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风向卷(二)答案精解【新高考专用】

2023-11-22 · 8页 · 36.7 K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风向卷(二)·答案精解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答案】1.C2.B3.A4.①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1分)②首先,作者引用比尔·德维尔和乔治·塞欣斯所总结的深层生态学八大基本原则中的第一条引出“内在价值”的概念;(1分)③接着,作者采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证明深层生态学的“内在价值”与道家思想的“天之道”有相似的观点;(1分)④最后,作者指出在“内在价值”的成因上道家思想要比深层生态学有更深入的诠释。(1分)5.①自然界的价值是独立于非人类世界对于人类目的性的功用的,人类并不能控制整个自然界,而是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分)②现代社会中,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对技术的滥用造成了各种生态灾难,许多生态灾难正在反噬人类,威胁人类的生存。(2分)③人类应该遵天道以促进自然万物的生命潜能,使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2分)【解析】1.A项,“在总结八大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创立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1段“比尔·德维尔和乔治·塞欣斯总结了深层生态学的八大基本原则”可知,是比尔·德维尔和乔治·塞欣斯总结了深层生态学的八大原则,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创立了深层生态学。B项,“相互吻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3段“但是如果细论这种‘内在价值’的成因,深层生态学却有明显的不足,在这一议题上,道家思想可以为深层生态学提供哲学依据”可知,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吻合,且原文指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内在价值”与“天之道”。D项,“纯粹逻辑构造”错误,根据材料二第2段“通过‘道法自然’的审美观照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和第1段“这种追求不可能是纯粹的逻辑构造”可知,东方哲学的审美观照不是“纯粹的逻辑构造”。2.A项,“只要……就……”错误,表述过于绝对。C项,“这是中国哲学优于西方哲学的具体体现”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二第1段“西方哲学的最高目标在于建立一种既普遍又必然的纯粹原理……中国哲学则强调在‘道’的旗帜下……而是需要一种审美的情趣”可知,原文只是指出不同点,并没有比较二者的优劣。D项,“所以人类做出的行为都将导致动物和自然的灾难”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根据材料一第2段“‘天之道’就是顺应自然,顺应万物的本性,以自然无为的态度对待万物……‘人之道’就是违背自然,违背万物的本性……最终必然导致‘死者过半’的动物生存状况”可知,如果实行“天之道”就不会导致动物和自然的灾难。3.深层生态学的“内在价值”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和非人类生物的福祉和繁荣有其自身价值,这些价值独立于非人类世界对于人类目的性的功用”。B项,表达的是如何被人类使用更能物尽其用、各尽其才的意思,与“内在价值”的观点不符。C项,表达的是人类要善于借助工具达到目的,与“内在价值”的观点不符。D项,表达的是借助他人或者他物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类似于材料中的“工具价值论”,和“内在价值”的观点相悖。4.材料一共三段,第1段作者用引用论证的方式引出“内在价值”的概念,即“地球上的人类和非人类生物的福祉和繁荣有其自身价值,这些价值独立于非人类世界对于人类目的性的功用”;接着以对比论证的方式对举“工具价值论”的特征。第2段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式,分析何为“天之道”和“人之道”,说明了“内在价值”和“天之道”有相似之处。第3段总结道家思想和深层生态学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且指出在“内在价值”成因的解释上道家思想更加完善。这是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对论题的论述。5.《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主旨思想是我们要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根据材料一第1段给出的“内在价值”的概念及对举的“工具价值论”可得出认识①。材料一第2段论述了道家思想历史悠久的“天之道”,以及当今世界违背“天之道”所造成的后果,由“而顺应动物‘真性’的’天之道’则认识到了动物自身不依赖于人类而独立存在的‘内在价值’”“在庄子的眼中……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对技术的滥用造成了各种生态灾难和无数物种的灭绝”可得出认识②。材料一第3段论述了道家思想和深层生态学之间的异同,肯定了道家思想的意义,“道家思想从本体论上解决了这一理论问题,道家的‘天之道’版的‘内在价值论’是建立在‘道’这一道家核心概念上的”和材料二第3段“人类应该遵天道……平等与和谐能够充分展现”等内容提示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为现在如何正确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人类应该遵天道以促进自然万物的生命潜能,使万物和谐共存,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现代文阅读Ⅱ【答案】6.B7.B8.①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1分)②本文的“形”,一是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形式、内容及其在革命年代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二是红色歌谣,通过对记忆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3分)9.【示例一】不可删去。①最后一段照应题目,总结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②将山与红军融为一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每点2分)【示例二】可以删去。①删去后文章以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题目中的“聆听”,令人回味悠长;②“映山红”的形象与红色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③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期待,言有尽而意无穷。(每点2分)【解析】6.B项,“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错误。写标语是因为革命需要鼓动,没有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7.B项,“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来源”错误。