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1-23 · 19页 · 2.3 M

高二年级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商周时期赐贝情况。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明()主持者场合对象商王祭祖、宴飨等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周天子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B.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 D.等级统属关系强化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商周时期的赐贝情况可知,从商到周,赐贝仪式由“祭祖、宴飨等”到更具政治性的场合;以及对象从“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到“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可见在周代的分封与宗法制度下,等级更加严格,周天子的权威有所加强,等级统属关系强化扩大,D项正确;先秦时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而是赐贝的流程和仪式的变化,排除B项;周朝礼乐制度才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2.下图是嘉峪关魏晋墓中6号墓壁画《犁地》,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反映了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B.再现了西域民众安定的生活风貌C.得益于南北方民族交融的推动 D.反映了精耕细作的田庄经济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嘉峪关”、“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嘉峪关,人们在用牛耕地,反映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传播到嘉峪关所处的河西地区,A项正确;嘉峪关不属于西域,且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排除B项;牛耕技术源于北方,嘉峪关也在北方地区,这与北方民族间交融有关,而不是南北方民族交融,排除C项;材料信息可反映出魏晋时期该地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但无法得出田庄经济盛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3.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表明()A.给事中执掌决策权 B.皇帝独尊地位削弱C.礼仪制度遭到破坏 D.中枢机构的职能得以发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可以看出唐朝中枢机构门下省,发挥了审核的职能,D项正确;决策大权掌控在皇帝手中,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皇帝地位状况,且三省六部制是有利于强化皇权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门下省的职能,并不是礼仪制度遭到破坏,排除C项。故选D项。4.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可得出宋代的职业流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流动性增强,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佛、道的思想,无法得出佛道思想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职业的流向多元,但传统的社会结构仍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租佃关系,租佃关系是指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图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下列关于曲线解释正确的是()A.①出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B.②四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C.③出现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的《梦溪笔谈》D.④西学的传入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时期。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可知,11——12世纪之间,是中国的北宋时期,北宋的沈括撰写了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C项正确;《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末年,约公元533年——544年,与材料中①处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四大发明在12——15世纪陆续传入欧洲,与材料中②处时间不符,排除B项;17世纪时,西学的传入促进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6.清初,顺治帝谕工部:“畿辅之地,乃天下根本,必加意安养,使民生乐业,方能自近及远,渐致太平。”顺治、康熙、雍正时期,朝廷多次免除畿辅受灾州县的田赋,兴修水利。乾隆时期直隶总督孙嘉淦任职不足三年,没治所属河淀工程共计523处。材料旨在说明清政府 A.推行减免钱粮政策 B.重视发展水利事业C.注重维护京畿稳定 D.践行以民为本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清朝统治者认为京畿地区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唯有京畿地区稳定,才能稳定天下,正因如此,统治者重视京畿地区的民生以及工程营建,C正确;减免钱粮、发展水利只是对京畿地区采取的措施,而且这只是维护京畿稳定的手段,排除A、B;清朝统治者在京畿地区采取的举措体现了民本思想,但是其本质上是出于统治需要,排除D。7.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无为”乃是“非治之而不治,乃不治以治之也”,如同《易》《诗》一样,是“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主张“革虚而之实”。这反映出魏源()A.肯定体用之道中“中学”的价值 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 D.根植于传统文化探求救亡之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可知,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思想的重新诠释,说明其在借老子的思想来说明学习西方的合理性,通过重新诠释传统文化寻求救亡之路,D项正确;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时期提出,排除A项;材料中借古喻今,没有体现人与自然争胜信息,排除B项;魏源提出向西方学习其科技,没有涉及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是1913年和1920年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和工人总数的变化图。1920年民族资本的发展()A.得益于中国政府开始认同民间资本 B.壮大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C.反映了中国近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 D.源于美日等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根据材料“1913年和1920年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和工人总数的变化图”可知,与1913年相比较,1920年,在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和工人总数上都有较大的增加,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B项正确;中国政府开始认同民间资本,“开始”一词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民族资本的发展,没有体现近代企业制度信息,排除C项;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战,但是美日却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在我们边区政府中,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的人士,以及无党无派的人士,都很亲密的合作……非共产党员都同样有职就有权,使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边区政府已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D.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的参政热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在我们边区政府中,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的人士,以及无党无派的人士,都很亲密的合作……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可知,材料中的关键词“边区政府”,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名称,通过“三三制”原则的政权组织形式,极大的调动了民众参政的热情,D项正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权,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排除B项;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C项。故选D项。10.1952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高等学校由1953年的181所发展到1957 年的229所,增长26.5%;1957年在校学生44.1万人,比1952年增长1.3倍。1957年全国科研机构共有580多个,研究人员2.8万人,比1952年增长2倍多。院系调整和科研机构的发展()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B.为国民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C.为抗美援朝提供了人才支撑 D.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材料“1952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高等学校由1953年的181所发展到1957年的229所,增长26.5%;1957年在校学生44.1万人,比1952年增长1.3倍。1957年全国科研机构共有580多个,研究人员2.8万人,比1952年增长2倍多。”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国家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调整,增加高等学校数量,增加在校生即研究人员人数,A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排除B项;1953年,抗美援朝基本结束,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外交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为1952—1980年中国工业化、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A.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城市化协调发展 B.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与改革势在必行C.城市化水平最高时工农业的发展平衡 D.工业化推动了第三产业和城市化的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1980年(中国)。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1952—1980年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增长,但是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仍与工业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市场、原料、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存在局限,故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B项正确;材料找那个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城市化发展并不均衡,排除A项;城市化水平最高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工农业的发展并不平衡,排除C项;1970年后,工业化不断发展,但第三产业和城市化水平进步并不明显,材料未体现工业化发展和第三产业、城市化进步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记录了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在公民大会上受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