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衡水内部卷生物第十五套新高考

2023-11-29 · 9页 · 288.8 K

组编:崔华键校对:李新凤审核:高三生物作业第15套种群、群落一、单选题(共30分)1.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2.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推测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只是破坏性的B.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4.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B.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征,它们以独特的生活方式适应缺少水分的环境C.荒漠植物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气孔夜间开放D.沙漠动物往往是恒温动物,以适应沙漠温度较大幅度的变化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6.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B.影响动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植物C.水平结构常表现为镶嵌分布D.水平结构和环境因素有关,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无关7.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5时刻A、B的种群密度相同B.0→t5 B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C.t3→t5 B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D.t3→t5 A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8.在Arizona荒漠中有一种更格卢鼠和3种囊鼠共存,这些鼠在栖息的小生境和食性上彼此有区别。当去除一种,另3种鼠的小生境都明显扩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4种鼠之间不存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以及信息交流B.同一生态系统中,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物种不能共存C.在一定范围内,鼠对植物的捕食有利于该生境中生物多样性的提高D.更格卢鼠消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根本性改变9.为治理蝗灾,我国古代人们总结出很多方法:五代时期“……等县蝗……寻为鸲鸽食之皆尽,赦禁罗弋鸲鸽”,意思是引入鸲鸽能防治蝗虫,禁止捕捉鸲鸽;明代时期“然蝗虫之所至,……独不食榆桑与水中菱芡,宜广种此”,意思是蝗虫经过的地方,唯独不啃食榆桑和水中菱芡,因此可以大量种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引入并保护鸲鸽的目的是增加蝗虫天敌数量B.广种榆桑与菱芡可以有效减少蝗虫食物来源C.上述防治措施都能有效降低蝗虫的K值D.生物因素是影响蝗虫种群数量的最主要因素10.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群落季节性变化的是(       )A.“春华秋实”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D.“飞蛾扑火”1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A.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块大石,应该换个位置取样B.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少数雀腿上的环套标记脱落C.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猫头鹰大量迁入D.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1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增加越快B.性比率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在生殖前期最大C.自然增长率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即开始减少D.年龄金字塔表示取样期间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的比例13.陆均松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研究人员对霸王岭、吊罗山和尖峰岭三地的陆均松天然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结果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陆均松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在进行调查的三个地点中霸王岭的陆均松种群数量最大C.吊罗山和尖峰岭陆均松的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D.若三地种群密度相同,空间配置格局也可能不同14.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15.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某个孤岛上。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191519171921192519281930数量/只2003001000200025003000年份19341943194719501960数量/只400170600500600A.1915—1930年,驼鹿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B.1915—1930年,驼鹿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充足,没有敌害C.1930—1943年,驼鹿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D.1932年,该驼鹿种群的年龄结构一定为衰退型16.下列有关森林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中的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森林中的动物一般随植物呈垂直分布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森林群落D.森林中的乔木适应环境的能力最强,苔藓和地衣适应环境的能力最差17.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       )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18.请判断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B.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D.海葵与寄居蟹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③表示19.绿藻、褐藻和红藻在海水中自上而下呈规律性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A.海水温度的规律性差异 B.水中溶解氧的规律性差异C.光照波长的规律性差异 D.光照强度的规律性差异20.某研究小组对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图1为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图2是图1某时刻台盼蓝染液染色后显微镜视野下计数室局部图像(实心表示染成蓝色),图3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之一。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为样方法B.图1中酵母菌数量达到c时开始产酒,de段数量减少与酒精含量过高有关C.图2的中方格内酵母菌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相等,此时对应于图1的cd段D.酵母菌发酵产酒时,图3装置中红色液滴有可能左移二、多选题(共20分)21.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越来越小的是(       )A. B. C. D.22.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A.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B.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集中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C.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D.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23.下列关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季节性变化只与不同季节的光照强度不同有关B.植物形成一定的开花期,有利于增加异花传粉的机会C.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不同季节有很大不同D.蝶类白天活动,蛾类夜晚活动属于群落的季节性变化24.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研究者对该地区田鼠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比前一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研究者可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推测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为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的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1.015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25.榕树、榕小蜂是迄今已知的最紧密严格的专性传粉系统,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两者在形态结构上已出现了许多适应性特化。榕树的雌花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花香吸引榕小蜂前来为其传粉,同时也提供部分花柱较短的雌花子房让榕小蜂产卵繁殖后代。关于榕树和榕小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者之间是寄生关系 B.二者之间依靠某种信息建立联系C.二者之间协同进化,获得生存优势 D.专性传粉可提高传粉的效率和成功率26.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其种群数量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发生一定的改变,有如下四种情况,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某草原上某种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则a时后的变化可能是过度放牧所致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曲线,则b时后的变化可能是增加了营养供应所致C.图③中c时后该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实际中的捕捞活动27.森林土壤湿润、有机质丰富,栖居着各种各样的土壤生物。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于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个体微小的动物常用样方法调查B.估算土壤中硝化细菌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抽样检测法C.一段时间内,持续调查土壤中两种小动物的种群密度即可确定二者的种间关系D.若某土壤动物进入冬天时,数量减少,并不能说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8.下图甲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曲线,图乙为二者随时间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代表捕食者,N代表被捕食者B.P3和N3代表二者的环境容纳量C.图甲中①区域种群数量变化对应图乙中a时期D.捕食关系对于维持种群数量稳态有重要作用29.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鱼类、鸟类、浮游动物、藻类、芦苇等生物,某些水鸟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会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在人的影响下,群落的结构更加复杂,物种组成完全发生改变C.芦苇和藻类的垂直分布会使该生态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降低D.浮游动物、鱼类、藻类、芦苇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0.科学家设计一系列50m×50m的区域以研究更格卢鼠(啮齿类)对其他小型食种子啮齿类动物的影响。将更格卢鼠从一半这样的区域中移走,另一半保持原样。每个区域的围墙上都有能使啮齿类动物通过的孔洞;但是,移走更格卢鼠的那一半区域围墙孔洞较小,更格卢鼠不能通过。接下来三年实验数据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区域之间的其他啮齿类动物不会存在竞争关系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更格卢鼠的数目时,若被天敌吃掉的个体中有被标记的个体,估算值将偏大C.该实验因变量在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是同步的,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D.更格卢鼠与其他啮齿类动物发生竞争,是因为它们的生态位发生了重叠三、综合题(共50分)31.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该兴趣小组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