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全国甲卷)第二模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 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 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心灵的安居之所”、“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等可知,先秦时期各家都注重探讨人的身心如何安放的问题,这其实是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即先秦时期社会动荡使人心思定,B项正确;A项中的“趋于统一”说法错误,这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不是趋于统一,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关系方面的内容,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当时儒道并非主流思想,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五行志》将各种灾害和怪异纳入经学解说范畴,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中国古代25部正史中,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这反映了在古代( )A.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国家治理 B.政府重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C.鬼神论深刻影响史书的修纂 D.儒学深刻影响官方意识形态【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以灾异言人事,以天道说治道”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相一致。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在这之后,儒学长期影响后世王朝的治国理念,材料“有18部修纂了志书,其中有13部修撰了《五行志》”正说明了这一点,D项正确;《五行志》记载了日蚀、月蚀、星体变异和各种灾害以及阴阳学说,故《五行志》不能简单等同于阴阳五行学说,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政府以经学解释各种灾害和怪异现象,但这不代表其“重视研究”自然灾害,排除B项;《五行志》记载了日蚀、月蚀、星体变异和各种灾害以及阴阳学说,并不是简单的“鬼神论”,排除C项。故选D项。3.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可知民户可在现居住地交纳赋税,国家允许人口流动,这说明国家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A项正确;藩镇割据是因为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与两税法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两税法只征收地税和户税,使税制得以简化,并非更加繁复,排除C项;两税法是在土地兼并,均田制瓦解的情况下推行的税法,因为并不能巩固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A项。4.下图画面左侧的货郎衣着华丽,头戴巾裹,上插花头装饰,身旁的担子上方设伞帐,伞缘下挂银锭、犀角、方胜、铜钱等杂宝,体现迎新纳福的吉祥寓意,货架上售卖的货物也颇为丰富。该作品展现了明朝( )A.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宫廷的节日庆典活动C.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 D.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货郎衣着华丽”“挂银锭、犀角、方胜、铜钱等杂宝,体现迎新纳福的吉祥寓意”“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并结合所学,材料中这幅明代货郎图,已从民间货郎图中的生活气息转化为宫廷贵族气息,体现了宫廷的节日庆典活动,B项正确;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确实逐渐提高,但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主旨是宫廷节日庆典,利用货郎烘托活动气氛,表达吉祥寓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宫廷庆典活动,不是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也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CD项。故选B项。5.1897年9月,贵州学政请朝廷仿康乾时期招试博学鸿词旧制,创设经济特科,得到清廷认可。1898年4月,浙江巡抚奏请加大改造学堂力度,实用人才要逐渐培养。戊戌变法时,康、梁主张立废八股。清廷采取了张之洞的科举大改内容少改形式的方案。这表明当时( )A.废除八股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B.地方各界参与推动科举改革C.政府及官员对改革虚与委蛇 D.改革存在急进与缓和的斗争【答案】D【详解】材料表明多位官员都主张科举改革,但是康、梁主张“立废八股”,反对渐进式改革,表达出改革的急切与决绝,改革形成急进与缓和的不同追求,D项正确;废除八股是维新派的改革主张,不属于“社会共识”,当时的社会传统观念强大,追求科举占主体,排除A项;材料中的信息集中反映了多位官员的主张,地方“各界”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贵州学政和浙江巡抚的建议都在百日维新之前,是主动的改革建议,排除C项。故选D项。6.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这一转变( )A.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运动方向的引导C.折射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 D.表明了列强对于社会剧变的强烈排斥【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租界报纸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便开始警告公众不要在租界发放传单,禁止上街游行,《北华捷报》更是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华捷报》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上,其新闻、言论反映在华商人的利益,对太平军与上海小刀会起义持反对态度。后被英国驻沪领事馆指定为公署文告发布机关,从此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英国官报”。