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25年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成就斐然。纵观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桐城派不仅诞生了方苞、方观承、陈用光、邓廷栢、姚莹、曾国藩等朝廷大员,在禁烟、禁酒、治河、戍边、保疆、治军、通商、洋务等各个方面卓有建树;也涌现出郭嵩焘、黎应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的一流外交䋜;并孕育出以姚鼐、吴德旋、祁窝藻、张裕钊等人为代表的书法碑帖艺术,与桐城文章交相辉映。同时,桐城派人物几乎都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翰林院教习,到省级学政,再到书院山长,可谓人才辈出,令人瞩目。有鉴于此,桐城派实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理念认同,是传统文化共同体生成的思想基础。共同体是人与人的群体集合,其彼此凝聚的基础是价值认同与思想归属。从桐城派的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而连接辞章与经世的理念是义法。义法最早是经史之学的通行概念,后来方苞把它引入辞章,开创“古文义法”。简单地讲义法,“义”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两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自现实,寄托经世济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辞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间流贯生命之气。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后来刘大櫆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涤灵府,在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此三合一之论,既欲合真善英而为一,又欲合儒林、道学与文苑而为一,体现了姚鼐“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经济在孔门乃政事之幷。在四者之中,曾国藩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如此一来,曾国藩挈揽众长,其文经史百家,其学思辨融通,其事经国济民,通达宏阔,中兴桐城,开辟新境。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启蒙民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桐城派三百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觉世牖民。当然,考察桐城派三百年历史,不难发现,其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属性,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桐城派体量庞大难窥全豹。对于多数非桐城派学者而言,对桐城派的了解主要来自文章,因此视桐城派为文派。对于桐城派学人来说,由于研究对象的限制,也很难触及桐城派全貌。(摘编自任雪山《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桐城派》)材料二:桐城派的文论滥觞于戴名世,其后方苞捉出义法说,刘大櫆在继承方苞的义法说的基础上提出“神气音节”和“品藻”说,至姚鼐集其大成,主张为文要“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而不可偏废。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史绵延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文派。姚鼐所谓义理,主要是儒家经义,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义理是思想内容,是道的层面;考据是基本功,是文献资料,用来佐证义理的;辞章是文辞,属于创作技巧,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三者是学术的三个层面,是一体三面,“辞章”亦即文章,只是学术的一面,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纯文学”。姚鼐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要追求思想,应当明“道”,所以“义理”最重要,放在第一位。“道”要通过辞章来传播,也要美,要写得平易畅达,不能像汉学家那样只讲考据,于文化传播不利。桐城派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崇奉程朱理学,所载之“道”为“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桐城派不单研究散文的创作技巧,还包括创作目的、材料选择、思想道义、学术倾向等等。桐城派文章不只是审美,还有审智,不只是抒情,还有说理,印重思想性。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在乾嘉时期,于汉学兴盛、摈斥宋明儒学的大背景下,将宋儒之性道与汉儒之经义相结合,考据与辞章相统一,现实针对性是很明显的。(摘编自方云龙《桐城派的文化品格》)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桐城派不仅文章美名天下,且在众多领域卓有建树、成就斐然,理应将其视作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B.桐城派“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理论,体现了其为文既重思想性,又符合审美需要的特点。C.桐城派能绵延三百年,和桐城派众多成员遵循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精神祈向密切相关。D.榈城派在乾盛时期取得很大成就,是因为这一时期汉学兴盛、宋明儒学被摈弃。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理念认同是桐城派形成的思想基础。桐城派成员都能遵循相近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祈向,并且能声气相通,薪火相传。B.桐城派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属性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根本原因是它体量过于庞大,令人难窥全豹。C.义理、考据、辞章是桐城学术的三个面,在这三者之中,义理是最重要的。D.桐城派强调的“道”,实质上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根基。