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丨历史

2023-11-22 · 6页 · 116.5 K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考卷(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学家范文澜在论述周代井田制时说道:经授土授民以后,土地臣民名义上仍是王土王臣的一部分,事实上授土授民的人有权割让或交换,等于私有了……领主们的所有权,天子是不该无故侵犯的。”其意在说明周代井田制A.弱化了宗族内的凝聚力B.成为分封制瓦解的根源C.蕴含着土地私有的成分D.动摇了周天子统治基础2.汉代董仲舒认为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他还强调,天是能够赏善惩恶的最高主宰,它通过“正”天子而“正”天下,“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这些主张旨在A.重塑社会道德秩序B.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维护君臣伦理关系D.构建新的儒学体系3.北宋建立后,朝廷服制规定“俾闾阎之卑,不得与尊者同荣;倡优之贱,不得与贵者并丽。”然而“自咸平、景德以后,粉饰太平,服用寝侈。不惟士大夫家崇尚不已,市井闾里以华靡相胜今业庶民之家,必衣重锦,厚绫罗毅之衣,名状百出,弗可胜穷。由此可见,当时A.百姓生活境遇大大改善B.市民阶层政治地位提升C.传统伦理被人们所抛弃D.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4.下图为明代官方科技文献作者群体地域分布图。它反映出A.科技发展受区域经济影响B.农耕文明制约了科技发展C.政府弱化对科技扶持力度D.科技创新的社会基础薄弱5.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弃田筑塘,废稻种桑”“旧原有稻田,今皆变为基塘,民务农桑,养蚕为业。……女善巢丝。”“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这表明该地区A.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开始解体B.农业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C.农民经济负担得到有效缓解D.农业生产出现了衰退现象6.辛亥革命前后,很多报刊大量辟有“社论”“社说”“论说”“时论”等栏目,且报刊舆论篇幅所占比例有全报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一部分报纸在版面上辟有专门刊头的副刊,如《中国日报》的“鼓吹录”、《国民日报》的“黑暗世界”、《申报》的“自由谈”等。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报刊宣传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B.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精神C.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D.提出了国家治理新方案7.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有关论述。这些论断论述出处和发表时间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9)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A.强调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B.意在说明民主革命的艰巨性C.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D.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8.据重庆市公安局人口调查统计,全市1936年2月有人口328805人,到1945年12月时则迅速增长到1245645人,增长了近3倍,重庆由战前的中等城市一跃为特大型城市,重庆市的范围也由原来的46.7平方公里扩张为300平方公里。这一时期,重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B.社会和经济重心整体西移C.近代以来雄厚的工业基础D.开设为西南地区通商口岸9.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在全国范围掀起厉行节约的运动。195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厉行节约的决定》,指出在基本建设中、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各行各业中存在的严重浪费现象,必须坚决纠正。这一时期开展的厉行节约运动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C.彰显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D.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恢复10.下表为我国卫生系统相关的统计数据,这反映了我国19811990200020102015人均预期寿命(岁)67.968.671.474.876.3婴儿死亡率(%)34.732.932.213.18.1孕产妇死亡率(1/10万)-88.953.030.020.1A.医疗卫生体系逐渐确立B.医疗卫生事业处于世界前列C.全民卫生意识不断强化D.人民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11.古希腊雅典法律规定,2/3的进口谷物必须送人雅典城内;如果雅典城民向其他任何港口私自运送粮食,视为重罪。法律还明确限定了谷物交易的利润上限,粮食交易在市场监督下进行,奖励举报谷物交易中的不法行为。这些法律规定表明雅典A.城邦注重粮食的安全作用B.谷物是主要对外贸易商品C.商业贸易中自由精神缺失D、特权阶层的利益受到限制12.在中世纪欧洲、香料被看作是上层社会的标志,其价格昂贵,被称为黑色黄金,一些贵族家庭会以香料来彰显自己的财力。16世纪以来,香料大量涌人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寻常百姓的大众化商品。这反映了当时A.近代商业贸易方式发生变化B.欧洲消费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C.欧洲扩大了对外贸易的通道D.商业贸易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13.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国民议会发起对公社的指控调查,指控把工人阶级比喻为蛮人。宣称:法国来自社会底层的‘蛮人’们不仅攻击财产、家庭等一切社会的古老基础,而且抨击上帝的存在、灵魂的不朽,意欲摧毁道德之城。”这可以用来佐证巴黎公社A.践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原则B.力图构建全新的政权模式C.瓦解了法国传统社会基础D.摆脱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14.1932年5月,美国总统胡佛给一个公共工程倡导者写信说,美国“不能靠挥霍而使经济繁荣。”当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一项花费20亿美元巨资救市的计划时,胡佛否决了它并对此提出了严厉批评,称之为“史无前例地滥用公共财产”。这反映了当时美国政府A.拒绝采取救市经济举措B.固守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秉持贸易保护主义理念D.主张合理利用公共财产15.