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上期期中试卷高三历史命题人:王瑞敏审题人:赵晓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D.利于中华早期文明发展2.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周代在祭祀方面,特别重视嫡庶之隔、亲疏之别,并规定“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这一规定旨在()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家国同构,宗君统一C.维系等级,巩固统治D.传宗接代,继承权力3.秦朝虽然施行了“书同文”政策,但由于传承下来的战国文字系统太复杂,一时之间不可能都统一。因此,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字体,它们都属于“书同文”政策可以接受的范围,这一定程度可以说明()A.秦朝并没有完成文字统一B.秦朝“书同文”效果有限C.秦朝统一措施具有灵活性D.秦朝的文字系统非常复杂4.汉初统治者认为“刑罚太极”是造成秦速亡的原因,因此实行无为而治政策。但汉高祖又命丞相萧何在秦律六篇的基础上,增订有关行政、民政方面的法律三篇,制定《九章律》。又命韩信申明军法,叔孙通制作礼仪。这表明()A.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发生了转变B.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在不断完善C.汉代法律成为了礼法结合的典范D.封建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5.下表为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记述出处楚庄王问政申叔时,申叔时“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国语·楚语上》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刘渊,字元海,十六国汉赵开国者,匈奴人)“幼《晋书·刘元海载好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记》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资治通鉴》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高三历史第1页(共8页)A.儒家思想的传播B.政治制度的创新C.华夏认同的演进D.社会教化的功能6.李白以剑言志使其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坛独树一帜,裴旻将陷阵杀敌之技与“舞”结合创造了气势恢宏的剑舞,张旭把剑意寄寓在笔墨之中形成了变幻莫测的狂草,被唐文宗御封为“三绝”。由此可见,唐代()A.尚武崇侠风气浓厚B.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C.市民生活丰富多彩D.具有豪迈进取的文化气质7.有学者认为,宋代统治集团的特点是:一、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成为地主阶级的主体;二、官僚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呈现不稳定状态;三、官户享有的减免赋役的特权较唐代品官要少。这实质上说明,宋代官僚集团()A.地位剧烈变动不利于政权的稳定B.制度构建注重制衡与效率C.逐步出现机会和身份平等的趋势D.政治事务处理高度程式化8.茶产于四川,流行于江南。如图是辽代晚期壁画《备茶图》。据此可知()A.南方文化影响力扩大B.契丹族逐步封建化C.经济作物在辽国推广D.风俗画在西域流行出土于河北宣化辽墓壁画《备茶图》9.《元史·地理志》这样说:“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A.对辽阔的疆域实行了有效的统治B.实行民族平等政策C.行省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稳定D.因地制宜管理各地10.《明史•刘一燝传》记载“(宦官刘朝、田诏等盗内府秘藏被抓)诸奄乃厚贿忠贤为地,而上疏辨冤。帝果免朝、诏死,下其疏法司。一燝执奏:诏等议诛久,无可雪;疏直下部,前无此制。帝不得已,下其疏于阁。一燝复言:此疏外不由通政司,内不由会极门,例不当拟旨,谨封还原疏。”这表明()A.宦官专权名存实亡B.皇权受运行机制的制约C.朝廷政治风气败坏D.内阁成为中枢决策机构11.尽管乾隆皇帝在各省大力推行严禁烧锅(制酒的作坊)政策,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地方督抚很难贯彻这一政策。“因利之所在,人所必趋”“五省之民,执此业者不可胜计”“虽经严禁,终莫能断绝也”。这反映出,清代中前期()A.传统政策亟需变革B.农业生产衰退产生粮食问题C.工商皆本观念盛行D.中央权威受到地方势力挑战12.《哈佛中国史》指出,“清朝赔上民族国家理应有的主权对于一个‘追赶性工业化’的帝国来说,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这突出反映了()A.《南京条约》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B.《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侵犯高三历史第2页(共8页)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取掠夺工矿之利D.《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13.下面是近代某文章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其作者是()序…………………………1外篇内篇益智第一…………………35同心第一…………………3游学第二…………………38教忠第二…………………6设学第三…………………40明纲第三…………………12学制第四…………………43知类第四…………………14广译第五…………………45宗经第五…………………16A.林则徐B.张之洞C.郑观应D.梁启超14.1853年,福州获准开茶市,成为福建茶区唯一出口口岸,“各国船只驶闽运茶叶遽呈争先恐后之状”,福州遂成驰名世界之茶叶集散地。1859年,福州港超越上海,成为全国茶叶出口第一大港。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福州港正式开埠通商B.福建的洋务运动兴起C.国内政局的剧烈变动D.上海机器制茶业兴起15.1911年11月,立宪派人士张謇致电清政府:“今共和主义之号召,甫及一月,而全国风靡”,并要求清政府“以归纳共和为福利”。这说明,当时()A.清政府统治已经土崩瓦解B.立宪派已完全转向革命C.南北和谈取得了重大进展D.政治转型已成大势所趋16.史载,在北洋军阀统治的“短短十六年中,内阁更换46次,正式上任和代署的阁揆达29人之多,多则三两年,少则数月,与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十七年间易揆数可相媲美。”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A.民主共和与专制统治的冲突B.北洋军阀深受封建伦理影响C.责任内阁制的群众基础薄弱D.中央政府权力出现下移趋势17.孙中山曾经称赞李大钊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劝告国民党员要以“以共产党人为榜样,像共产党人一样为革命辛勤工作,不怕牺牲”,还表示“共产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好朋友”。这()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B.拓展了共产主义的伟大蓝图C.丰富了民主革命理论的内涵D.改变了三民主义的发展方向18.1921年8月,上海烟草工人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随后,上海印刷工人会、上海纺织工会浦东分会、上海邮务友谊会先后成立。