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01(考试版)

2023-11-23 · 10页 · 697 K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历史(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内容是不同史料对西周宗庙制度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历史叙述出处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乃告大王、王季、文王。《尚书·金縢》口周庙……用牲,啻(怖)周王、斌(武)王,成王……佳(唯)王二十又五年。小盂鼎铭《集成》2839西周姬姓重臣亦有家族宗庙,其遗址呈“品”字形结构布局。陕西扶风县云塘村A级考古遗址A.儒家忠孝观念影响祭祀礼仪 B.西周通过尊祖敬宗维护贵族秩序C.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 D.早期国家举行祭祀活动日益频繁2.两汉时期,豪族势力逐渐在乡里社会发展起来。《汉书》记载:“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后汉书》记载:“(陈球)迁南阳太守,以纠举豪右,为势家所谤,征诣廷尉抵罪。”“(李通)世以货殖著姓……为闾里雄。”“汉承战国余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间里。”据此可知(   )A.宗族势力与观念冲击乡里秩序 B.刺史制度针对地方豪强而设立C.六国势力与意识威胁统治秩序 D.豪强势力直接导致两汉的衰亡3.下表为学者统计的有关唐代敦煌地区不同时期家庭结构情况。这可说明(   )A.战争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衰退 B.税制变化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迁C.农本观念在中原地区影响深远 D.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完善4.宋代士人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秉持“从义而不从君,从道而不从父……君有不地要义,不从也,而况于权臣乎!父有不义,不从也,而况于他人乎”的原则,认为“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大战家之用也”。这一原则(   )A.有利于增强国家治理能力 B.规范了中央行政决策机制C.推动了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使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5.清朝建立后,太和殿广场上不再有万国衣冠朝参的盛况,满族与蒙藏之间,盟友亲戚的关系多于“天朝”的君臣关系。但宫廷画家仍然延续惯例,绘制如下《万国来朝图》。这反映了清朝(   )A.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 B.极力去维护朝贡体系C.努力扩大国际影响力 D.彰显满洲贵族的威严6.下图是晚清时期某企业地理分布示意图。据此推知,该类企业的创办(   )A.践行了洋务派求富的主张 B.反映了清王朝维护统治的意图C.便利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D.发展了晚清民族资本主义经济7.据统计,在1918年以前的大约20年时间里,曾经发表过介绍和同情社会主义主张的文章的报刊不足30种:然而在1918-1922年间,此类报刊多达220余种,当时舆论界大有“不谈社会主义,则不足以称新文化运动的出版物的气概。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 B.思想解放运动方向的转变C.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得以扩大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8.民国之初,仿效西方,社会各阶层成员积极进行政治活动,试图以此夺取或控制政权,干预国家政治利益的分配。一时间,“集会结社,犹为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迈百”。无论就政党之数目抑或政党之社会影响而论,其势头不可谓不盛。这一现象源于(   )A.革命运动调动了各个阶级参政积极性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政治近代化要求C.民族危机下各阶级争取自身政治权益D.近代以来中西文明交流与融合的产物9.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根据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教学内容少而精、教与学一致确定为教学工作的原则。办学两年,陕北公学共培养6000多名学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骨干力量。由此可见(   )A.陕北公学和联大起到了相同作用 B.抗日战争有助于积蓄革命力量C.军事斗争已不是抗日战争的关键 D.政治军事教育是中共办学特色10.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经济周报》并刊登了一系列文章。据表可知,中国共产党(   )时期核心内容代表文章1945年底全面客观盘点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状况,提出对症下药的智慧之策,响应和平建国号召。《今后中国经济建设之展望》《略论当前中国的经济危机及其对策》1947年初以学术研究方式,阐释怎样研究和应对中国的经济问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勘误》《经济常识的研究方法》1949年7月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经济政策,消除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工商业者的种种顾虑。《如何处理城市经济》《试论今后的贸易管理》A.注重斗争策略的灵活性 B.争取各民主党派支持C.重视经济与军事相结合 D.宣传新民主主义政策1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民主制度)看起来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那些被判了死罪的或要流放国外的,竟好像没事人一样,照旧在人民中间来来往往,也竟好像来去无踪的精灵似的没人注意他们。”据材料推断,柏拉图(   )A.宣传民主政治带来的社会公平 B.批判直接民主带来社会混乱和无序C.认为民主政治维护了法律尊严 D.肯定社会阶层流动得益于民主政治12.西方有学者认为,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意味着地方贵族、教士和市民在支持王权的同时,借助这一文件,他们力图禁止王室官员在地方上滥用权力,捍卫他们自己对领地、城市和教区的维护与管理权力,即地方的统治阶级在当地加强他们精心和细致地处理基层社会事务的权力”。该学者意在说明《大宪章》(   )A.是贵族、教士和平民反抗王权的工具B.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C.推动欧洲社会基层自治模式开始出现D.