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11-23 · 7页 · 75.3 K

考试时间:3月3日9:00-10:15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3届5月月考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年,重庆江津梧桐土遗址发掘了距今3000余年的陶窑作坊3座,在复原陶器中有两个都是“陶小平底罐”-短唇、束颈、转角圆折肩、鼓腹,下腹急促内收,小平底。这种“陶小平底罐”也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中(距今3000至5000年历史)的代表性器物。梧桐土遗址梧桐土遗址出土的陶小平底罐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小平底罐 ①有助于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③有助于揭示巴蜀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②说明早期文明区之间的交流较为频繁④成为三星堆文化东向扩散的考古实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两汉时期,豪族势力逐渐在乡里社会发展起来。《汉书》记载:“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后汉书》记载:“(陈球)迁南阳太守,以纠举豪右,为势家所谤,征诣廷尉抵罪。”“(李通)世以货殖著姓······为闾里雄。”“汉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间里。”据此可知 A.宗族势力与观念冲击乡里秩序C.六国势力与意识威胁统治秩序B.刺史制度针对地方豪强而设立D.豪强势力直接导致两汉的衰亡 3.“波斯锦” 为波斯人以粗蚕丝织就,并以金银钱和宝石点缀精美图案。因光彩夺目、厚实耐用,唐朝中后期波斯锦渐靡神州,中国士大夫尤其喜好,其织就技术也随之传人。当时波斯锦上最流行的图案是“三拼凑”:太阳神端坐莲花座,四周纹饰以龙首龙身。这表明唐朝中后期 A.政局动荡导致手工业渐趋衰落C.外来文化影响士人的主流意识B.中外交流盛况空前D.社会生活开放多元 4.《辽史·仪卫志》载:“自辽太宗入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圣宗统和年间,“给三品以上用汉法服,三品以下用大射柳之服。”辽朝服饰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A.华夷同风并渐趋一体化C.农耕与游牧文化的并存B.实行南北面官制度D.按照品级制定官服 5.中唐以后,“市制”逐步解体,市司机构难以管制市场。两宋至明初,牙行和其他行业民间工商业者一同编入商行,协助政府时估、合买。“买货无牙,秤轻物假;卖货无牙,银伪价盲。所谓牙者,别精粗,衡重轻,革伪妄也”。明清时期,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据此可知A.牙行成为政府特许经营的垄断机构B.政府严格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牙行发展折射出资本主义萌芽趋向D.政府注重规范商品市场的秩序6.1853年,户部右侍郎王茂荫上奏建议货币改革,主张“定数”发行“纸钞”以“辅银”,允许民众持商号银票兑换现银,反对铸“当十”“当百”大钱。但其主张被诬“利商而不立国”而遭咸丰帝“严行申饬”。这主要表明,当时清政府 A.为支付巨额赔款而广开财源C.受国内政局影响而财政困难B.吸取前代钞制崩溃的教训D.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7.1913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后总结自晚清兴办公司20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推原其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于是在他主持下,农工商部很快颁布了《矿业条例》《商人通律》《公司律》《关于利用外资振兴实业办法》等法律。张謇意在 A.加大经济统制的力度C.巩固北洋政府的统治B.完善近代法律体系D.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8.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学术界进行了一场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1930年,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首次将“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归纳为:西周以前为“原始共产制”,西周为“奴隶制”,春秋以后为“封建制”,“最近百年”为“资本制”,把清末“中国社会的革命”看作“资本制的革命”。此书 A.注重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历史C.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各阶段属性B.基于唤醒国人的抗日救亡意识而作D.力图为晚清革命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9.1950年7月,为了解决市场陷入停顿,商业资本不足,城市工业品滞销、农村农副产品滞销的问题,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到“一五”时期末,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从城市到农村建立了批发和零售机构,形成了上下相连、纵横交错的一个全国性的流通网络。供销合作社 A.性质上属新民主主义经济C.目的是配合社会主义改造B.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D.有利于重构经济内循环的新模式 10.1983年,湖南龙山县政府组织了上万人参加的摆手舞比赛活动,此后,该县每年举行一次,邻近市县也派摆手舞队参加。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成功举办,“放风筝”这一民间习俗演绎成一场体育盛会,产业化进程加速。风筝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近年来“泼水节”“赛龙舟”“村BA”等也深受民众喜欢。这些民俗文体活动的开展 A.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C.激发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活力B.得益于全方位外交的战略D.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11.古罗马时期,一些沿海城市的广告类型多样,有商店标牌、房屋招租、商品推销、文艺演出、寻人启事等,还有用于竞选的政治广告。广告通常刻画在纵横交错的街道建筑物的墙上和柱子上,或者由奴隶写好挂牌,悬挂在官方规定的广告栏内。这反映了古罗马城市A.基本实现自治B.功能多元C.阶级等级明显D.人口剧增12.16世纪后,起源于德国人本民族语言的“Deutschland”一词,使用越来越频繁,成为德意志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称谓,并逐渐取代拉丁语名称日耳曼尼亚(Germania)成为德国的国名。德国国名的变化 A.折射出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C.缘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B.摧毁了罗马教廷的宗教权威D.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统一进程 13.