1921年下半年,各地广大工人群众开展多次罢工斗争。这反映了当时()A.党的中心任务确立B.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19.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民党政权曾组织发动了县级自治运动、农村复兴运动、新生活运动、农村合作运动、识字运动等一系列运动,试图对乡村进行全面改造与建设,但最终结果却是收效甚微甚至归于破产。国民党乡村治理失败的根源在于()高三历史第3页(共8页)A.国民党政权的治理能力低下B.内忧外患的社会大环境C.未能触及乡村的根本性问题D.基层官员与士绅的保守20.下表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辛亥革命或孙中山的纪念活动的主题与口号。据此可知,当时()时间主题与口号1938-1941年“拥护最高统帅”“服从蒋委员长”“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3年“只有新民主主义才能救中国”“从旧的专制到新的民主”1944-1945年“成立联合政府”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巩固B.革命任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C.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发生变化D.国共两党逐渐达成革命共识21.1963年,上海组织机关干部下厂、下乡参加劳动,转变作风。下图为同年6月,南汇县300多名机关干部下乡参加三夏劳动。该时期采用这一举措的主要原因是()A.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需要B.推动干部的理论学习的需要C.借鉴苏联的课堂讨论法的经验D.有利于干部实践水平的提高22.山西省右玉县,常年风沙肆虐、贫瘠多灾。1983年,该县3900户农民承包了1987条小流域,通过种植经济林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丰收”。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B.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C.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D.农村经济结构日益完善23.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富裕阶层的主要收入来源从地产扩展到手工作坊、银钱兑换业务,有的甚至通过为外邦统治者服务赚取报酬;与此同时,雅典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津贴较之伯利克里时期有所增加,从义务参加变成了城邦与个人的“等价交换”。由此可知,当时的雅典()A.公民参政热情高昂B.民主政治基础衰减C.城邦体制面临危机D.社会贫富差距扩大24.右图为中古后期西欧城市布鲁日(在今比利时)的职业比例扇形图。据此可知,当地()A.封建制度已经瓦解B.城市人口数量增加高三历史第4页(共8页)C.工商业居主要地位D.人文主义思潮盛行25.新航路开辟之后,屠杀与病毒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世界人口却在增长。世界人口在1500年约4.25亿,到1600年前后增长到5.4亿,到1750年前后,达到了7.2亿。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是()A.工业革命对经济的推动作用B.各大洲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C.农作物在新旧大陆间的交流D.近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定型26.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法国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复兴源于大革命的共和传统:马赛曲成为国歌、攻占巴士底狱日成为国庆日,政府还采用共和节日、共和格言、国旗等各种象征物的形式来把那些抽象的共和思想、共和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些措施()A.表明民主共和成为法国社会共识B.有助于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C.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重重D.有效地摧毁了君主制的思想基础27.19世纪末,印度国大党大力推广古代印度的传世经典的复兴,《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古代经典再度流行,国大党领袖提拉克称赞《薄你梵歌》是“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国大党推广古代经典意在()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B.唤醒印度工人阶级C.弘扬印度古典文化D.摧毁世界殖民体系28.1917年革命至少要解决二重相互交叉的任务:其一是摆脱民族和国家危机;其二是要解决资本主义苦难所引发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其三是解决政治权威的重塑问题。这主要表明该革命()A.引发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B.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D.否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有效性29.联合国“大国一致”原则的确立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就美国而言,建立起由其控制的、有限度的否决权正是它所希望的;对苏联来说,西方国家占绝大多数,一项广泛的否决权是对抗英、美等国的有效武器;而在中小国家看来,各大国是不会接受没有否决权的联合国的。由此可见,联合国的“大国一致”原则()A.带有较明显的霸权主义色彩B.表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一致C.是国际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D.促进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形成30.张宇燕、郭濂主编的《中美经济结构与宏观政策比较》中所呈现数据如图所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美国()高三历史第5页(共8页)A.通过殖民扩张扩大了国内外市场B.为降低成本对外转移制造业C.在美苏争霸中综合国力日渐衰退D.不断加强对国内经济的干预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题,31题12分,32题15分,33题13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宋代出版的各类农书数量统计表分类数量占宋代农书比例农业通论139.22%农业气象10.71%耕作、工具、水利21.42%粮食作物21.42%经济作物2417.02%观赏性作物(花、果、竹)5539.01%蔬菜及野菜42.84%虫害防治10.71%蚕桑21.42%畜牧.兽医(关于马的占本类68.97%)2920.57%记述天文历法、自然物候的政令85,67%——摘编自邱志诚《宋代农书考论》(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所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2023-11-26
·
8页
·
1.4 M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