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衡水内部卷生物第十一套新高考

2023-11-29 · 12页 · 1.1 M

组编:宋哲校对:邹汶廷审核:高三生物作业第11套内环境+神经调节一、单选题(共20分)1.下列各选项中,能看作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 )A.将酸奶饮入胃中 B.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内C.病人通过肌肉注射药物 D.洗澡时耳中进水2.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①为血液,含有胆固醇、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D.血红蛋白不存在于①中,且①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可导致②内渗透压相对升高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泡中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其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B.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4.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B.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C.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乙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被氧化分解,葡萄糖至少穿过了5层磷脂双分子层5.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B.②主要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C.Ⅳ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D.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6.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经主动运输到达突触后膜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C.在完成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7.训练小狗趴下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给小狗下命令“趴下”,并用手施力让小狗趴下;当小狗完成这一动作时就要给予狗粮奖励,经过反复训练,小狗就能按照命令完成趴下的动作。下列有关这一训练过程中小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脑没有参与命令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B.命令引起小狗趴下和吃狗粮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类型的反射C.施力让小狗趴下和命令引起小狗趴下的过程中,涉及的效应器不同D.命令“趴下”引起小狗产生听觉属于条件反射8.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9.人的神经细胞内低钠高钾的离子环境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压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钾离子通过钠-钾泵的运输使神经细胞产生静息电位B.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钾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会影响钠离子进出细胞的速率D.在神经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钾离子的运输10.给某一神经纤维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电位差,结果如图,图中1、2、3、4、5是五个不同阶段,其中1是静息状态,2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4是恢复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为正电位B.2主要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D.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下移11.如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和乙指针都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12.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电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突触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电突触的突触前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电突触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C.电突触的兴奋传递速度快于化学突触D.神经递质阻断剂不可以阻断通过电突触的神经冲动13.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14.研究发现,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小鼠脊髓后,小鼠立刻会有抓痒行为;若在小鼠的脊髓里杀死表达胃泌素释放肽受体的神经元,不论向这些小鼠身上注射何种致痒物,小鼠都不抓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胃泌素释放肽在突触间隙中通过自由扩散到达后膜B.胃泌素释放肽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C.将胃泌素释放肽注射到脊髓后,小鼠出现抓痒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D.促进胃泌素释放肽受体基因的表达,可缓解或治疗瘙痒15.“渐冻人症”也叫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而患者大脑始终保持清醒,慢慢感知自己健康的身体逐渐变成一副不受支配的躯壳直至死亡,因此ALS被称为比癌症还要残酷的绝症。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突触结构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因其能与NMDA结合引起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ALS发病机理可能是谷氨酸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C.可通过注射抑制谷氨酸信息传递的药物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D.对患者注射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时,病人没有感觉也没有反应16.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C.手指皮肤被针刺后,人会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抑制有关17.大鼠某神经元白天胞内Cl-浓度高于胞外,夜晚则相反。该神经元主要受递质γ-氨基丁酸的调节,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Cl-通道开放,使Cl-顺浓度梯度通过离子通道转移。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γ-氨基丁酸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B.γ-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后使Cl-外流C.白天γ-氨基丁酸可能引起该神经元兴奋D.夜晚γ-氨基丁酸可能引起该神经元抑制18.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常伴有情绪变化和防御反应,对机体起到保护性作用。如图所示,为痛觉产生及镇痛作用的调节过程图,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内啡肽,内啡肽可与阿片受体结合具有镇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伤害性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P物质,引发神经元B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B.由图推测,内啡肽、吗啡等可与阿片受体结合,通过引起A神经元中的特定离子的流动,抑制兴奋产生从而发挥镇痛作用C.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因此兴奋在神经元A和B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长期使用吗啡可使内啡肽的分泌量减少,一旦突然停止使用吗啡,P物质的释放量会迅速减少,出现更强烈痛觉等戒毒综合征19.利用某海洋动物为实验材料,得到以下结果。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⑦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D.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2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成分可包含神经递质、抗体、维生素等物质B.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30分)21.闰绍细胞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的支配,其活动经轴突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下图表示闰绍细胞参与的脊髓局部自动调节的多突触反射活动,给予运动神经元1适宜刺激后,检测运动神经元1、闰绍细胞和运动神经元2膜内的电位变化,得到如下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神经元1出现动作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引起的B.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释放的神经递质会进入闰绍细胞C.闰绍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能抑制运动神经元2产生兴奋D.神经元兴奋后会使与其相连接的突触后神经元也一定产生兴奋22.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突触小体内。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处理后对多巴胺的回收率的大小及回收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个多巴胺分子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就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图中X曲线可表示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作用完后被运进突触后膜细胞内D.若某药物能抑制突触前膜上“多巴胺回收泵”的效率,则可用y曲线表示这一过程23.下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24.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C.若图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长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25.Na+-K+泵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组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Na+-K+泵具有催化ATP水解和维持组织细胞内低钠高钾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K+泵具有物质运输和催化作用双重功能B.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时主要Na+-K+泵的参与C.细胞呼吸抑制剂会降低Na+-K+泵工作的效率D.Na+-K+泵有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6.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27.在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A.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 D.效应器28.如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