根据“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可知,他们的话没有交代标语口号的来源。8.“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比较自由。“神聚”主要是说散文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本文通过描写红色革命标语,突出文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通过写红色歌谣,来让读者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主题明确。文章通过列举红色革命标语和红色歌谣来凸显中心思想——红色革命精神。9.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散文结尾段落的作用。散文中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有照应题目、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题等作用。其次需要审清题目要求。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持肯定或者否定态度都可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最后一段的作用作答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答案】10.D11.C12.B13.(1)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我恭请遴选天下世家望族,为何一定要立武氏。(译出大意给2分;“易”“令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皇后作为天下妇女的仪范,(她们的)善恶举止因皇后而生。希望陛下详细考虑这件事情,不要让后人嘲笑。(译出大意给1分;“母仪”“详”“为……所”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4.①褚遂良等人深知武氏品行,心忧国事,因而坚持反对;②李等人或为保持自身禄位,或为觊觎更高官位,因而曲意逢迎。(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解析】10.解答此类题宜用排除法。“皇后名家”句意完整,“先帝”是“为陛下所娶”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执陛下手”作“谓臣曰”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D。11.C项,前一个“间”指机会、时机,后一个“间”指秘密地。A项,前一个“逆”指忤逆、违背,后一个“逆”指预料、想到将来。B项,前一个“当”指应当、应该,后一个“当”指相抵。D项,前一个“闻”指使……听见,后一个“闻”指上报。12.B项,“高宗因触及痛处而勃然大怒”错误,于文无据。原文中高宗是在褚遂良“解巾叩头流血”,请求“放归田里”之后才大怒的。高宗之所以大怒,应是认为褚遂良此举有胁迫皇帝之意。13.关键点拨(1)易:改变,改换。令族:世家望族,名门世族。(2)母仪:人母的典范,此处指作为天下妇女的仪范。详:详细考虑。为……所……:表被动,可译为“被”“让”。14.褚遂良、韩瑗坚持反对改立武昭仪为皇后,根本原因是他们通过武昭仪平时的言行,看清了她狠毒的内心,担忧她被立为皇后会祸害国家,荼毒生灵。李、许敬宗私心极重,不直接表明态度或赞成改立皇后并非他们不知武氏为人,而是希望通过此举博得高宗与武氏的欢心,从而维护自己的权势,谋求更高的职位。【栏目:参考译文】一天,高宗退朝后,召见长孙无忌、李(jì)、于志宁、褚(chǔ)遂良进入内殿。褚遂良说:“今日皇帝召见,多半是为立后之事,皇上主意已定,违抗他必死无疑。太尉(长孙无忌)是皇上的长舅,司空(李)是开国的功臣,(我)不能让皇上背负杀害长舅与功臣的恶名。我褚遂良起自平民,也没有立下汗马功劳,官位到了今日这个地步,而且受到先帝的顾惜和重托,(如果)不以死相争,(今后)死后如何去见先帝。”李称病没有进宫。长孙无忌等人到了内殿,高宗看着长孙无忌说:“皇后没有儿子,武昭仪生了儿子,如今(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怎么样?”褚遂良回答说:“皇后出身名家,是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终之时,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我的好儿子好儿媳,如今托付给你了。’这些话都是陛下亲耳听到的,太宗的话好像还在耳边。未曾听说皇后有何过错,怎能轻易废掉呢!我不敢曲意顺从陛下(的心意),对上违背先帝的遗命。”高宗不高兴而作罢。第二天又言及此事,褚遂良说:“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我恭请遴选天下世家望族,为何一定要立武氏。武氏曾经侍奉先帝,众所周知,天下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掩得住呢。千秋万代之后,(人们)该怎样评说陛下呢?希望陛下三思!我今日忤逆陛下的意愿,该当死罪。”于是把朝笏放在大殿的台阶上,解下头巾磕头直至流血,说:“还给陛下朝笏,乞求放我回到故乡。”高宗大怒,命人将他拉出去。武昭仪在帘内大声说:“为什么不杀了这个家伙!”长孙无忌说:“褚遂良是先帝顾命抚子的大臣,(即使)有罪(也)不可受刑。”于志宁不敢说话。韩瑗(yuàn)找到时机上奏,流着泪极力劝谏,高宗不予采纳。第二天又劝谏,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高宗命人将他拉出去。韩瑗又上疏劝谏说:“(即便)是平民百姓结为夫妇,还要相互选择,何况是天子呢?皇后作为天下妇女的仪范,(她们的)善恶举止因皇后而生。希望陛下详细考虑这件事情,不要让后人嘲笑。我担心世人因此而失望,宫廷内长出野草荆棘,皇室宗庙不能享受祭祀,这样的日子为期不远了。”高宗没有采纳(谏言)。一天,李入宫觐见,高宗问他道:“我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坚持己见认为不可以。褚遂良既然是顾命大臣,事情是不是应当暂时中止呢?”(李)回答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又去问外人。”高宗于是打定了主意。许敬宗在朝中扬言说:“庄稼老汉多收了十斛(hú)麦子,尚且想换个老婆,何况天子想立一个皇后,为何要干涉人之常情的事而乱发议论呢。”武昭仪让身边人把这话传到(高宗耳中)。庚午日,贬褚遂良为潭州都督。(二)古代诗歌阅读【答案】15.C16.①赋(或“铺叙”)。(2分)②诗歌详细叙述了吴宫高大华美的建筑,宫内陈设的种种乐器、罗列的绫罗绸缎,宫女舞伎醉生梦死的生活,(1分)从多个角度描写了吴主的骄奢淫逸,(1分)为下文“玉座成荒垒”这种结局的必然出现做了有力的铺垫。(2分)【解析】15.C项,“吴宫随即成为荒台”错误。“玉座”本指御座,在诗中代指吴宫,孙皓归降称臣后,被俘北上,吴宫因之废弃,但成为“荒垒”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故“随即”表述不正确。16.《诗经》中的重要艺术手法主要是赋、比、兴三种。按照朱熹的解释,其含义分别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较为详细的叙述和描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由此观之,本诗所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赋”。确定主要艺术手法后,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答案】(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鸡鸣桑树颠(选取两句即可)(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