3.下列对材料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列举众多卓有建树的人物,来证明桐城派在诸多领域中的显著成就,为桐城派作为文化流派提供了有力的佐证。B.桐城派从清初产生,一直延续至民国,影响巨大。严复、林纾等人对其继承和发展,在促使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上作用巨大。C.两则材料都揭示了桐城派的文脉传承和思想发展的历程,但论证的角度不相同。D.两则材料都详细阐述了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的创作理念,论述的侧重点相同。4.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曾国藩在传承与发展桐城派思想方面的作用。(4分)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桐城派文化理论体系中的“现实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材料一:青白瓷戴涛①在我书房的书架上,除了书,我还放了两件瓷器,在读书写字之余,总会看上几眼,为何会有这习惯,那还要从它们的来历说起。②十多年前,我去一个中部城市参加我们系统内的一个全国性会议,在会议间隙,和我同住一室的老刘(他来自江西,是我们系统里资格最老的一个部长)对我说:“老戴、听说这里古玩市场特别兴旺,我们去看看。”其实我对古玩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可老刘说了,自然就随他了。③到了古玩市场,老刘不看字画,不看钱币,就看瓷器,十几家瓷器店一家家看过去,每到一家,老刘总能与店主相谈甚欢。然后店主总是盛赞老刘是行家里手,这样老刘的情绪便越来越高涨。④走进最后一家店,老刘扫了一眼问:“还有什么好东西吗?”店主愣了一下,答:“哦。有,在楼上。”我们随店主上了阁楼,老刘弯腰从地板上一堆瓷器里拿起一件问:“这件湖田窑的香蕉什么价?”店主又是一愣,不过很快便回过神来:“老板,您真好眼力。”“快说,什么价?”店主犹犹豫豫地伸出两根手指,老刘把他的一根手指按了下去:“交个朋友,我们下次还会来,1万怎么样?”这下店主的情绪一下如老刘一样饱满了:“老大,听您的,您说了算。”老刘回过头来冲着我说:“怎么还愣着,快付钱啊。”见我不动,老刘一把拉我到一边说;“快买下,捡漏了,回头你真不要,给我。”③老刘说了这话,我还能有什么话,我从包里掏出了银行卡,店主见了说:“我们这一行的规矩,只收现金,市场门口有银行可取现。”⑥捧着买下的瓷器,我和老刘就直接回了宾馆。关上房门,老刘一脸的得意:“老戴,刚才不方便说,现在你听我慢慢说来。你知道我是在江西,可你知道产这香熏的湖田窑在哪里吗?就在江西的景德镇。”老刘见我面无表情,又继续说,“你看,这件香熏呈圆球形,上面网状透雕工艺精致,单色釉,釉色青中闪白,白中泛青,就是人们常说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或隐青瓷,体现了宋瓷的简洁高雅。再翻过来看,底部圈足内有典型的褐红色,这不是宋代景德镇湖田窑口的东西,那是什么?不瞒你说,湖田窑的瓷器我已经收集研究了十多年了。”⑦老刘越说越激动,而我听到这瓷器是来自宋朝时,即刻有些心潮澎湃了,因为我对宋朝的文化艺术向来心怀崇敬,所以我不再让老刘说下去。“老刘,我请你喝酒吧。”老刘说:“当然要请。这香熏,现在的市场价起码在2万以上哪。”⑧回到家,我把香熏作为摆件放在了我的写字桌上,然后找来有关瓷器的书恶补了一下,觉得老刘说的话好像有点道理,同时我对宋瓷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开始寻找上海的古玩市场。⑨到了周末,我来到了全市最大的一家古玩市场,看了看它的商场布置图,便直奔3楼的瓷器,然后一家一家看过去,店家似乎清一色向我推荐号称是明清的瓷器,我们先不说其真假和价格,那种花纹,那些色彩,就让人感觉又土又俗。所以面对热情的店主,我一路面无表情,一路哼哼哈哈,当然我的眼睛一直在搜寻着单纯的青白瓷。⑩我终于在一家店里见到了一件入我眼的青白瓷。这是一把高约15厘米的执壶,造型古朴,釉色白里透青,但不闪眼,给人以温润感。我故作没不经心地问:“这壶怎么说?”店主回:“这是宋代的,您想要?”“随便问问我,我看到不了宋,应该是高仿。”店主显得有点底气不足:“我是朋友那里拿的,进价就是5000。”“如果你6000肯卖,我要了。我不关心年代,我喜欢它的釉色和形制。”店主点头。⑪这样我就把执壶带回了家,我在书架的左上角腾出一块地方,把执壶和先前那只香熏一起摆在那里。当我到书架前取书或放书时,便会对着这两件瓷器看上一会儿,可我每次似乎只能在执壶身上感觉到来自历史深处的淡雅与宁静。⑫后来,一个朋友来我家,见了这两件瓷器问:“真的假的?”我说:“不知道。”他说:“我帮你送到上博,用仪器测一下吧。”⑬测试的结论很快出来了:执壶形成于宋代,香熏为现代。⑭再后来,接到江西老刘的电话,他说有人托他收宋代景德镇的香熏,开出的价格是3万,问我卖不卖。⑮我说:“不卖。”(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06期)材料二:上海作家戴涛在40年的职场生涯中,转换了多次跨度很大的工作岗位:他当过5年知青,10年检察官;下过海,做过律师,在退休前又担任法律公司的老总。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的微型小说创作题材如此广泛,各种类型的人物都能闪亮登场。他讲述的微型小说充满了情趣和理趣,他作品的情趣和理趣,是通过一个有意味的故事来挖掘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和历史哲理,让读者在思想上获得深刻有益的启迪来实现的。在很多时候,他往往以喜剧式的故事来传达这种情趣和理趣。尤其是进入到21世纪的头20年后,随着创作触须的收紧,他比较集中地创作了一批以上海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为素材的“上海微型小说”。他塑造了转型社会里蕴含着时代精神的新上海人;讲述了氤氲着上海烟火气、散透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知识的“上海故事”,初步形成了具有现代都市特征的“上海微型小说”的叙事体系和叙事语态。(选自刘海涛《微型小说里的上海故事·评戴涛微型小说新作》)6.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头部分写到书架上放的两件瓷器,既照应了文题,又巧妙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类趣。B.花1万元买的宋代香熏,鉴定结果是赝品,6000元买下的执壶却是宋代古瓷器,这一戏剧性的强烈对比,衮著地反讽了老刘是个“假专家”。C.“我”问执壶价格继漫不经心,交谈时认定其为高仿。购买理由是不关心年代,只喜欢其釉色和形制。这装瑰了“我”性格精明中略有虚伪。D.文章叙事清晰简洁,全文穿插介绍了丰富的古玩市场和古代瓷器知识,让读者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悦读和审美的体验。7.对文中“湖田窑香熏”的有关内容,下列
江西省宜春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04-23
·
11页
·
57.2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