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联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05-01 · 12页 · 40.6 K

陕西省安康市2025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孔子论仁,多因材施教,会根据提问者的性情、志向、程度来指点。“颜渊问仁”章是孔子少有的关于仁的正面回答。颜渊以好学著称,闻一知十,提问能切中要害。问难愈多,夫子的回答则愈显精微;回答精微,则仁道的传得者愈众。颜渊问仁,在得到夫子“克己复礼”的回答后,又立刻“请问其目”,然后才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四勿”之教,可谓学生善学,老师善教,由此生发出孔颜授受、师生相印的乐趣,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尽心上》)之乐,莫过如此。从主题上看,该章阐述的仁礼关系既是关键处,也是争议处。关于“克己”为本还是“复礼”为本,历来争讼纷纭。此立场的选择还牵涉对下一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解释。不过对于理解仁与礼的关系而言,这些争议反倒是次要的。因为,无论是“以仁释礼”抑或是“以礼成仁”,无不是针对春秋以降礼崩乐坏的现状而展开的。礼崩乐坏的快乐,表现为视非礼之舞,听非礼之声,言非礼之时,动非礼之辂,要么源于放纵欲望,要么来自破坏规则,唯有在这样的现实处境中,方显疏食饮水、箪食瓢饮的快乐有多么难能可贵。如果说“颜渊问仁”章体现了孔颜授受的内圣之学,那么“颜渊问为邦”章则对应孔颜授受的外王之学。颜渊以治国理政问之,孔子以礼乐答之。礼有文质之分,乐有淫正之别,当因袭损益,以通古今之变。损益、通变须有一尺度,仁即礼乐的尺度。当一个人以仁心行时、乘辂、服冕、乐舞,不违仁、不越礼,从心所欲不逾矩,不亦乐乎?面对礼崩乐坏、众生皆苦的生活现实,孔颜师徒没有选择在现实的困顿面前放纵欲望,也不像佛老之徒在伦常日用之外追求别的乐处,而是力行仁道以充实礼乐,在忧患中实现人生乐境。从这个角度看,孔颜之乐确实与孔颜授受的好学乐教有内在联系。(摘编自王江涛《好学乐教与孔颜真乐》)材料二:颜回身居陋巷,处之泰然,箪食瓢饮,不改其乐,故而夫子贤之。但颜回究竟因何而乐,破解之道也就成了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一个人的心性和品德,甚至成了时代精神的风向标。第一,乐天。颜回安于穷困,与孔子粗茶淡饭,曲肱而枕,乐在其中,唯他能与夫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颜回顺乎天时,无所黏滞,身心谐和,鸢飞鱼跃,从心所欲,夫复何求?颜回不迁于物,不累于形,与天地同流,此心广大,与宇宙同一,令万物皆备于我,既能赞天地之化育,也就与天地同俦。第二,乐学。颜回之德不仅仅在于品性醇厚,恬淡自守,不求闻达,甘于清贫,乐天知命,更在于以“为邦”为旨归的全面学习。颜回精通儒家之道,方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的深刻体悟。颜回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乐此不疲,不迁怒,不贰过,故夫子独称其好学。颜子博文约礼,进而不止,不知疲倦,乐在其中,才能于夫子之道无所不说,庶几近于化境。第三,乐道。贫无可乐,“道”才是终极目标,苟有所得,即“道德”之古意,必然让人兴奋、战栗而幸福,岂是富贵可比?颜回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为后世君子之楷模。颜子所乐的“道”具体表现为“仁”,即颠沛造次于是而临难不辞的根本要求。颜回不仅自己不违仁,还能通过克己复礼,使得天下归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显隐无间,就是颜回之乐。颜回之乐,孔子皆有之,而夫子之乐,则远超颜回矣。其一,文教之乐。孔子喟然赞叹曾点在于其超然物外,遂性自然,静观天理流行;也在于其通过文教而风化天下,积极入世。“风乎舞雩,咏而归”,乐得其所,与圣人志同,就是尧舜气象。乐山乐水,终究归于“仁者”“知者”。暮春的风咏和雩舞,既是沂水之上的祭祀活动,也是一场修齐治平的实践课,其本质无关风月,亦非潇洒自乐,而是集诗教、乐教、礼教于一身的活动。