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解析版)

2023-11-23 · 21页 · 230.3 K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01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花儿”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的传统民歌艺术,由汉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藏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等多个民族使用汉语方言共同创作和传唱。其跨地域、跨民族和跨时空的分布展现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包容性,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花儿”历史久远,有学者甚至指出1979年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五人一组且动作整齐划一的舞蹈彩陶盆,展示的就是先民们在劳动休息之余手拉手唱着花儿跳舞的场景。据文献记载,明代万历年间地方官员高洪在其诗篇《古鄯行吟》中写道:“清柳垂丝夹野塘,农人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这首诗作中所提到的“花儿”一词即如今的花儿曲调;又如河湟花儿曲调中唱到“阿哥们游过十三省,人伙里挑下个你了”,其中所提到“十三省”即明代朱元璋定都后所划分的区域行政建制。因此可推断,“花儿”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年。“花儿”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由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却主要用汉语(具体说应是临夏方言)演唱的民歌。花儿类似于其他地区的赶庙会或踏青,演唱者以歌会友,或独唱,或一问一答,或互相对唱,不拘泥于形式,自由而“散漫”,所以又叫“漫花儿”。如果按照歌词格式、旋律特征和传唱习俗,“花儿”可以分为“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洮山民花儿”仅流传于甘肃康乐和岷县等部分地区,流传范围相对较窄,所以影响力相对较小。相对而言,“河湟花儿”流传地域最广且涉及民族最多,加上它的曲令丰富、歌词格律独特,所以影响力最大。而如果按照歌词表现内容,“花儿”大致又可以分为情歌类花儿、生活类花儿和本子类花儿。其中,情歌类花儿是用来展现男女爱恋之情的歌曲,曲调最丰富动人,常借助于拟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强调抒情性和叙事性,占到全部花儿的90%,因此,情歌既是“花儿”的主体,也最具代表性;生活类花儿是反映西北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类的歌曲,为满足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而歌唱的,实用性较强,在演唱中常采用起兴手法;而本子类花儿多是用来讲述神话故事、历史演绎或民间传说等大型题材的作品,此类花儿更强调表现花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当地人又将其称为“大传花儿”。在“花儿”盛行的地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花儿会”,一般在农历四至六月份,为期一周左右。花儿会期间,各族的青年男女会穿着盛装出行,有的还会背着干粮,他们以歌会友,场面比国际巨星到场还“攒劲”(西北方言,表示厉害)。“花儿”虽然是口头艺术,但它的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冠以“大西北之魂”的称号。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花儿”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取材于章之乐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花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歌。B.使用汉语临夏方言进行传唱。C.形成的确切时间存在着争议。D.按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藏族聚居的西藏地区是花儿的传唱区域。B.舞蹈彩陶盆佐证了花儿成型于明代初年。C.漫花儿源于其演唱形式灵活而自由散漫。D.花儿会是男女青年传唱情歌的交友舞台。材料二世代生活在西北高原的各族人民,都喜欢通过“花儿”的歌唱来尽情抒发情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渴望之情和传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因此,“花儿”在传唱中也具有了多种功能意义。情歌是“花儿”的主体,从歌唱内容到情感抒发,其抒情功能均体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花儿”感情真挚浓烈、率直粗犷,既有表现男女青年对心仪之人相思爱恋的,也有表达对爱情誓死不渝的,还有感情遇阻时宣泄出的撕心裂肺的等等。例如土族花儿《土族令》,歌词中唱到“房檐上盘下鸽子窝,咕咕咕叫公鸽子偎母鸽。一晚上想你睡不着,门坎上坐,满天的星星数过。”作品以低沉委婉的旋律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在没有爱人陪伴的寂静夜晚,寂寞无聊的男青年倚坐在门槛上,一遍一遍地数着漫天的星辰,以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的心上人传达着他深深的爱恋之情,同时,也把平日里铁骨铮铮、耿直豪爽的西北汉子面对情人时那柔情似水、缠绵悱恻的动人一面展现出来。“花儿”的传唱分两种场合,一种是在平日劳作或在山野间赶路时,另外一种是在每年农历四、五、六月间举行盛大的“花儿会”中,而将“花儿”作为交友或传情的媒介这一传统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至今不衰。据统计,现如今流传于西北各地的“花儿会”多达上百处,“花儿会”规模不等,少则数千人,多达数万人。每逢这时,远近的花儿爱好者纷纷赶来,一起登山对歌。花儿会有众多地点,多选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古刹所在地,其中以每年六月初六甘肃莲花山和青海五峰山的花儿规模最大。对歌时,大家手持不同的道具,有的撑着伞、有的摇着扇,表演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或拦路对歌、或席地赛曲。在河州花儿中,有一类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的本子歌,也被称为“整花”或“本事花”,这类作品内容丰富、故事连贯、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按照讲述内容的不同,又分为纯本子类花儿和以本子起兴类花儿。纯本子花儿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多用古典文学名著作为编唱的剧本,代表作品如《三国演义》,这类花儿很像小说和戏剧的内容简介,只取其中某一章节的具体情节来作高度提炼,使听众一目了然。以本子起兴类花儿前半部分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起兴,引出作品主题,而后半部分则让歌手即兴随意地抒情叙事,用以表达多方面的情感。