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末历史试卷

2023-11-21 · 6页 · 343.4 K

2023年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高三历史试卷命题学校:孝感高中命题教师:万欣审题学校:襄州一中考试时间:2023年1月10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初年,太师吕尚被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此处本是渤海湾南边一块荒芜之地,人烟稀少。吕尚到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据材料可知吕尚改革()A.有利于促进中原与少数民族间的融合B.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促进了齐国的发展C.因矛盾尖锐从而彻底变革其习俗礼仪D.有利于形成对周王朝的文化心理认同2.瞿同祖先生曾说“除秦律外,历代的法典都出自儒者的手笔,这些人虽不再反对法治,但终究是奉儒家为正统的,所以儒家的思想支配了中国古代的法典,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与法律结合巩固了其正统地位B.汉武帝内儒外法的思想被历代所继承C.法律儒学化是中国法系的鲜明特点D.儒家的价值观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3.隋唐时期,以坊市制度为基础的城市结构及管理体制达到顶峰,城郭内居民住宅区为坊,商品交易区为市。里坊实行宵禁政策,犯禁者将受严惩;市设市署和平准署管理市场交易。后来管理渐趋松弛,封闭的坊市结构向开放的街市转变;五代时集中的市制趋于瓦解,临街设铺已无法禁止。材料说明()A.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管理非常混乱B.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渐趋瓦解C.商品经济繁荣影响城市管理规划D.城市规划管理受政局影响较大4.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说明()A.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B.宋代政府较唐代更加重视海外贸易C.宋代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D.海外贸易税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源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1页5.我国传统封建伦常秩序最重视孝行:“人之行莫大于孝”。但晚明时竟有儿孙焚祖坟,焚祖尸,“鬻其他,利其藏中之物”,而人们对此竟“视为故然”、“未有以为不义而众诛之者”。据材料可推知()A.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B.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社会风气败坏C.传统家庭组织和伦理道德发生裂变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拜金主义盛行6.清朝,在满洲部族政权的干扰下,地方出现了行政官员无真正事权的情况。一旦遇到突发状况,中央特派大员到地方,又造成了地方官员与中央大员的互相掣肘,地方官员的才干和自主性难以真正发挥。材料旨在说明()A.中央高度集权之下弊端明显B.清朝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满族统治下地方毫无积极性D.满族统治者缺乏治国经验7.据学者统计,1850-1899年之间的567种译著当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占21.5%。这段时间,科技类是重点、英美国家的著作是主要来源。据材料可知()A.此阶段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范围狭窄B.该阶段西学东渐掀起高潮不断深入C.此阶段的学习西方具有一定的局限D.中国的翻译人才辈出翻译事业高涨8.下表为1895-1913年汉口港出口货物分类统计(单位:海关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895年1905年1913年出口值占比(%)出口值占比(%)出口值占比(%)纯农产品469553999.99674167470.51208861671.9农产加工品00215093022.5233813913.9工矿原料002373152.510107566.0工矿制成品004125824.313296097.9其他2880.01174070.2377380.3合计4695827100955990810016806858100A.农产品的出口总量持续下滑B.汉口港在国内港口中地位上升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9.1941年11月20日,陕甘宁边区二届一次参议会选出边区政府委员会,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充分体现了抗日民主政权所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据此可知“三三制”原则()A.推动了国家治理中的民主性科学性B.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有益探索D.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10.有学者认为:在一个发展水平甚低、资本极度缺乏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市场机制很难保证稀缺资源流向不具比较优势的重工业部门,因此就需要借助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该学者意在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A.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是实现赶超发展战略的需要C.是学习借鉴苏联经验的表现D.是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2页11.希腊人的整体精神和他们的文化与城邦紧密相连,他们在诗歌和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最高成就都归于公共生活,而非私人的快乐王国。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将体现城邦的精神面貌视为己任,他们在艺术中注入“优秀”的品质,使其成为全民道德典范的象征。据材料可知古希腊()A.高尚的道德成为全民追求B.文艺适应了城邦政治的需要C.文艺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D.人文精神影响社会各个领域12.从11世纪开始,意大利很多地方兴起了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城市普遍开始设置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执政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据材料可知()A.