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经济--备战2023届高考历史知识清单(人教版)

2023-11-23 · 4页 · 28.1 K

中国现代经济一、经济恢复(1949--1952年底)1.背景: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西方列强经济封锁。2.措施:三大运动(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针对“三座大山”);没收官僚资本;1948年12月1日,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米棉之战、银元之战;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兴修水利发展农业。3.结果: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为“过渡”创造了条件。二、过渡时期(1953--1956年)1.总路线 生产力:农业国→工业国一五计划建设 主体 生产关系: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革命 两翼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优先发展重工业(国防建设的需要;学习苏联)同时注重综合平衡(2)东北是重点(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离苏联近)同时注重均衡发展(3)结果:奠定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农业、手工业:合作社(现实需要;政治需要)(2)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3)结果: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马列主义、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1954年、公有制1956年)4.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生产力水平低;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三、十年探索(1956--1966年)1.背景:(1)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国际:冷战;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2.开端:(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双百方针”。(2)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明确主要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制定正确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失误:(1)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2)大跃进: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大放卫星,波及各领域。(忽视客观规律)(3)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公社是国企,生产队是车间,农民变工人。(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自然灾害4.三年困难(1959--1961年) 中苏关系破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5.调整恢复:(1961--1965年)(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2年七千人大会)(2)号召节约,减少城市人口两千万。四、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1.实质:以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发展到极致。2.注意“文革”特征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3.教训:工作重心偏离轨道。五、改革开放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改革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自发实践在先);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2.城市改革:1984年全面开始,中心环节是把企业搞活。(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3.乡镇企业:(1)概况:萌芽于建国初期的农村副业和手工业;1958年后的“公社工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异军突起;新世纪需要创新发展之路。(2)影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推动城镇化进程。4.改革之艰:1981年韩琨事件;1984年,中国第一股“小飞乐”。5.深入发展:(1)背景: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腐败严重,学生运动。改革遭遇瓶颈。(2)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及“三个有利原则”。(3)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管理形式:以市场为基础,加强宏观调控;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二)开放1.历程:(1)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4)浦东新区、西咸新区、雄安新区。(5)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2.特点: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3.与近代开放的区别:半殖半封与独立自主;被动与主动;侵略与平等互利。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1.方面: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教育传媒、体育科技。2.阶段:鸦片战争 中华民国 新中国 改革开放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