作为纯本子类花儿的变体,它不仅能反映歌者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同时也最能考验演唱者的歌唱技艺,代表作品如《杨家将》《薛仁贵征西》等。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类花儿的传唱使人们得以接受道德教化、传承历史文化。(取材于佟鑫的相关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情歌彰显“花儿”感情真挚热烈的特点。B.《土族令》表现了西北汉子的丰富情感。C.登山对歌道具不同则表演形式也不同。D.纯本子类花儿既内容丰富又叙事性强。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不属于本子花儿的一项是(3分)A.《道德经》 B.《水浒传》 C.《西游记》 D.《杨家将》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花儿”的价值。(6分)【答案】1.B2.C3.C4.A5.①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包容性,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②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冠以“大西北之魂”的称号;③具有很强的抒情功能;④具有历史文化内涵,能使人们接受道德教化、传承历史文化。(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B.“使用汉语临夏方言进行传唱”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花儿’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由多个民族共同创造,却主要用汉语(具体说应是临夏方言)演唱的民歌”可知,文中说的是“主要用汉语(具体说应是临夏方言)演唱的民歌”。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推断材料内容的能力。A.“藏族聚居的西藏地区是花儿的传唱区域”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花儿’是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的传统民歌艺术”可知,传唱区域不包括西藏地区。B.“佐证了花儿成型于明代初年”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因此可推断,‘花儿’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年”可知,其成型的确切时间还没有定论。D.“是男女青年传唱情歌的交友舞台”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花儿会期间,各族的青年男女会穿着盛装出行,有的还会背着干粮,他们以歌会友,……”可知,文中并没有交代歌曲的内容,男女青年传唱的歌曲不一定都是情歌。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内容的能力。C.“登山对歌道具不同则表演形式也不同”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对歌时,大家手持不同的道具,有的撑着伞、有的摇着扇,表演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或拦路对歌、或席地赛曲”可知,文中只是说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所以选项结论于文无据。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材料中关于“本子花儿”的论述内容是“而本子类花儿多是用来讲述神话故事、历史演绎或民间传说等大型题材的作品”“纯本子花儿以编唱历史故事为主,多用古典文学名著作为编唱的剧本”“以本子起兴类花儿前半部分用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起兴,引出作品主题”,所以其内容是多为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古典文学名著等。《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将》都在这类题材范围之内,而《道德经》记载的是道家的哲学思想,不属于“本子花儿”的内容范畴。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其跨地域、跨民族和跨时空的分布展现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包容性,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可概括为,“花儿”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文化包容性,是西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依据材料一“‘花儿’虽然是口头艺术,但它的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冠以‘大西北之魂’的称号。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花儿’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概括为,“花儿”文学艺术价值很高,有“大西北之魂”的称号;依据材料二“因此,‘花儿’在传唱中也具有了多种功能意义”“从歌唱内容到情感抒发,其抒情功能均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概括为,“花儿”具有很强的抒情功能;依据材料一“而本子类花儿多是用来讲述神话故事、历史演绎或民间传说等大型题材的作品,此类花儿更强调表现花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材料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类花儿的传唱使人们得以接受道德教化、传承历史文化”可概括为,“花儿”具有历史文化内涵,能使人们接受道德教化、传承历史文化。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得李翰所为《张巡【1】传》。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远虽材若不及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远诚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所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赢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及城陷,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取材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注释;【1】张巡;唐朝名臣,安史之乱时为真源县令。叛军进入河南后,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杀进睢阳与许远共同守城,直至壮烈牺牲。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竟与巡俱守死    竟:最终 B.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