金砖国家的国土面积占世界总而积的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1.93%,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4.16%,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6.27%,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3.39%,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84%。由此可见,金砖国家的合作A.加快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B.有效遏制了美国单边主义扩张C.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冲击了战后美苏两极国际格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城开辟了中西交通之路。汉代政府在河西设驿站,保护丝路上的使者、商贾。汉朝派赴中亚的各国使节、追逐厚利的冒险商人以及西行者相望于道。中国的丝绸、漆器和铁器运往中亚。大宛的葡萄、乌孙的黄瓜、奄蔡的貂皮,以及异城的杂技、胭脂、音乐绘画艺术和风土人情也传入中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文化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汉灵帝时兴起“胡化”浪潮,“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筷、胡笛、胡舞,京都贵威皆竟为之。”总之,汉代形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潮时期。——摘编自韩养民《汉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近代中国对西方的认知,并非出于自觉,而是在西方的武力入侵下迫不得已做出的自保之举。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碎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方成为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榜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个大事件无一不带有西方的色彩。然而,中国认识西方和学习西方的过程,同样是中国挽救颤势、徐图自强的过程,是中国人抵抗外侮、重塑民族自尊的历史进程。总之,近代中国各种西方观的演变,具有强烈的中国特征和时代特征。——摘编自徐启瑞《近代以来中国西方观的嬗变》材料三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偶议10周年。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全新合作模式。时间提出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儡议习近平哈萨克斯埋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演讲,倡议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出访东南亚期间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讲话,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授资银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一带一路”的提法,并对丝绸之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系统阐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中外交流的特点,并分析汉代出现中外文化交流高潮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国人对西方认知历程的特征。(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并就“一带一路”建设进行简要评述。(12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前中国人自以为居天下之中,是谓“中国”,中国与周边甚至更远的“四裔”,共同构建着“天下”的完整。在论述“天下”与“国”的关系时,梁启超在1896年的《《说群》序》中明言“天下之有列国也,已群与他群所由分也。近代中国仍以独术治群,秦西近百年则是以群术治群。他在1899年又说道:“中国自古一统、环列皆小蛮夷,无有文物,无有政体,不成其为国,吾民亦不以平等国视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提倡建设“世界主义的国家”。认为“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世界”,希望建立一个作为“世界的国家”之中国。近代国人从“世界”视角看自己“国家”的取向,为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想要“进入”世界,成为一个世界的中国,其实就是要为中国在世界确立一个更好的位置。这是好几代中国读书人向往和努力的目标,也是一个充满了彷徨的探索进程。——摘编自罗志田《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历史知识,评析材料中梁启超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2分)18.(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90年代,欧洲帝国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都逐渐趋向高潮。美国向巴拿马租得一个运河区,加以设防,并着手修筑巴拿马运河,巴拿马变成了美国的保护国。美国还在1898年赢得了与西班牙的战争,吞并了波多攀各和菲律宾,对菲律宾的抗议者进行了残暴镇压。美国还把古巴沦为自身的保护国。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外推行大棒政策,对某些国家行使某种国际警察的权力。这一时期,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提出了“海权论”,认为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一军事扩张理论为以后美国政府推行对外制订战争计划、谋求世界霸权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指导作用。——摘编自(美国)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英国对南非大量投资,扩大资本输出。南非布尔人(荷兰人在南非移民的后裔)抵制英国势力渗透,激化了英布间的矛盾,1899年10月11日,英布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欧洲舆论谴责英国在英布战争中的行为和表现,欧洲列强也趁机纷纷奔其海外殖民利益,英国陷入外交孤立。1902年,英国尽管赢得了英布战争的胜利,但随后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将战略重心转移至欧洲大陆,先后与法、俄签订《英法协议》和《英俄协议》。至此,英国卷入到欧洲大陆政治军事纷争的漩涡之中。——摘编自刘佩文《英布战争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19世纪90年代以来,加紧对外扩张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布战争对欧洲局势的影响。(6分)(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大国外交政策与国际局势关系的认识。(5分)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