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1-22 · 13页 · 299.2 K

2023年常德市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4年正式启动,下面是其基于考古发掘材料取得的部分成果:这一工程()A.开创了历史研究的中国模式 B.实证了中华文明领先世界C.使考古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D.延伸了中华文明史的轴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基于考古发掘材料取得的部分成果”,我们可以看出距今5000千多年,我国黄河、长江以及辽河流域就出现了文明起源的迹象,这一工程延伸了中华文明史的轴线,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中国模式的特点是什么,排除A项;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排除B项;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考古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排除C项。故选D项。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齐威王设立的一个招徕四方文士讲学议政的学术机构。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这反映()A.齐威王以重视人才为强国之本 B.齐国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大幕C.政治与学术文化活动联系紧密 D.士阶层成为时代巨变的先驱【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提到稷下学宫是齐威王时设立的讲学议政的机构,可见齐威王设立此机构有为政治服务的目的,结合材料“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可知,这一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学术整合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百家研究的问题有学术问题也有政治问题,因此,政治与学术文化活动紧密联系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在一定层度上体现出齐威王对人才的重视,但是材料不能体现齐威王已重视人才为强国之本,材料主要强调学术与政治的结合,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史实,材料也不能体现,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学术与政治的关联性,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士阶层成为时代巨变的先驱,材料体现的是学术与政治的紧密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汉书·艺文志》载有“《公羊董仲舒治狱》十六篇”,《后汉书·应劭传》亦载:“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由此可知董仲舒()A.推动了儒学世俗化 B.迎合了统治者的治国思想C.奉旨重建司法体系 D.时常干政破坏了政治生态【答案】B【解析】公众号:高中试卷君【详解】依据材料“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体现出儒家思想对决狱的影响,推动法律的儒家化,以迎合统治需要,B项正确;推动了儒学世俗化应是宋明理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对治国的影响,“重建”,表述错误,排除C项;“时常干政”,表述错误,而是统治者为了统治需要,向其问政,排除D项。故选B项。4.665-669年间日本的两次遣唐使都表示要同唐朝和亲。702-752年间的四次遣唐使把全面吸收唐文化放在首位。777-838年间的三次遣唐使则带着劝诱迎回尚滞留在唐的日本学者、留学生、学问僧的使命。这一变化反映()A.开放是唐朝的基本国策 B.日本受唐影响发展迅速C.社会状况影响中外交流 D.日本社会转向脱亚入欧【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777-838年间的三次遣唐使则带着劝诱迎回尚滞留在唐的日本学者、留学生、学问僧的使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衰退,日本调整了遣唐使的任务,C项正确;从遣唐使的派遣中,无法得出唐朝的基本国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变化的原因,并不是日本发展迅速,排除B项;日本社会转向脱亚入欧是在近代时期,不是古代,排除D项。故选C项。5.长期以来,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只是《梦溪笔谈》中的文字描述。1996年,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权威鉴定,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木活字印本,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使用时间从元代提前到西夏,捍卫了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权。这说明()A.西夏广泛使用活字印刷术 B.史由证来是历史研究的原则C.宋夏之间文化交流很频繁 D.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宗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权威鉴定,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木活字印本,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使用时间从元代提前到西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研究的原则是“论从史出,史由证来”,一切史学研究,都要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材料中《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鉴定,将中国木活字印刷的使用时间从元代提前到西夏,说明史由证来是历史研究的原则,B项正确;“广泛使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宋夏之间的文化交流很频繁,排除C项;中西史学都是力求在“求真”与“致用”的张力中来确保自身的学术地位,求真乃史学之所以为史学的根本宗旨,而“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原则不是宗旨,排除D项。故选B项。6.阁臣叶向高在奏疏里说:“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作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抑亦所居之地使之然哉!”这反映出( )A.清人不满阁臣是无权之官 B.票拟权削弱了君主专制C.阁臣辅政过程中经常越位 D.内阁制制度上存在缺陷【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作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可以看出在叶向高看来,内阁阁臣本是侍从机构,并无实权,却强做有权之事,最后必将失败,反映出内阁制度本身存在弊端,D项正确;阁臣叶向高是明朝人,无法得出清人对内阁的态度,排除A项;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法制约君主专制,排除B项;材料是通过阁臣辅政来说明内阁制的弊端,排除C项。故选D项。7.清代直隶省所属府州摊丁后负担变化如下表(单位两)所示府、州顺天府永平府保定府天津府大名府…总计原征丁银36264.7626783.2442789.528278.3747188.4…400171.7摊入丁银26903.77114357.4438996.4917183.6956760.58…404854.9负担变化-9360.99-12425.80-3793.03+8905.32+9572.17…+4683.据此可知,摊丁入亩( )A.有可能引发群体性民变 B.基层征缴丁银趋于均衡C.