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1.(3分)B【解析】根据材料一“在二里头遗址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宫城……这些区域井然有序,具有明显的等级划分……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文献中提到的‘择天下之中而立国’的都城选址标准”可知,B项正确。A项“更新”错误,据原文“更重要的是复活了被遗忘之文明的璀璨艺术”可知,该项表述错误。C项,据原文“文明没有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在悄无声息地与外界联动和交互”可知,“促使”属于强加因果。D项内容于文无据。2.(3分)C【解析】C项据材料二“碳十四测定的年代也只能作为旁证或者参考”可知,选项中“直接证据”有误。3.(3分)C【解析】材料二整体是依历史溯源、功能争议再到礼制意义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只有第三段才是基本按时间顺序在介绍乳钉纹铜爵的情况。4.(4分)①历史年代久远:乳钉纹铜爵1975年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为研究华夏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②文化内涵丰富:它与华夏文明的酒文化、祭祀文化紧密相连,并且从周代开始,“爵”字还出现在地位等级称呼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华夏礼乐文明的象征。(一点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其它如“艺术价值独特:其舒展的古拙之美和俊巧的艺术美感,展现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工艺和艺术风格”等也可酌情给分。)5.(6分)①填补夏文化考古的空白,为文献记载的夏王朝提供实物佐证,推动中华文明溯源研究。②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青铜礼器、宫城遗迹等,表明夏代已进入国家文明阶段。③标志早期中国从城址林立的“邦国时代”迈向统一王朝的“王国时代”。④从二里头开始,崇拜祖先、崇尚王权的中原礼乐文明开始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6.(3分)C【解析】通过“我”的创作经历讲的是“独自创作的快乐”,而不是直接“反对‘以忠烈之名抬高颜真卿的艺术成就’”。7.(3分)B【解析】A项,“暗示了‘必然’的命运”说法太绝对;C项,“批评”错误。对比仅为说明不同的书法功用;D项,文中类比,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并不是为了强调“孤独状态是创作伟大作品的必要条件”。8.(4分)①细节描摹,连用“宽宽的额”“粗粗的眉”“亮亮的眼睛”等叠词,细腻刻画颜季明的五官特征,既表现其生前英气,又暗含颜真卿对侄儿的深刻怀念。②短句铺排,四个“那……”的短句连用,结构相似,节奏紧凑,如目光一寸寸扫过遗容,凸显颜真卿凝视时的凄怆与悲痛。③虚实结合,深化悲剧意味:对头颅的“端详”实为对鲜活生命的追忆,现实与回忆的撕裂感突显出颜真卿的内心激愤。(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满分)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9.(6分)参考答案:①“不完美”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2分)文本一描写颜真卿创作时“腕下失控”“笔不随心”,出现“圈了重写,写了再改”等失控状态,文本二指出涂抹痕迹“不是字,是乱麻般的心绪”,这种“不完美”是“胸中块垒”的直接外化,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字字如血,句句似火。②“不完美”具有独特的审美感受(2分)文本一强调书写“有行无列,大小参差”,却又“酣畅流利,气势横生”,展现“放纵之下”的独创性;文本二以《九成宫醴泉铭》“精工极致,尽遵矩矱”为对照,凸显《祭侄文稿》“出轨越位亦无妨”的突破意义,其“不完美”实为对“工整雅致”审美体系的颠覆。③“不完美”体现了对艺术创作最高境界的追求(2分)《祭侄文稿》的“不完美”恰恰证明“恣意而作,忘天地众生”才是更高境界,这重构了以人性真实为尺度的艺术评价标准。10.(3分)CEG(一处1分,共3分)11.(3分)A【解析】“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是亲附、亲近的意思。12.(3分)C【解析】“并由此判断韩军必然遭遇粮草断绝之困,便从此入手将其击破”错,原文“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意为韩信率军路过狭隘之地,队伍绵延几百里,随军粮草必定落在大部队的后面。且,原文只是李左车在分析形势,并没有“将其击破”的结果。选项误将未然作已然。13.(8分)(1)侍奉大国君王,降低身份谦恭对待邻国贤士,赠送丰厚的礼物,言辞谦卑。(下、厚、卑各1分,句意通畅1分)(2)望您借给我三万奇兵,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而您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不要与他作战。(假、从间路各1分;与战,省略句1分;句意通畅1分)14.(5分)①在渭水弯曲狭窄的地方伏击敌人。(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东十里,有渭曲,可据以待之。遂进至渭曲,背水东西为阵)②利用日暮时分作战。(日晡,齐军至,望见军少,争进,卒乱而不成列。兵将交,泰鸣鼓,士卒皆起。)③从左右两翼夹击高欢军队。(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李弼等率铁骑横击之,绝其军为二)(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5分)15.