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届高三下学期四月适应性联考(三模)语文参考答案

2025-04-23 · 4页 · 36.2 K

2025江西省4月适应性联考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1.C(材料二并不认为其观点缺乏事实依据,因为“使用比喻而非精准的定义来阐释概念将会导致理解的多元”也是材料二认同的观点,不同的是,批评者认为这是一种失误,翟学伟认为这是一种好的方法。)2.D(原文说,“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恰当的比喻最容易引发深刻的洞见与启示。这也许比演绎、推理和论证更为重要,因为它将启迪后者的思维方向”。这证明比喻是有助于逻辑实证主义的研究的,两者之间不存在对立关系。)3.A(A项谈论处世之道、为政之道,可以“引发深刻的洞见与启示”。B项抒发个人愁怀,C项抒发光阴流逝之悲,D项描绘春天的美景。后三个比喻都偏重文学表达,目的是引起情感的共鸣,而不易“引发深刻的洞见与启示”。)4.①费孝通采用了西方人类学的比较法,引进西方的“团体格局”来说明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②费孝通又使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差序格局”,这一方法与中国传统学术的“譬”的方法一脉相通。(每点2分,共4分。)5.①争论焦点:费孝通用比喻方法来阐释“差序格局”,是学术上的失误,还是学术上的贡献(或:是一种遗憾,还是一种侥幸)(2分)②原因:(1)材料一作者站在逻辑实证主义的立场,主张概念必须用下定义的方式进行严格清晰的界定;(2)材料二作者认识到中国学术传统的重要性,认为比喻方法能使概念内涵丰富,并赋予概念动态性(或:恰当的比喻最容易引发深刻的洞见与启示)(4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4分,共6分)6.B(让作者“激动得泪流满面”的主要是陶潜作品内容和陶潜的思想精神.)7.B(第一处划线句不是比喻,是类比。)8.①经济生活的窘迫艰难。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文中读出他生活的艰难困苦,在他的诗句中看出不善耕种而有的窘迫交困。②内心精神的困顿挣扎。世俗官场中的失败与不折不曲、守住名节的艰难;想要超脱世俗“不违逆自己心性”,而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困苦。(每点2分)9.①借写苏轼不折不曲、随遇而安的性格,写出陶潜冲淡平和的精神。②借苏轼的困苦外露的性情,写陶潜的困苦藏于诗文肌理之中。③借苏轼的《赤壁赋》写出了由屈原到陶潜一脉相承、向内求索的诗文内核。(答“衬托”可酌情给分)(每点2分)10.BEF(固已大失计矣,而又去我之所与与彼之所畏者,则大祸之集,可胜救哉?“我之所与”与“彼之所畏者”作为“去”的并列宾语,D处不应断开,E处断开。“则”连接前后分句,“则大祸之集”意为“这样一旦大祸降临”,与前文形成因果关系,应独立成句;“可胜救哉”用反问语气,意为“怎么能够挽救呢”,F处应断开。)11.C(间,这里指“离间的话”,是名词,“谗人闻之”的“间”是动词)12.D(原文“虽得百蜀,无救其失国也”是评价后唐庄宗的话,不是说郭崇韬)13.(1)(向延嗣)趁机说蜀地的宝物都进了郭崇韬的腰包,而且诬告郭崇韬有异心,将会危及魏王。(“因”“异志”各1分,句意2分)(2)庄宗只知道自己忌恨的人是谁,而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当倚赖的人是谁,所以郭崇韬由于忠贞直言而被疏远,遭到的馋言诋毁和忌恨也一天比一天多。(“倚”、“日急”各1分,句意2分)14.①何去非认为李存勖杀了忠心耿耿的郭崇韬,让大权在握的李嗣源无所忌惮,又调动全国军队远征作战,给李嗣源以可乘之机。(2分)②《伶官传序》认为李存勖失去天下的原因,在于其“逸豫亡身”,得到了天下便恣意享乐、亲近优伶,以至于众叛亲离。(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郭崇韬,因有才干受到称颂。唐庄宗即位,拜郭崇韬为兵部尚书、枢密使。当时唐军向东退守杨刘,王彦章包围了他们。庄宗率领手持短剑的士兵出战,大败而回。郭崇韬于是说:“王彦章把我们围困在这里,他的目的是要夺取郓州。我愿意带领几千士兵,占据黄河下游,在他必会争夺的地方修筑营垒,以策应郓州为名,王彦章一定会赶来争夺,在分散了他的兵力后,就可以算计他了。”唐庄宗认为可行,郭崇韬渡过黄河修筑营垒,六天营垒就修成了。王彦章果然率兵迅速进攻他们,未能攻克,唐庄宗迎面攻击他们,于是打败了他们。后来擒获王彦章,灭后梁,都是郭崇韬辅佐庄宗,为他出谋划策完成的。郭崇韬素来廉洁奉公,自从到洛阳后,才开始接受四面八方的馈赠,老朋友和子侄有的提出意见,郭崇韬说:“如今的藩镇诸侯,很多是后梁过去的将领。现在拒绝接受他们所有的礼物,难道不会产生怨恨吗?况且收藏在自己家里,跟公家的仓库有什么不同?”第二年,天子在南郊祭天,郭崇韬于是全部贡献出他所收藏的财物,以便协助赏赐。唐庄宗想修建高楼避暑,征求郭崇韬的意见,郭崇韬回答说:“希望陛下不要忘记创业时的艰难,那么就能使大热天因此变得凉快。”唐庄宗默默不语。最后还是建了楼,宦官说:“郭崇韬的家,跟皇帝的住处没有什么不同,他哪里知道陛下多热呢!”从此挑拨离间话就越来越多地传到宫中。第二年伐蜀,庄宗任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大事都由郭崇韬决定。郭崇韬素来讨厌宦官,曾对李继岌说:“你有攻破蜀地的功劳,军队凯旋后,必定被立为太子,等到皇上驾崩后,应当全部消灭宦官。”李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听到他这样说,都切齿痛恨他,想用什么办法算计他。庄宗听说攻破蜀地,派宦官向延嗣前来慰劳军队,郭崇韬不去郊外迎接,向延嗣大怒,于是和李从袭等人一起设计陷害他。趁机汇报说蜀地的宝物都进了郭崇韬的腰包,而且诬告郭崇韬别有打算,将会危及魏王。庄宗大怒,派宦官马彦珪到蜀,观察郭崇韬的动向。马彦珪报告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珪假造诏书杀了郭崇韬。他攻破蜀地得到的财物、都被登记没收。