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高三语文试题2025.04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阅读(74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融合了深厚历史传统与哲学精神的艺术形式,在AI技术的介入下,正经历着从传统技艺向现代创新表达方式的转译和再创新。近年来,AI在书法识别领域的应用已有相关的实践探索。通过.AI技术实现了对博物馆字画、碑刻、楹联、匾额等多种场景下的文字识别,AI充分展现了其功能优势,提供了一条将书法艺术大众化的路径。然而,这一应用主要停留在书法文字识别层面,属于典型的“弱人正智能”。“弱人工智能”指的是专门设计用于处理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系统,其本质在于优化特定领域的操作,并不具备自我意识或人类般的理解能力。而近五年来,AI在艺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成果显著,尤其在书法创作领域,已经超越了简单文字识别的阶段,开始向更高层次的强人工智能阶段迈进。AI书法生成技术在模仿和创作作品方面,展现出其在理解和执行传统艺术上的进步。这种技术主要通过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模型来实现。这些模型通过吸收和分析大量书法样本,从中掌握书法的基本笔触、结构和风格。在模仿方面,AI书法系统能够通过对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进行分析,精确学习特定的书法风格,包括笔锋的厚薄、墨迹的流动性以及字体的布局。在创造方面,AI不仅能复制已有样式,还能根据给定的参数和指导原则,创作出全新的书法作品。这种创作包括对笔触粗细、墨色深浅和字体结构的调整,从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书法作品。AI系统能够通过不断的实验和优化,逐步提高其创作能力,产生创新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书法艺术作品。AI书法和传统书法在创作过程、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等多个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传统书法依赖于书法家的个人技艺,每一笔每一画均为艺术家即时的情感和物理输入的体现。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受情绪、体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导致创作过程的高度个性化和不可复制性。相反,AI书法则通过算法生成,是依赖预先训练的数据模型来模拟书写动作的创作方式。尽管这些系统可以精确复制某种特定书法样式,但由于缺乏即时的人类情感输入,其创作过程更显机械和预设。有观点认为,AI在从事艺术活动时也应被视为一个主体,即AI具备某种程度的主体性意识。在艺术表现上,传统书法的魅力在于具有不可复制性,即使是同一位书法家,也难以完全复制之前创作的作品。这种独特性源于书写过程中自然流动的笔触所产生的微妙变化。而AI书法虽然能够达到高度的技术精确性,但缺乏这种自然的流动性和随机性,作品显得过于完美和统一,缺乏传统书法的“灵气”。尽管部分学者认为机器可以具备意识与情感,但大部分学者仍认为机器无法真正拥有意识与情感。此外,还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如“没有情感就没有智能”,又如“智能正与意识脱钩”。综上所述,尽管AI书法在技术执行上能够达到与传统书法相似的精确度,但在情感深度和美学表现上,二者之间仍然存在本质的差异。AI技术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复杂而多维的。它既为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又对传统书法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提出了挑战。未来,如何在尊重和保护传统书法的前提下合理引入并融合AI技术、平衡创新与传承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摘编自苏刚《创新与传统的辩证———人工智能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应用》)材料二:AI与传统手工艺互鉴融合,民族手工艺将迎来史无前例巨变,AI将改变几千年中国手工艺传统创作方法,通过建立古今中外相关大数据分析系统,追踪和模仿代表性手工艺的优秀范例、地方特色和个性风格,并将复杂的数据转换成直观图像和可供排列重组的元素,进而迈向更加创新的创作模式。