(3分)C【解析】“世间万物如同被溪水洗涤过一般焕发光辉”错,“洗然水溪昼”意为溪水在白天显得更加清澈。16.(6分)①借写古树虽然枝叶稀少,但仍然坚韧不拔,真僧倚靠其下,象征僧人生活简朴,但内心坚定,与世无争。②山木生长,自然有曲有直,象征着世间万物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本性,道人也同样顺应自然,超脱世俗,与世无争。③借天空突然放晴,象征诗人对佛法的顿悟与领会,心灵得到净化。④雪花沾衣,溪水清澈,寒冷的世间万物焕发出光辉,象征了佛法给诗人带来的内心光明与纯净。(一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17.(6分)(1)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2)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3)小楼一夜听春雨(好雨知时节/夜来风雨声/昨夜雨疏风骤/画船听雨眠)梧桐更兼细雨(每空1分,共6分)18.(4分)雪染梅香,梅借雪白;相互呼应,彼此衬托。评分标准:一个短句1分,不是整句扣1分。有其他形式符合要求亦可。19.(3分)②说不明白写不明白:说话写文章(1分)无法清晰表达内心的想法。(1分)③别做明白人:不要太聪明,太洞悉生活。(1分)评分标准:本题考查“明白”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言之成理即可。20.(4分)①既②又③所以(因此)④不仅(不但)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4分。①②是并列关系,但是又是不相容的两种情况,所以只能填入“既……又……”(填入“一边……一边……”或者“又……又……”不给分)③所以(因此)④不仅(不但/不光)(填入递进关系的关联词)21.(2分)修改一:因为说话者既可能在正话反说,也可能在真诚地表达感谢或赞美。修改二:因为说话者既可能在正话反说,也可能在表达真诚的感谢或赞美。【解析】第一处,位置不当。表示原因的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说话者”,所以“说话者”的位置在“既可能”之前。第二处,定、状语误用。将“真诚的”改为“真诚地”使之成为状语修饰“表达”,或者将“真诚的”移到“感谢”之前,成为“感谢”的定语。评分标准,两处错误,改对一处得1分,共2分。22.(5分)对对对,您说的都对!(2分)理由:正话反说,用“对”表示对对方观点的不认可;(1分)句子结尾用感叹号,加强语气,强调自己的不赞成;(1分)连续三个“对”重复使用加上“您”,以阴阳怪气的语气,表达调侃和讽刺。(1分)23.(60分)(略)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武王问太公道:“我想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应该怎么办呢?”太公说:“要以少击众,必须利用日暮,把部队埋伏在深草地带,在隘路中途截击敌人;要以弱击强,必须有大国的帮助,邻国支援。”武王说:“我方没有深草地带可设伏,又没有隘路可利用,敌人到达,时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间又不在日暮,而且我方没有大国的协助,也没有邻国的支援,应该怎么办呢?”太公说:“用虚张声势,诈骗引诱,来迷惑敌将,使敌人迂回行进,让他们通过深草地带;并使敌人绕远路,让他们在日暮时与我交战。乘敌人先头部队还没有全部渡水,后续部队还来不及宿营,出动我伏击部队,猛烈袭击敌人两翼,并令我战车和骑兵扰乱敌人的前后,敌兵虽多,也会被打败。侍奉大国君王,降低身份恭谦对待邻国贤士,赠送丰厚的礼物,言辞谦卑。这样就能得到大国的帮助和邻国的支援了!”武王说:“好啊!”材料二: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东魏将领高欢率军渡过黄河,直逼西魏华州。西魏派遣大丞相宇文泰抗击高欢军。宇文泰率军进至沙苑,距高欢军仅六十余里。高欢率军赶来迎战。骑兵侦察员报告说高欢军即将到来,宇文泰马上召集众将商议对策。骠骑大将军李弼说:“因为敌众我寡,我们不可以在平坦开阔之地设阵。从这里向东十里,有渭水一弯曲处,可以占领该地来等待敌军。”宇文泰于是率军进至那里,且背靠渭水自东向西列阵,以李弼所率领部队为右翼,以赵贵所率领部队为左翼。命令士兵都把武器放倒在芦苇之中,听到鼓声立即奋起出击。黄昏时分,高欢率军到达这里,看到西魏军少,都争相前进,最终部队混乱而不成战斗队形。当两军即将交战之际,宇文泰突然擂响战鼓,士兵都骤然奋起出击。骠骑大将军于谨等将率主力与高欢军合战,李弼、赵贵率铁骑从左、右两翼拦腰截击,使敌军断绝为两段,于是大败高欢军。材料三:冬季,十月,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名士兵向东攻打赵国。赵王赵歇和成安君陈馀闻讯,即在井陉口集结部队,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劝说成安君说:“韩信、张耳乘胜势离开本国远征我们,锋芒锐不可当。我听说:‘从千里之外供给军粮,士兵仍然会饥饿。’而今井陉这条路,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行军队伍前后拉开几百里,依此形势,随军的粮草必定落在大部队的后面。望您借给我三万奇兵,抄小路去截断对方的辎重粮草,而您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不要与他作战。他们向前无仗可打,退后无路可回,如此不到十天,韩信、张耳这两个将领的头颅就可以献到您的帐前了;否则便肯定要被他们二人所俘获。”陈馀曾经自称是义兵,不屑于使用诈谋奇计,说:“韩信兵少且又疲惫不堪,对这样的军队还回避而不攻打,各诸侯便会认为我胆怯而随便来攻打我了。”韩信派人秘密窥探,知道他没有采用广武君的策略,很高兴,于是才敢带兵而下。大败赵军,在泜水旁斩杀成安君。语文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
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语文答案
2025-04-16
·
4页
·
313.3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