孔颜之乐便有内外两层意蕴——个体超越与天下关怀,二者合而为一,方为真乐。夫子有教无类,让王官之学走入寻常百姓家,令所有人受益,俾能斯文不丧,则人类便可生生不息。其二,制礼作乐。夫子乐在富民、保国、教化以及协和万邦,更在于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地删述修订旧文,制作典籍。如无孔子制礼作乐而构建文化事业,则“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明代李贽《赞刘谐》)恐非虚言。孔子作《春秋》,以一字褒贬,考证核实古人邪正,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孔子所乐,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看似简单,非厚实的文教政制难以成之,亦非能绍明世者不足以当之———这才是真正的尧舜气象。乐民之所乐,以天下万代之乐为乐,其乐何极!(摘编自程志敏《孔颜所乐何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老师的孔子善教,作为学生的颜渊善学,这在颜渊“问仁”而孔子给出“四勿”之教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B.与放纵欲望或破坏规则的视非礼之舞、听非礼之声、言非礼之时等相比,人们在疏食饮水、箪食瓢饮的时候更快乐。C.颜回之乐与孔子之乐是可以等量齐观的,因为颜回身居陋巷,处之泰然,箪食瓢饮,不改其乐,颜回被孔子赞为“贤”。D.“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表明孔子制礼作乐而构建文化事业的作用,如孔子考证古人邪正使乱臣贼子改邪归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颜回好学,闻一知十,提问能切中要害;颜回还乐学,博文约礼,进而不止,不知疲倦。B.可以认为“颜渊问仁”“颜渊问为邦”两章分别体现了孔颜授受的内圣之学和外王之学。C.颜回“乐天”,体现在顺乎天时、身心谐和、从心所欲、不迁于物、与天地同流等方面。D.孔子赞成曾点的原因是“风乎舞雩,咏而归”蕴含着通过文教而风化天下的入世理想。3.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颜回(颜渊)“乐道”的一项是(3分)A.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B.子曰:“盍各言尔志?”颜渊曰:“愿无伐(夸耀)善,无施(夸耀)劳。”C.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较短的时间)至焉而已矣。”D.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孔子和颜回,但阐述的主要内容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来谈论学习。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学习上“乐之”的理解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上岭网红凡一平上岭村今天格外红火,热络。各地前来祝贺黄善的粉丝和网红络绎不绝,黄善不得不把车停在学校。他拎着那大半桶黄鳝往家走。摄像师这时开启直播,山清水秀的上岭村因为黄善和一桶黄鳝进入大众的视野。从学校到黄善家短短五分钟的路程,直播间涌入了三万人。随着粉丝和其他网红的涌入,直播间人数急剧飙升,达到“十万十”,并且居高不下。想成为网红的粉丝和已经成为网红的前粉丝,争先恐后地钻进镜头里,搔首弄姿,上蹿下跳。在这些人的心目中,黄善是他们的榜样、老师,甚至是神一般的存在。在人如潮涌的当口,黄善开始带货。他今天兜售的不是黄鳝,而是手机。他诵念着商家提供的广告语,口无遮拦,天花乱坠。不知名的手机在他的鼓吹下神通广大,众见闻者纷纷点击“小黄车”,下单狂购。当然吸引眼球的还有那大半桶黄鳝————它们正一条一条地被破肚、清洗,然后集体下油锅,配合佐料翻炒,再分成一碟一碟上桌,供众人享用。手机和黄鳝,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他大碗喝酒,大放狂言,心安理得。大醉三天的黄善醒来,发现形势变了——质疑甚至揭露他捉黄鳝造假的信息和声音在网络上流行,铺天盖地,像万箭齐发朝他射击。