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三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答案

2023-11-25 · 20页 · 62.8 K

项城三高2023-2024学年度上期第一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一、古代诗文阅读(52分)(一)基础知识检测(本题共11小题,22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均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复一一自辨盖亦反其本矣B.鼓瑟希,铿尔失其所与,不知C.奈何取之尽锱铢可以尽豫游之乐D.批大卻,导大窾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通假字现象的能力。A.“辨”通“辩”,辩解。/“盖”通“盍”,“何不”的合音词;“反”通“返”,回到。句意:不再一一自己辩解了。/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B.“希”通“稀”,稀疏。/“知”通“智”,明智。句意: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是不明智的。C.无通假,古代银两的计量单位,用来比喻微小的数量。/无通假,游乐。句意: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可以尽享游玩的快乐。D.“卻”通“隙”,空隙。/“裁”通“才”,刚刚。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故选C。2.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约为婚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无古今异义词。句意: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试一试。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C.非常: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很,特别。句意: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D.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句意:约定作儿女亲家。故选A。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浴乎沂,风乎舞雩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③人君当神器之重④族庖月更刀⑤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⑦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⑧源不深而望流之远⑨明星荧荧,开妆镜也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⑪短屈原于顷襄王⑫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⑤/②③/④⑨/⑥⑫/⑦⑩/⑧/⑪ B.①⑤/②⑦/③/④⑨/⑥⑫/⑧⑪/⑩C.①⑪/②⑦/③⑤/④⑨/⑥⑫/⑧/⑩ D.①⑪/②⑦/③/④⑤/⑥⑨/⑧⑩/⑫【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①“风”,名词作动词,吹风。句意: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②“异”,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句意:大王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吝啬感到奇怪。③“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句意: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④“月”,名词作状语,每月。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⑤“下”,名词作动词,处于……之下。句意: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⑥“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句意: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⑦“然”,意动用法,认为对。句意:希望有万分之一的的收获。成名认为这些话对。⑧“远”,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句意: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⑨“明星”,名词作状语,像明亮的星星。句意:(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⑩“哀”,为动用法,为……哀叹。句意: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⑪“短”,形容词作动词,诋毁。句意: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⑫“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句意:项伯杀了人,臣使他活了下来。综合以上分析看出:①⑤是名词作动词/②⑦是意动用法/③是形容词作名词/④⑨是名词作状语/⑥⑫是使动用法/⑧⑪是形容词作动词/⑩是为动用法。故选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天下云集响应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树之以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帝王: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句意: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B.云、响:名词作状语,像云朵一样,像回声一样。句意: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似的应和他。C.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借助船和桨的人,不是能游泳。D.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句意:把桑树种在院子里。故选B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B.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之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例句中,“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彰明。句意: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A.“来”,使动用法,使……来。句意: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B.“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句意: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C.“老”,形容词用动词,孝敬、尊敬。句意: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D.“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装。句意: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装着喂养它。故选A。6.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百姓之不见保③虽董之以严刑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吾属今为之虏矣⑥倚叠如山⑦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⑧则众何为⑨我持白璧一双⑩不吾知也A.①④/②⑤/⑥⑦/③⑧/⑩⑨ B.①⑥/②⑤/④⑦/③⑧/⑩⑨C.①④/②⑤/③⑥/⑧⑩/⑦⑨ D.①⑥/②⑦/⑤⑨/③⑩/④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①判断句,标志是“……者,……也,非……也”。句意: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啊,而不是秦国。②被动句,标志是“见”。句意: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虽以严刑董之”。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④判断句,后一个“为”解释为“是”,表判断。句意: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⑤被动句,“为”表被动。句意: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如山倚叠”。句意:像山一样堆叠。⑦定语后置句,“村中少年好事者”应为“村中好事少年”。句意: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⑧宾语前置句,应为“则众为何”。句意: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⑨定语后置句,应为“我持一双白璧”。句意:我带了一对玉璧。⑩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吾也”。句意:没有人了解我呀。①④是判断句/②⑤是被动句/③⑥是状语后置句/⑧⑩宾语前置句/⑦⑨是定语后置句。故选C。7.下列各项中对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吾知也;②以其无礼于晋;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若属皆且为所虏;⑤臣之所好者道也;⑥欲呼张良与俱去;⑦莫之能御也;⑧洎牧以谗诛;⑨大王来何操;⑩终必不蒙见察A.①⑦⑨/②/③⑤/⑥/④⑧⑩ B.①⑨/②⑧/⑥⑦/③⑤/④⑩C.①⑦⑨/②⑧/③⑤/⑥/④⑩ D.①⑨/②⑦/③⑤/⑥/④⑧⑩【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句意:没有人了解我。②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③判断句,“是……也”表判断。句意:这是我的过错。④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你们都将被他俘虏。⑤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⑥省略句,省略宾语,“欲呼张良与(之)俱去”。句意:(项伯)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去。⑦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也”。句意:就没有谁能够阻挡。⑧被动句,“诛”,语意被动。句意:等到李牧因受污蔑而被杀死。⑨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⑩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但)终究一定(是)不能被(您)理解。①⑦⑨宾语前置句;②状语后置句;③⑤判断句;⑥省略句;④⑧⑩被动句。故选A。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B.居则曰居:平日、平时C.乃中《经首》之会乃:竟然D.度,然后知长短度:丈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乃:又。句意:又符合《经首》乐曲的节奏。故选C。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其固然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方今之时且知方也C.族庖月更刀士大夫之族D.乃中《经首》之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副词,“原来、本来”的意思。句意:顺着它本来的结构。/我本来就知道大王不忍心啊。B.当;在;合乎礼义的行为准则。句意:在今天。/并且懂得行为准则。C.众,一般的;类。句意: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士大夫这类人。D.节奏;聚会。句意: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故选A。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治,统治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C.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简化D.却宾客以业诸侯却,拒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治”,安定。句意: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B.“唯”,希望。句意: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君主)考虑谋划这件事。C.“简”,选拔。句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D.“却”,拒绝。句意: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故选D。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而弊之,不仁不如因而厚遇之B.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终苟免而不怀仁骊山北构而西折D.虽董之以严刑至丹以荆卿为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因”,依靠。/趁机。句意: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是不仁慈的/。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B.“乃”,却。/才。句意:如今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C.“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句意:(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却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它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D.“以”均为“介词,用”。句意: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故选D。(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材料二:人主者,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智虑,以天下之力争。是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是故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竭其力。德泽兼覆而不偏,群臣劝务而不怠。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故假舆马者,足不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能游而绝江海。夫人主之情,莫不欲总海内之智,尽众人之力,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使言之而非也,虽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庙堂之上,未必可用。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