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教材 必修三 第3单元 第七课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2023-11-10 · 9页 · 69.3 K

课时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原则[课标要求] 1.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3.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科学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3.法治意识:全民尊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国进程。探究点一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1)重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试判断: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提示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注意区分法制和法治。(2)必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请思考:如何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大意义?提示 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具有举旗定向、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2)具体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请思考:什么是党内法规体系?提示 党内法规体系包括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两类。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等七类;党内规范性文件包括决议、决定、意见、通知等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3)实施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议题:如何正确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要完善法治建设规划,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8年工作总结报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2019年中央党内法规制定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国务院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海南法治建设、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草案)》等文件稿。(1)为什么要推进依法治国工作?(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答案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摆脱传统人治社会的影响,大踏步走向现代法治社会,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区到行业、基层,都要厉行法治,使国家治理方式发生整体性变革。(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将成为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典例1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条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说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C.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答案 C解析 本题强调法治的重要性,A、D与题意不符;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错误。2.法制与法治的关系法制法治含义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产生与发展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基本要求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主要标志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典例2 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说明我国( )A.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阶段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果丰硕C.已完全做到了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相当完备答案 A探究点二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请思考:党大还是法大?提示 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试判断: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提示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地位: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重要性: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请思考:你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吗?提示 中华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2)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议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哪些原则?我国立法法总则规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1)立法法相关规定贯彻了什么原则?(2)贯彻上述原则有何积极意义?答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2)有利于保证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也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法律手段实现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典例3 (2019·天津高考)2019年3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中央和市委相关指示精神,回应广大市民和人大代表呼吁,制定了《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条例》起草过程中,有50余万人通过信函或网络发表意见,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260余条。上述材料表明( )①立法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②人大代表行使了提案权和决定权③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最高立法机关④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落实了中央和市委相关指示精神,体现了①;《条例》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体现了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故④可选。《条例》回应了广大市民和人大代表的呼吁,这说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但不能体现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决定权,人大代表没有决定权,故②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故③错误。2.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三方面内容(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也都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2)在公民的一切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的同时,任何人不论其地位多高、权力多大、身份多特殊,一旦违法犯罪都要毫无例外地受到法律的制裁,决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3)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惩罚。典例4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下选项符合这一规定要求的是( )①从2003年9月1日起,《法律援助条例》正式实施②某村委会决定,取消外嫁妇女原享有的包括自留地在内的一切待遇③某省政法委原副书记犯受贿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④某农药化工厂,因严重污染环境和生活用水,被法院责令停产和罚款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B解析 ②的做法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排除。一、选择题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A.国家发展的总要求B.社会和谐的保障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