练项目也不断增多。胜任的体能、顽强的斗志、敢打硬仗的精神,让这支队伍总能在关键时刻发挥特殊作用。冰上、雪中,洪水、大火,人、畜、财物……无论何时何地,不管团体还是个人,只要遭难遇险,他们一定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2021年夏天,北极村遭遇一场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位于滨江大道西侧的古驿村景点因涨水被淹没。这里有一个熊园,里面养了9只棕熊,洪水若继续上涨,棕熊就有可能跑出围栏危害老百姓的人身安全。接到指令后,指战员们迅速赶到现场。此时,整个景区已形成了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小湖。最深处达7米多,湖内的水正在不断渗流进熊园,情况十分危急。现场指挥员当即做出部署,利用消防车水泵抽水,临时铺设水管干线,将抽出的水直接排进道路东侧的黑龙江。就这样,在政府联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体指战员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及时排除了隐患。北极村不大,可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人多了,各种预想不到的安全隐患也在增加,无形中给消防救援工作带来了更多压力。2021年3月的一天晚上,消防救援站接到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转警:七星山后山腰有一名游客因体力不支,迷失方向被困,无法下山,请求救援。接警后,站里立刻调动一车7人,带上担架、强光手电,快速向山里进发。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