下图来自中国出版的《苏联漫画》。此幅漫画意在揭示战争贩子们说:“这个计划把我们一切计划都打乱了。”叶菲莫夫作 A.大危机时期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突显C.苏联发展为抗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重要力量B.帝国主义试图破坏二战后苏联的重建计划D.苏联在军备竞赛中的赶超态势令西方倍感压力 14.中英代表在讨论《开罗宣言》草案时产生了激烈争论。英国代表建议将草案中关于日本窃取中国领土的规定由“归还民国”改为“日本放弃”。中方代表王宠惠则强调“如此修改,只说日本应该放弃而不说应归何国,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士,皆深感困惑······措辞如果如此含糊,则会议公报将毫无意义,且将丧失其价值。”最终规定:“满洲、台湾、澎湖当然归还中国。”《开罗宣言》终于顺利通过。这场讨论 A.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开展的C.从国际法理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和尊严B.体现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内部的战略分歧D.成果的取得主要是因外交官的据理力争 15.针对社会严重“西化”和学校道德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这两大问题,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改革活动:一是发表《道德教育报告书》,二是全面反思道德教育,三是实施全面的公民道德教育,四是开设《儒家伦理》课程,五是提出《共同价值观》。此次改革的突出特点是 A.摒弃西方,回归传统C.国家重视,强制推行B.注重学校教育,坚持德法兼施D.注重反思借鉴,重塑民族信念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第16题26分,第17题17分,第18题12分,共计55分。)16.(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杨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帝览而嘉之,(开皇三年)于是遂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州县之下)别置品官,皆吏部除授。······十五年,罢州县乡官(周、齐以来地方官员自辟之僚属)。-摘编自《隋书·百官志》等材料二1901年,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治。······盖不易者三纲五常。”开始行政改革,裁汰书吏、差役,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新机构。1906年,清廷预备立宪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做法,推出中央新官制。其中内阁、军机处一切照旧,一些主要与宫廷皇室有关的机构,均保留不变。此后,经过长时间的商议,又出台了地方官制改革方案,并宣布该方案先在东三省试行,各省于15年内分期完成。对于此次清廷的行政改革,当时舆论大失所望,感叹:“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而东三省官制改革又直接导致清廷内部发生轰动朝野的“丁未政潮”(1907年春夏间)。-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41年11月,以党外人士李鼎铭为代表的11人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了“精兵简政”的议案。中共中央对这一倡议非常重视。于12月17日,向各根据地发出指示:“敌后抗战能否长期坚持的最重要条件,就是这些根据地居民是否能养活我们,能否维持居民的抗日积极性·····要求各地整顿各级党政机关及民众团体,紧缩机构人员编制。”根据这一指示,边区政府、八路军主力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简政,调整合并行政机构,减少工作人员。以太行区为例,全区军政人员减少6万。1943年后太行区由于精筒,每月可节约公粮7000石,节约经费60万元。当年征收的公粮比1941年减少近1/3。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地由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初改革地方行政制度的举措及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行政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议案提出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议案实施的效果。(8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行政改革的认识。(2分)17.(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01年至1850年,英国国民总收入增长125.6%。 然而,1834年的调查表明: 在35个棉、丝纺中心城镇里,占总人数1/4的49294人中,平均每人每周收入只有1先令9又5/8便士,其中扣除租、燃料、照明等共6又1/2便士,剩下1先令3又1/8便士供衣食之用。1844年对全国织袜工所做的样调查更令人震惊:在接受调查的154户织袜工中,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每只有6先令。对此,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明他懒惰无能。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应由个人负责,而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尽管1834年议会通过了“新济贫法”,但其原则是在惩罚那些贫困的人,以使他们“自立”,而不是提供救济。-摘编自刘金源《论英国工业化的失误及其原因》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就已探索出一系列改善人民生活、消除贫困和剥削的做法,使共同富裕愿景转化为现实物质利益,激发了人民的拥护与认同。1953年,“共同富裕”在党的话语体系中第一次被正式提出,但此后逐渐被等同于平均主义对待。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揭示了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战略指标得以明确,共同富裕“是对全社会而言的”;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共同富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目标。-摘编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的历史演进及其前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析其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演进的特征,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持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9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世界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