传闻中具体的造假方式————由人先把搜罗来的大黄鳝预先放入池塘,由黄鳝自行打洞,再由黄善去捕捉。传闻如重磅炸弹,炸破了黄善的神话,他的粉丝从高峰时的近千万掉到了五百万。黄善首先想到也是首先见到的,是他的摄像师唐秀峰。唐秀峰是黄善的发小,小学毕业后,黄善辍学了,而唐秀峰继续升学,去年大学毕业,唐秀峰没有找到工作,准确地说是嫌弃已经找到的工作,他从城里来到乡下,找上黄善,两人一拍即合,就是黄善只管捉黄鳝,唐秀峰负责幕后工作,拍黄善捉黄鳝,然后把视频发到网上,见机操作、炒作,稿费和其他商业收入六四分。两人勠力同心,默契配合,仅仅半年,“捉黄鳝的黄善”迅速蹿红,两人随之暴富。唐秀峰一脸愁苦,对小他一个月的黄善说:“黄弟,你现在醒了,用视频发个声明,说这纯属造谣,OK?”黄善看看手机镜头,又看看镜头后面的唐秀峰,慌里慌张,心虚到仿佛都被掏空了。“网上传的,都是事实呢。”黄善说,“起初我就不想骗人,都是你哄我的,现在看来是被你骗了。”的确,大黄鳝不易有,所以从两个月前,一旦捉得两斤以上的黄鳝,不卖不吃,统统留着。它们身长体重,色泽精彩,进入新的池塘,如募集而来的身强体壮的士兵,重新投入沙场。黄善将它们捉了又放,放了又捉,有的达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次数。他不曾料到,这其实是埋下了隐患,让细心的甚至专业的网民产生了质疑,并予以揭发。因为他不想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他咬咬牙,心虚地对着手机镜头,厚着脸皮说:“我没有造假……”声明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关注的网民半信半疑,有的回关,有的则退出了。总之,五百万的粉丝总量没有再下降,唐秀峰看着摇钱树一般的黄善免于暴风雨的侵袭,松了一口气。依山傍水的上岭村鸟语花香,如诗如画,但如今在黄善眼里却成了雷场。自从他成为网红和上岭村的首富,他的确怠慢了村庄的人们,常对他们吆五喝六。他行走在夜色斑驳的村庄。村庄黯淡,但不平静。黄善知道还有一些不甘寂寞的人,正在为生活和梦想努力奋斗。他猜想,出卖他的人应该在这些人里边。仿佛已经锁定了最大的嫌疑人,黄善径直朝嫌疑人的家走去。持续、高亢的声音灌入他的耳朵里,像惊涛拍岸。那是覃凤飞、韦婉宁母女在歌唱。想着覃凤飞、韦婉宁母女,黄善胆战心惊。与她们纠葛交织的往事,像冰火两重天,搅动他的回忆——在成为网红之前,黄善追求过韦婉宁。他天天往她家送黄鳝。他送的黄鳝,每次都被韦婉宁的母亲覃凤飞丢出来。黄善靠捉黄鳝出了名,至少母亲覃凤飞是后悔了,她托人传话,也亲自登门,但黄善没有明确应允。也许是不服,也许是认为自媒体是发达的门路,母女俩拍起视频,做起直播。黄善偶尔会刷到母女俩的抖音视频,但心里只有蔑视和轻侮。黄善听着齐心协力的母女唱歌,看着她们跳舞,竟听得有味,看得出神。他从近在眼前的母女身边撤退,他若有所悟,患得患失地行走在秋天的暗夜里。“黄善,黄善!”他听到韦婉宁说:“你人都来了,为什么没有胆量再进一步?”“网上关于你的事情,我都晓得了。”她说,“你不用怀疑我们村里的人,任何人都不恨你,包括我,包括我妈。”数天之后,黄善再度出现在池塘边,心里不再患得患失。从城里归来的唐秀峰就在黄善身旁,他胸有成竹,像一名信心满满的导演。刚刚更换的另一个牌子的手机在唐秀峰手中炫耀,像一件即将攻城略地的武器。他没想到,一旁的黄善忽然夺过他手中的手机,扔进了池塘里。掉在池塘泥水里的手机瞬间光彩湮灭,像一只死蛤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善因自己捉黄鳝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而走红,有很多粉丝,他趁势进行直播来兜售手机,大肆鼓吹这款不知名的手机。B.黄善“捉黄鳝”其实是造假行为,有关黄善造假的信息在网上发酵,抨击他的人很多,他的粉丝量也降了将近一半。C.通过炒作使黄善成为网红的是黄善的发小唐秀峰,他让黄善发出“没有造假”的视频声明,之后黄善的总粉丝量没再下降。D.黄善认为揭发他造假的最大嫌疑人是他曾经追求过的韦婉宁以及韦婉宁的母亲,这是自己对她们的蔑视和轻侮造成的。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第一段中的“直播间人数急剧飙升……上蹿下跳”描写了黄善直播现场的盛况,为后文写黄善直播带货做了铺垫。B.小说整体上运用倒叙手法,先写直播盛况,后写“黄善只管捉黄鳝”而唐秀峰负责炒作来使“捉黄鳝的黄善”迅速蹿红。C.“你人都来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