工商业发展推动意大利的城市自治B.行会在意大利城市治理中地位突出C.封建庄园制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D.近代民主政体在意大利已普遍建立13.11世纪到15世纪末,欧洲居民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栗子等。而15世纪末到16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马铃薯、甘薯等被带到欧洲,补充了欧洲食物原料的不足。材料说明()A.欧洲农业生产力进步解决了粮食问题B.高产作物引进推动欧洲人口急剧增长C.世界联系加强丰富了欧洲的食物结构D.欧洲居民饮食结构丰富营养摄入均衡14.近代英国的政治权力曾出现了两次“转移”:国家权力从世袭国王向“国民”代表——议会转移、后来权力又从世袭上院转移到“民选”的下院。材料说明()A.英国政治权力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势B.渐进性保守性是英国政治的鲜明特点C.英国是世界上民主程度最高的国家D.历史传统深刻影响英国政治发展进程15.学者通过考查前苏联经济、社会和党内状况,指出:经济问题是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基础性因素,社会不够稳定是启动性因素、党内斗争是突然性因素,并认为尽管斯大林的农业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在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世界形势的严峻挑战,在实际上捍卫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国家。该学者意在说明农业集体化()A.是在复杂形势下实行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B.顺应了历史潮流巩固了苏俄的社会主义政权C.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是斯大林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闯出的新路16.在建国和发展的过程中,美国人民形成了独特的优越感和使命感:对于自由的极度推崇、对于本国制度的无比自豪、对于推广民主使命的热情和责任担当。二战后,这种使命感表现为承担反共的全球责任和充当“自由世界”的领袖身份。材料意在说明()A.反共的意识形态在美国具有悠久的历史B.领导世界是美国政府一以贯之的外交哲学C.战后美苏争霸强化了美国人民的优越感D.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是美苏冷战的催化剂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3页二、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2分)17.【中国古代的地方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监司”。但以后又增设多种名目的路级监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四监司”。他们互不统属,路之辖境划分不尽相同,或虽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加强地方治理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实行督抚制的原因。(6分)18.【近代中国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895-1927)这一时期的全国农业仍然是传统的封建性个体农业。商业性农业虽然明显扩大,但产品仍以家庭自给为主,市场交换为辅;农业雇佣劳动和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经营地主、富农经济虽有发展,但基本依靠家庭劳力的个体小农经营仍占绝对统治地位。至于农业生产力,依然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仅局部有所发展。从全国范围看,无论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构、单位面积产量还是农业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都无突破性进展。诚然,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东北、内蒙古个别地区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扩大,某些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个别地区或单位对生产工具、作物品种、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改良,少量农业机器、化学肥料的进口和使用,农业教育的举办和国外近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等。但这些发展变化是局部的和个别的,对当时农业生产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材料二1927-1937年间,由于历史的积累,全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呈现继续恶化态势。1932年全国农业恐慌大爆发,最终导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破产。1935年农村经济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4页开始复苏,但直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仍未恢复到农业恐慌前的水平。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农业收成不稳,土地产量起伏波动,但均低于“常年”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也在下降,既大大低于清代前期的水平,也比20世纪20年代减少了将近一成。所有这些,都无法证明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刘克祥《1927-1937年农业生产与收成、产量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至民国前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农业生产衰退的原因。(8分)19.【欧洲城市的兴起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摘编自《世界中古史》材料二人口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一方面是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资本积累和扩张的需要。资本主义工业迅速扩张的能力及其周期性特征,要求有足够的劳动力储备。而在大工业和大工业中心形成以后,还要求这种劳动力集中在城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