手工艺人可以借助AI提供的种种模式,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开创新的表现形式。AI是手工艺人用以展现设计画面和造型形态的高科技工具。AI具有开阔的思路,极高的多样性,快捷拼接素材资源的重组能力。手工艺人创作需要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典型人物和事物,而AI的优势正在于能够无所不及地消化任何艺术策划,并系统、广泛、多样地展现不同创作提示,依据主题立意,调遣相应素材,在提炼比对中形成主体形象和形式。AI应用于手工艺创作,需要有高智慧、高素养、高技巧手工艺人引领,面对同一内容,AI能提供多种表现方案和选项,手工艺人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突破视野局限和超越人工智能的审视能力,精准把控AI与手工艺临界点,选择典型意义载体,反映人的情感灵性。手工艺永远是彰显人类智慧和心灵手巧的象征。尽管AI能为传统工艺美术带来巨变,但由于手工艺构建了受众面广泛的大众文化基础,同人们的审美需求关系密切,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无论什么民族、地域、文化,现代工业化如何发达,时尚方式如何新潮,但根植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将永远不会过时,在东西方现代科技工业高度发展时代仍然具有存在价值,成为永不落伍的时尚,它的文化影响力将会代代延续,经久不衰。AI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结合,从理论到应用的探索任重而道远。传统手工艺人应该与时俱进地拥抱创新,既忠于自己的传统手工艺,也充分利用高科技创新传统手工艺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这将是手工艺人今后不懈追求的长期课题。(摘编自胡昌民《人工智能与手工艺互鉴融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I技术的介入,可改变书法和手工艺的传统创作方法,也会使书法作品和手工艺作品获得新的艺术呈现。B.AI技术在识别碑刻、匾额等场景下的文字,依据主题立意调遣并快捷拼接相应素材等方面,具有功能优势。C.要形成同一个主体形象,手工艺人需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典型人物和事物,而AI无需任何艺术策划就可实现。D.无论是传统书法还是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着如何合理引入并融合AI技术以及如何兼顾传统与创新的课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提供某种传统艺术足够的的样本范例,AI就能根据给定的参数和指导原则,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B.AI书法系统能够精确学习特定的书法风格,因此AI可以复制出技术精确性相当高的某种特定书风的作品。C.AI能够提供同一内容的多种表现方案和选项,手工艺人如果自身素养能力不足,就难以进行有新意的创作。D.AI能为传统工艺美术带来巨变,所以,根植于民间的传统手工艺的存在价值和文化影响力将会经久不衰。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材料一中所说的“弱人工智能”的一项是(3分)A.AI模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技法运用,创作出《祖国颂》画卷。B.AI把一张蜀锦的照片快速转化为绣稿,取代了绣工需花长时间手绘的工作。C.根据“青花”“莲纹”“熏香”等输入信息,AI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图案。D.艺术展览会上AI根据参观者的语音指令即兴创作乐曲,为参观者带来参与感。4.材料一在谈论AI书法时,多次提及他人的观点,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4分)5.有人问AI“你是否会代替人类”,AI回答:“取代人类的从来不是工具,而是人类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放弃。”请从AI技术与传统艺术融合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美洲来的哥伦布(节选)【注】刘兴诗预定出海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在此以前,有不少人表示愿意无条件供给各种现代化的航海设备,甚至有人自告奋勇要驾驶直升飞机和汽艇护航,我全都婉言谢绝了。