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拉大了区域发展的差距【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清代直隶省所属府州摊丁后负担变化”,结合表格信息可知摊丁后,直隶省府州的负担变化不一,有的负担减轻,有的反而加重,丁银折算不均,这样会逐渐拉大区域发展的差距,D项正确;有的地方负担变小,不会引发群体性民变,排除A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丁银明显不均衡,排除B项;仅从一省的丁银负担状况,不能得出政府的财政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8.湘军、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之后,又成为绞杀捻军起义的主力军。此后,湘军、淮军不仅担负着当时军事和国防的重任,而且影响到政府的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由此可见( )A.清廷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 B.晚清军事变革延缓统治危机C.内患推动政府全面改制 D.地方主导晚清近代化进程【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湘军、淮军不仅担负着当时军事和国防重任,而且影响到政府的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迫使清政府作出改变,促使汉族地主集团的崛起,在晚晴舞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延缓了清朝的统治危机,B项正确;“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是地方挑战中央的权威,但是湘军、淮军是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排除A项;“全面改制”,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地方主导”,属于夸大表述,排除D项。故选B项。9.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设计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蓝图。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形式具体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决心打倒国民党解放全中国C.致力于实现中国的民主制度 D.为建立新中国进行理论准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国家不断进行理论建设,说明其致力于致力于实现中国的民主制度,C项正确;材料强调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理论,不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1940年和1945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排除B项;《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6年经陈云同志批示,上海约270多家轻工工厂迁往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当时上海有21万人支援外地,其中包括很多工程技术人员。这说明当时()A.工业化建设立足于中国国情 B.国民经济恢复取得显著成效C.上海率先探索经济体制改革 D.国民经济调整影响工业布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解放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上海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特别是商业、服务业在崇尚节俭的社会环境中相当萧条,内地经济发展又缺乏技术、人才、经验,所以“1956年经陈云同志批示,上海约270多家轻工工厂迁往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很多工程技术人员”也去支援,有利于内地和上海的发展,1956年正在进行一五计划,这说明工业化建设立足于中国国情,A项正确;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排除B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农村,排除C项;1960年冬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排除D项。故选A项。11.据下表可知()《梨俱吠陀》与《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的四大种姓记载种姓《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种姓《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婆罗门祭司净行(祭司)首陀罗奴隶农人刹帝利武士国王、大臣贱民——恶人吠舍农民商贾A.四民社会是古代文明的共同特征 B.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C.《梨俱吠陀》中的记载更真实可信 D.种姓划分根植于印度社会经济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梨俱吠陀》中,首陀罗是奴隶,而在之后成书《佛国记》《大唐西域记》中,没有奴隶阶层,并且多出了高于农人的商贾阶层,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了印度种姓的划分,D项正确;四大种姓记载与古印度文明有关,不能说明四民社会是古代文明的共同特征,排除A项;题干表格是有关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四大种姓的记载,没有体现佛教的发展,排除B项;文献史料并非第一手史料,还需要多方印证,材料不能说明《梨俱吠陀》的记载一定比《佛国记》《大唐西域记》更加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是与16世纪初欧洲社会相关的漫画。这幅漫画反映()A.市民追求世俗生活 B.殖民扩张加剧文明冲突C.整体世界正在形成 D.人类对信仰的理性思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与16世纪初欧洲社会相关的漫画”,从漫画中可以看到“God”,天主教会以及手持《圣经》的普通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的宗教改革的推动下,普通人有权直接阅读《圣经》,与上帝对话,体现出人类对信仰的理性思考,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宗教改革,而“追求世俗生活”,体现的是文艺复兴,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宗教方面,不能得出殖民扩张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是关于欧洲宗教的问题思考,无法得出世界的发展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13.据下表可知()1937-1938年农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关税A.各国需要合作应对共同挑战 B.关税大战使世界走向战争C.欧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集团 D.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有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37-1938年农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关税”,结合表格信息可知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在提高,同时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也在提高,经济危机情况下,这样只会加剧国际局势的动荡,所以各国之间需要合作来共同应对经济危机,A项正确;关税大战不一定引发战争,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欧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