体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斗争与妥协13.下表为19世纪以来与美国相关的人口迁徙信息表,据此可知(   )时间迁徙事件名称出发地目的地涉及人口涉及人群15—19世纪奴隶贸易非洲西部美洲约1亿黑色人种1630—1640年清教徒移民欧洲(以英国为主)北美殖民地约8万白色人种18—19世纪西进运动美国东部美国西部约700万世界各地移民A.美国是当今族群融合度最高的地区B.不同地区的移民自发到达美洲大陆C.人口的不断增长推动美国领土扩张D.美国文化多元与人口迁徙密不可分14.下图为1878年英国讽刺漫画,图中上方文字为“自由贸易——被保护的”;下方文字为“农业——真正的‘不受保护的女性’”。据此可以作出关于这一历史时期的合理判断是(   )A.工业革命严重影响了英国产业结构 B.自由贸易导致英国社会阶级矛盾激化C.殖民地反抗导致英国粮食问题突出 D.贸易保护废除符合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5.列宁在1919年撰写的《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中郑重地提出:“我们没有别的材料。我们要立刻用资本主义昨天留下来可供我们今天用的那些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有资产阶级专家,此外再没有别的了。我们没有别的砖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可用来建设。社会主义必定要胜利、我们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应当用行动证明,我们能够用这些砖头、用这些材料来建成社会主义。”材料反映了列宁强调(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需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经验C.学会整合运用历史资源和技术来建设社会主义D.运用资本主义市场手段为新经济政策提供参照16.曾任美国商务部长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夏皮罗说:“全球化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当前市场已经或者接近全球化,但是,世界仍然围绕主权国家运行,各国政府拥有设立市场条款的权力,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要受其影响”。这表明(   )A.发达国家仍主导着全球化进程 B.全球化与国家主权之间冲突剧烈C.经济全球化推进面临现实困难 D.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二、材料分析题(52分)17.【“大一统”思想与边疆治理】(14分)材料一大一统思想中的夷夏观,其发展变化,与适应以儒家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相一致。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化外主义”的治边观,与此相应地也逐渐形成了自秦汉以后“羁縻而治”的治边思想。儒家坚持“天下大同”的家国观,坚持“有教无类”,将教化与礼、仁相结合,构成礼教的基本要义;儒家在政治上主张“和为贵”,礼教本身也包含着和平主义的特征,儒家所倡导的用夏变夷的民族观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邵方《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材料二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政策简表:时期边疆治理秦“并一海内,以为郡县”。移民垦殖,加强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道(相当于县),对归顺的较大少数民族部落实行属国的管理形式汉汉承秦制,在边疆地区设立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和西域都护及大量的属国等机构来管理北部、东北和西部少数民族隋唐唐代羁縻府州的数量远超过内地的正州,设立的安南、安西、北庭、安北、安东等都护府,构建了较为规范的藩属体系元行省下设土官或元帅府等管理的行政制度,实质就是在中央直接管理下的羁縻统治。流官与土官掺杂联合治理地方,赋役税收“比之内地”,完善边疆与内地的驿站系统,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管理清前期东北地区以郡县制管理当地的汉人,以八旗制度管理满族,以姓长制度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以盟旗制度管理东蒙古人民清晚期改变前期的“重稳定,轻发展”的治理观念,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日趋内地化。内地化的“量”不断增加,最终促成了边疆内地一体化的质变——摘编自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中“夷夏观”的内涵。(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33年11月至1934年5月,广东农村经济调查团对广东38个县152个村村户中的自耕农、佃农和雇农户数进行统计,具体如下表所示。县数调查村数村户总数农户数自耕农佃农雇农总计38个152个24776户6840户12013户2144户20997户38个县各类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32.6%57.2%10.2%-38个县农户总数占村户总数的比例84.7%——摘编自陈翰笙《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材料二  在上海郊区宝山,因菜圃获利比农地要丰厚,县城内外以种菜为业者甚多。20世纪20年代初,穆湘瑶和葛敬中在上海杨思乡创办东大蔬菜农场,资本2万元,租用土地180余亩,共有雇工40余人。2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创办鸡场的热潮,此外还有鸭场,每年产鸭数万只,专供上海各菜馆之用。——据《民国上海县志》等整理材料三  1934年,学术界以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展开论战。甲方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已经占优势,今日中国的农村问题已经是一个资本问题,乙方认为中国的农村还停留在半封建的阶段,今日中国农村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一个铲除封建秩序的土地问题。——摘编自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当地农村经济状况。(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估材料一和材料二对研讨材料三所述争论的价值及局限。(8分)19.回顾历史,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和人民有不同的“愿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机器时代的愿景”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