材料二后唐庄宗李存勖有两位大臣,李嗣源:凭着曾立下难以酬赏的大功而居功自傲,挟持着震撼皇帝的威势,得到了国家军队的大权,紧紧把持着而不肯松手。庄宗没有办法剥夺他的兵权,便逐渐对他的威逼而心怀忌恨。郭崇韬曾经为国家建立过大功,忠诚而可以依赖,是李嗣源所畏惧和顾忌的人。庄宗如果能借助可以依赖的人,来制服他所忌恨的人,那么即使李嗣源心怀叵测,不安分守己,也会有所顾虑和畏惧,而不敢轻举妄动了。但是庄宗只知道自己忌恨的人是谁,而没有认识到自己应当倚赖的人是谁。所以郭崇韬由于忠贞直言而被疏远,遭到的谗言诋毁和忌恨也一天甚过一天。庄宗只知得到蜀国能够有助于后唐的强盛,而不知道郭崇韬的死,已经除去了李嗣源所畏惧的人。所以邺城发生兵变后,李嗣源率领一支军队,向西进攻洛阳,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他夺得政权,简直易如反掌。况且朝廷内部还有权臣窥伺时机乘机而起,庄宗竟然调动全国军队远征作战,本来已是大大的失策了。又除去了自己所应倚赖的人和李嗣源所畏惧的人,这样一旦大祸临头,又怎么能够挽救呢?即使是得到一百个蜀国,也不能避免他失去国家政权了。15.B(“一片狼藉”理解错误,诗句意思是“野花迎风起舞”;“特别感伤”不符合这首诗的情感基调)16.①本诗写自己被贬官到峡州,虽然厌恶那里的习俗,但对那里的山光水色颇有兴味,表现出豁达乐观的思想感情。②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迁谪”,是由琵琶女演奏悲愤的琵琶曲引起的,诗人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流露出的是一种被贬后的愤懑之情。(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7.(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3)示例一: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示例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示例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示例四: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18.源远流长/纷至沓来。(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②搭配不当,“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应改为“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③语序不当,应将“一批”调到“具有”的前面;⑤不合逻辑,应将“了”去掉。(答出序号1分,改对一处给1分。三处序号答对且语病都改对,得满分6分。)20.B(文中“私人订制”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强调。D.表示特定称谓.)21.通过反问,加强了肯定语气,强调人生的赛道不只是少儿编程这一条,“起跑线”的前移要有一定限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孩子的兴趣。22.①少儿编程培训班应运而生②需要重视编程教育③用色彩描绘世界(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60分)【评分标准】题意评分等级文章特征符合题意一类文54-60分A.紧扣主题,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充实,感悟深刻,表达精彩,亮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二类文48-53分A.扣住了主题,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较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较充实,感悟较深刻,表达流畅,有一些亮点。C.文体特征鲜明。三类文42-47分A.围绕主题写作,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不够突出,感悟不够深刻,内容不够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平淡,逻辑性一般。C.文体特征不够鲜明。基本符合题意四类文36-41分A.有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扣题不紧。B.写作重点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C.文体特征不鲜明。偏离题意五类文35分及以下A.部分偏离题意的,酌情给分(21-35分)。B.完全离题的,酌情给分(0-20分)。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没有文体意识,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补充说明】1.错别字等扣分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2.字数等扣分①600字或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②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③400字或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④200字或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⑤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⑥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⑦完全空白、泄露个人信息的,评0分。命题单位:江西省教材教学研究室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