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历史答案

2025-04-16 · 3页 · 190.9 K

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答案DBACABBC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DACDABD【解析】1.根据材料所述主旨,强调了各个月份应该或不应该进行的经济行为,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答案选D。政府对于土地的管理与儒家独尊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工商食官强调的是政府对工商业的严格控制,排除A、B、C。2.从材料中“迈向君主专制政体”“顺从社会惯性”“符合黄老思想”可以看出该制度应是汉初的地方制度,因此答案只能是郡国并行制,故选B。皇帝制度强调皇权独尊,中央集权意在收拢地方权力,重农抑商无法在材料中解读出,排除A、C、D。3.立足材料关键信息“以物易物”不难得出正解,答案选A。军阀混战与民族隔阂在材料中无法说明,农业急剧衰退不符合史实,排除B、C、D。4.从“时务策”这个关键词就可以顺理推出唐宋科举改革的目的所在,故选C。三教合一与地域平衡材料未曾谈及,考生素质的提高并非材料主旨内容所指向,排除A、B、D。5.依据材料内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选A。官员权力并未扩大,民主决策在封建时代无从谈起,社会矛盾含义不明,内涵所指太泛,排除B、C、D。6.本题主要依靠材料所给内容做解析。女工出现说明社会有所解放,但是其遭到流氓调戏以及画作人的评价可以得出正确答案选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不符合史实,妇女地位彻底改变措辞过度,新旧文化交锋并未体现,排除A、C、D。7.材料所示,各级代表中成分比较丰富,指向广泛性,故选B。真实性和自由性无从体现,平等性表述有误,排除A、C、D。8.结合时间以及毛泽东发言内容可以得出正解,答案选C。“消灭”二字措辞不当,按劳分配并非材料所指,物价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9.材料所谈及的内容是1978年的科学会议,答案可以直接得出D。其他三个选项可以用时间因素排除即可。10.本题很基础,读出材料主旨内容即可选出正确选项,故答案选A。11.材料主题内容在于强调英国王权总能在英国发展进程中扮演正确的角色,推动了英国历史的演进,故答案选C。三个迷惑项本身违背史实,排除A、B、D。12.根据材料主要内容是转折性逻辑可知,越来越多的工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故可得出正确答案D。其他三个选项明显有误,违背基本史实。13.“奇怪的战争”也叫静坐战,其本质就是绥靖政策的延续影响,故答案选A。英法国力不够不是主要原因,苏德战争此时尚未爆发,国联早已丧失对法西斯的制裁能力,排除B、C、D。14.材料主语谈及西方国家国有企业,其实质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表现,故答案选B。“滞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效应是20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均衡性不是材料主题所在,排除A、C、D。15.主语是社交媒体,主旨是数字平台共识,据此可得正确答案D。文明一体化的概念不成立,差异消失违背历史发展逻辑,美国主导的结论从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B、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0分)(1)(8分)原因:应对欧洲殖民势力威胁;开垦西部土地的欲求;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缓解人口压力的需要。(每点2分,答出四点得8分)(2)(12分)成效: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推动我国的能源革命;促进产业模式和营商环境升级。(每点1分,共6分)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后国力提升;各族人民的积极响应;西部地区丰富的能源储备;东部先进地区的充分支援等。(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17.(23分)(1)(10分)特征:演进历史悠久;在继承中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与乡村自治合流等。(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作用:维护乡村秩序;加强专制统治;实现互助合作;平衡政府与乡村的关系等。(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2)(13分)例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土地革命,消灭土地剥削;建国初期——进行土地改革,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三权分置。(每点3分,答出三点9分,历史时期与列举史事须对应作答)历史意义:解放农民;提高农村生产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丰富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等。(每点2分,答出两点4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18.(12分)示例(不作为唯一赋分标准)观点:“制度决定论”严重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西方中心论”的形变。(2分)论证:从唯物史观来看,制度形成往往是生产力发展以及复杂的社会博弈的结果。英国光荣革命不仅是单纯的制度进步,还是资本主义力量与封建势力长期博弈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是生产力需求与社会变革力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将这些制度变化简单地归因于“广纳型”或“榨取型”的选择,是对复杂历史的过度简化,进而误导读者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制度决定论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对“成功”和“失败”的定义本身存在高度主观性。所谓“广纳型”制度和“榨取型”制度之间的划分,带有强烈的价值判断,反映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国家的制度被视为普遍的成功范例,而那些不符合西方标准的制度则被简单地归类为“榨取型”,从而被定义为“阻碍发展”的因素。这无疑就是“西方中心论”的变形产物。(8分)结论:“制度决定论”将制度作为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掩盖了生产力发展、社会矛盾以及国际力量等对制度演变的深远影响,进而导致对国家发展道路的片面理解。(2分)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