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全国通用新教材)(参考答案)

2023-11-23 · 3页 · 184.7 K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全国通用教材历史·参考答案12345678910BADDADDCBB111213141516BDDDAA17.【答案】(1)宋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北宋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外患;商品经济繁荣,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理学的兴起,增强了士人的社会责任感;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从而影响了士人的家国观念。(6分)(2)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繁荣,传统的四民观念受到冲击;明清之际社会动荡,社会秩序混乱。(6分)18.【答案】(1)背景:五四以来,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答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亦可给分)民族革命斗争不断高涨(答抗日战争不断发展亦可给分)。(4分)局限:只强调民族融合中汉化的一面。中国古代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相互影响,汉族也不断吸收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新鲜血液,各民族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分)(2)原因:前人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或答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在学术争辩中思想不断发展;开展民族历史调查实践;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改革开放推动文化繁荣。(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6分)意义:发展了民族观;推动了中国民族史学术研究;有利于形成民族认同(或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答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给分)(2分)19.【答案】(1)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受重商主义的影响;政府的重视;启蒙思想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4分)(2)新特点:职业教育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是学校职业教育的补充;实践性和针对性强;形式多样。(4分)社会影响:有利于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民众应对危机的信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4分)20.【答案】【示例一】论点:长城是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2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并未阻断民族交融,周边民族在与中原华夏族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秦统一中国后,将战国时代北部边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加以扩展和修缮,形成了万里长城,成为国家统一的见证。汉朝在原有长城基础上继续向西修筑,经敦煌、阳关、玉门关直至西域,保护了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各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北魏、北齐、西夏、辽的长城和金界壕都由民族政权修建,见证和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从秦汉到明朝,中原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在长城南北开展互市贸易,激荡交融始终是主流。长城既有防御功能,又营造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在此基础上的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体现着各民族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各族先民修筑长城,都为中华文明作出贡献,使长城成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这一文化遗产值得中华民族永远珍视。(说明:此示例涉及的重要史实还可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至长城以南或长城边缘,长城是民族迁徙交往、彼此交融的见证”,“明朝时蒙古鞑靼部与明朝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长城内外的农牧民可以自由交易,发展了和平友好关系”。)(10分)【示例二】论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论述:以秦朝和明朝为代表的统一王朝都大规模修建了长城,北魏、北齐、西夏、辽的长城和金界壕由民族政权修建,凝结着中国历代各族民众的心血,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安定和维护统一的愿望,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精神。秦汉以来,中原农耕区民族与草原游牧民族在长城南北开展互市贸易;明朝时,蒙古鞑靼部与明朝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长城内外的农牧民可以自由交易,发展和平友好关系,体现了民族交融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的主流。抗日战争时期的长城抗战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产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品格。长城历史变迁不断赋予长城文化新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怀,承载着中华民族不辞辛劳、勇于创造、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遗址是中华民族值得珍视的历史文化遗产。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