上海租界报纸前期时常表示对学生运动的同情,《北华捷报》将学生运动称之为“骚乱”,侧面反映出五四运动影响力剧增,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推动了革命的开展,C项正确;报纸对五四运动的态度转变并未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瓦解,且《北华捷报》在政治上站在英国在华商人的立场,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排除B项;列强并非对于社会剧变强烈排斥,而是随着五四运动影响力的扩大,威胁了其在华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7.1950年,中国政府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52年又与芬兰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1950—1956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1.35亿美元增至32.08亿美元,年均增长18.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20.0%,高出世界出口贸易增速约10个百分点。这表明( )A.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走上正轨 B.新时期的国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C.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已被打破 D.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全球领先【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结合材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渐与一些西方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出口额逐渐增长,因此得出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走上正轨,A项正确;“新时期”指改革开放新时期,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当时欧美经济封锁依然严密,C项误读材料,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中国出口贸易增速高出世界10个百分点,未提及进口贸易增速,D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D项。故选A项。8.改革开放前,在“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下建立的东江一深圳供水工程,缓解了香港同胞用水之急。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助力深圳,谱写了一曲“港同深比翼齐飞,深同港共同转型”的赞歌。这体现出( )A.香港特别需要中央政府的有力庇护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C.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D.香港深圳间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与香港加强合作的事例,反映了香港深圳间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发展,D项正确;香港回归前,受英国殖民政府的控制,并不能体现中央政府的有力庇护,排除A项;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香港的发挥是不够充分的,排除B项;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体现了强大生命力,赢得香港社会广泛认同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排除C项。故选D项。9.罗马共和国晚期至帝国初期,城市快速扩大、人口急剧增加,这带来了严重的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古罗马设立了专门的卫生官员,建立了完善的水道和众多的公共浴场并有相应的立法,此外,还就工厂排污、殡葬卫生等进行立法。这表明( )A.罗马法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B.罗马官员责任意识强C.地方的权力逐渐超过中央 D.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时期(欧洲)。根据材料“带来了严重的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建立了完善的水道和众多的公共浴场并有相应的立法”等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罗马法不断丰富,A项正确;材料虽涉及罗马官员,但未体现官员的责任意识如何,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地方权力的扩大,更谈不上超过中央,排除C项;6世纪,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0.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相当漫长,当时有一幅漫画就是这个过程的缩影。漫画是这样的:画面中间的马车写有“康涅狄格”字样,马车上堆满钞票,因不堪重负而逐渐在泥沼中下沉。对于如何拯救这架马车,康涅狄格州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作者意在说明美国( )A.地方政府滥发纸币 B.联邦体制弊端逐渐凸显C.宪法制定充满矛盾 D.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7年(美国)。根据材料“漫长”、“缩影”、“严重的分歧”及所学可知,独立之初的美国社会矛盾尖锐,地方分裂倾向严重,由于各方利益的分歧,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充满了矛盾和冲突,C项正确;材料只是以康涅狄格州局部滥发纸币为题说明宪法各种矛盾纠结,A项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独立之初的情形,此时美国实行邦联制,排除B项;材料以康涅狄格州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来折射当时美国宪法制定时的分歧与矛盾,并非指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11.1982年美国股票总值的69%掌握在2.3%的家庭手中;1983年美国90%的家庭只占有全部股票的10.7%,而10%的家庭却占有全部股票的89.3%;西德号称有75万工人持有股票,可是其股份额在全部股票中只占5%。由此可见,二战后股份公司的发展( )A.有效缩小了贫富差距 B.促进了福利制度不断发展C.消除了资本主义弊端 D.仅是生产关系的局部变化【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行以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改革,股权虽然分散化了,但是绝大多数股票还是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因此这一改革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未产生质的变化,D项正确;当时贫富差距在扩大,A项误读材料,排除A项;股权分散化并不是福利制度的内容,排除B项;这一改变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排除C项。故选D项。1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
【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全国甲卷)(解析版)
2023-11-25
·
11页
·
507.6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