我乘坐的独木舟是根据古印第安的样式制作的。船身上散发出新砍伐的树木的清香。墨西哥的土黄色的海岸线渐渐消隐在海平线下。航行的目的地———我的祖国英格兰,就在一排排起伏无穷的浪涛后面,此刻四顾茫茫,我正处在天和海的中央。漂浮着一朵朵泡沫似的柔软白云的蓝湛湛的天空,像一个大碗覆盖着更加碧蓝的大海。在开阔的洋面上,风浪很大。独木舟好像是一根光溜溜的漂木,在浪头上来回晃荡着。不知有多少次,几乎被风浪倾翻,幸好我及时保持住平衡,才没有发生覆舟的悲剧。但是我终究不能像神话中的百眼巨人那样,时刻都能及时觉察到来自各方的危险。有一次,小舟刚从一个大浪下面逃出,另一个像小山般的更大的浪头又迎面猛扑过来。我被折腾得晕头转向,一时还没有弄清是怎么一回事,立时就被腾空抛了出去,跌落在深陷的波谷里。“怎么办?要是丢掉了独木舟,就一切都完了。”我暗自思忖道。尽管无情的巨浪接连不断劈头盖脑地压下来,四处飞溅的海水盐沫把我的眼睛刺得红肿发疼,我的头脑却开始冷静下来。海神啊!我向你宣告:我,威利,不是一个任凭你随意拨弄的软木塞。在我的心胸里,渴求真理的火焰在熊熊燃烧,绝不允许无知的风浪来摆布自己和这项科学研究的命运。又一个大浪把我高高抛送到它的浪尖上。趁着这一刹那抬头一看,才瞧见我的那只独木舟正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它像一根火柴棍儿似的在水浪里上下浮沉着。我立即瞄准了目标,直朝那边游去。当我伸手抓住船舷,精疲力竭地爬上去的时候,一下子就晕倒在船舱里了。不知过了多久,我才慢悠悠醒了过来。在朦胧的夜色里,我支起疲乏的身子,借着星光察看了一下舱里的情景。这才发觉除了鱼叉由于用绳子缚得很牢,还没有丢失外,所有的其他物件,包括水罐和最后一点舍不得吃的干粮,全都被海水冲走了。海,在远处模糊不清地吟唱着。小船像摇篮一样在水波上轻轻晃荡,就像是在可爱的英格兰故乡的农舍里,妈妈正坐在我的身边,轻声哼吟着一支最悦耳动听的摇篮曲催我入睡似的。我十分明白自己的处境,虽然眼前已经逃过一场风暴的袭击,但是漂泊在这风云莫测的大洋上,会不会未曾被墨西哥湾流冲带到彼岸,就在中途葬身鱼腹?这可真是毫无半分把握的事情。我的顾虑并不是多余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两条鲨鱼出现在独木舟的后面。这是一种热带海洋上特有的宽纹虎鲨,黄褐色的躯体上横布着许多暗褐色的条纹,两双狡黯的小眼睛紧紧盯视着我,毫无掩饰地流露出不祥的凶光。它们张开可怕的大嘴巴,活像是两只在丛林中一蹦一跳的猛虎。不,我绝不能困坐在这小小的独木舟里束手待毙。我的手中并不是没有武器,要驱赶开它们,只有拿起鱼叉,像古代的印第安战士那样和这两个该死的畜牲作一场殊死的搏斗。“勇气!”我想起了刻写在鱼叉上的箴言中的两个字,一股不可阻遏的力量陡地从胸间升起,推动着我霍地站起身子,看准了从左面冲过来的一头虎鲨,出其不意地猛刺过去。这一下真是刺得准极了,黑耀石刃尖一下子刺穿了它的背脊,一股殷红的鲜血顿时像喷泉般迸射出来,染红了周围的海水,由于刺得很深,受伤的鲨鱼疼得直打滚,以致我一时无法把鱼叉拔出来。那只鲨鱼猛地一扭身子,险些儿弄翻了小船,把我拖下海去。只听得噼里一声,鱼叉的木柄折断了,受伤的鲨鱼的背脊上插着大半截鱼叉,载沉载浮地从侧面游开了。几乎与此同时,另一条鲨鱼又猛袭过来。这一次,它采用了一条更加诡谲的计谋,笔直潜游到我的船底,猛地一拱身子,独木舟被撞得船底朝天,我被抛下了大海。正在这个时刻,在急速动荡的波光浪影里,我仿佛瞥见了一条更加庞大的黑影从水底迅速升起来,慌乱中没有看清是什么东西,好像是一条体形特大的灰黑色的鲨鱼。天呀!这一来我的海上冒险事业眼看就真的要完蛋了。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这条怪鲨鱼竟不朝向我这个唾手可得的“食饵”进攻,而是直朝那只凶恶无比的宽纹虎鲨扑去。接着无论是刚才张开大口想吞噬我的虎鲨,还是那条奇怪的大鲨鱼全都消失了踪迹,眼前只是一片蓝幽幽的海水,显得异常冷清。我这才得到了喘息的机会,游过去把船底朝天的独木舟翻转来,坐在船舱里,用手拭了拭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梦。(有删改)[注]文本选自科幻小说《美洲来的哥伦布》最后一章的开头部分,前文相关的内容是:威利童年时曾发现一只独木舟沉船,成年后多方考证,推断这是古印第安人带到英格兰的。为了验证这一推断,威利孤舟横渡大西洋。刘兴诗,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地质学家。文本二:刘兴诗还主张在某些题材使用另一个科幻创作原则:“科学幻想是科
福建省泉州市2025届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05-01
·
15页
·
36.2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