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5(14+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

2024-01-25 · 18页 · 2.6 M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黄金卷05(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Fe56Bi209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挖掘文物价值,讲好江西故事”。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A.双面神人青铜面具 B.元代青花带盖瓷梅瓶C.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 D.屈蹲羽人活环玉佩饰【答案】A【解析】A.双面神人青铜面具的主要成份是铜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元代青花带盖瓷梅瓶的主要成份是瓷器,属于硅酸盐;C.元代“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的主要成份属于硅酸盐;D.屈蹲羽人活环玉佩饰的主要成份属于硅酸盐;根据分析可知,B、C、D的主要成份属于硅酸盐,A属于金属材料;故选A;2.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HCO的水解方程式为:HCO+H2OH3O++COB.H2分子中σ键的电子云轮廓图:C.CaO2的电子式为D.丙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答案】B【解析】A.HCO的水解方程式为:HCO+H2OOH-+H2CO3,故A错误;B.H2分子中两个氢原子s轨道头碰碰形成σ键,电子云轮廓为,故B正确;C.CaO2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该模型为丙烷的球棍模型,故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在空气中可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B.铝与浓硝酸不反应,可用铝槽运输浓硝酸C.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作食品盒中的除氧剂D.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可用来制备光导纤维【答案】B【解析】A.镁的还原性强,在空气中可燃烧少言寡语,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也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A正确;B.铝在具有强氧化性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钝化形成的致密氧化薄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所以常用铝槽运输浓硝酸,故B错误;C.铁粉具有还原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铁粉可作食品盒中的除氧剂,故C正确;D.制备光导纤维的原料是具有强导光能力的二氧化硅,故D正确;故选B。4.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放置较久的红薯比新挖红薯甜,与葡萄糖的水解有关B.漂白粉、水玻璃、福尔马林、冰水混合物都是混合物C.阿司匹林药效释放快,可将它连接在高分子载体上生成长效缓释药物D.在钢铁部件表面进行发蓝处理属于物理变化【答案】C【解析】A.放置较久的红薯比新挖出的甜,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有关,葡萄糖不能水解,A错误;B.冰水混合物只含水分子,属于纯净物,B错误;C.可将阿司匹林连接在高分子载体上生成长效缓释药物,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在人体内可慢慢发生水解反应释放出阿司匹林,延长药效时间,C正确;D.在钢铁部件表面进行发蓝处理,生成一层致密的四氧化三铁薄膜,对其进行防护,该处理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故选C。5.在允许加热的前提下,只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对应溶液的是A.用Ba(OH)2溶液鉴别NH4Cl、(NH4)2SO4、NaCl、Na2SO4B.用FeCl3溶液鉴别NaI、Ba(OH)2、Na2S、NaHCO3C.用NaOH溶液鉴别MgCl2、FeCl2、Al2(SO4)3、(NH4)2SO4D.用红色石蕊试纸鉴别Na2SO3、浓HNO3、NaHCO3、氯水【答案】D【解析】A.NH4Cl、(NH4)2SO4、NaCl、Na2SO4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反应,现象依次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刺激性气体和白色沉淀、不反应、白色沉淀,现象不同,能鉴别,故A正确;B.NaI、Ba(OH)2、Na2S、NaHCO3溶液分别与FeCl3溶液反应,现象依次为:溶液黄色消失变为棕褐色、生成白色沉淀最终变成红褐色、生成黄色沉淀、生成红褐色沉淀,现象不同,能鉴别,故B正确;C.MgCl2、FeCl2、Al2(SO4)3、(NH4)2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现象依次为: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最终变成红褐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溶解、刺激性气体,现象不同,能鉴别,故C正确;D.Na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是碱性的,不能用红色石蕊试纸鉴别,故D错误;故选D。6.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B.状态I→状态III表示CO与的反应过程C.CO和O生成是吸热反应D.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不存在CO的断键过程,故A错误;B.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而不是与氧气反应,故B错误;C.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D.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CO2,所以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7.如图所示是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X是Fe3O4B.Fe2O3→Fe的转化,Fe2O3发生氧化反应C.在空气中Z→Y的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D.可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FeCl2和FeCl3的相互转化【答案】C【解析】A.物质X是FeO,故A错误;B.Fe2O3→Fe的转化,铁化合价降低,因此Fe2O3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在空气中Z→Y是氢氧化亚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其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故C正确;D.FeCl2和FeCl3中铁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只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相互转化,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FeCl2和FeCl3的相互转化,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8.我国科学家合成了检测的荧光探针A,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关于荧光探针A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B.分子内、分子间存在氢键C.能与饱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D.1mol探针A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答案】D【解析】A.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该分子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A项正确;B.该分子中存在-OH,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也能形成分子间氢键,B项正确;C.该分子具有碳碳双键,能与饱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r2可以取代酚羟基邻位或对位的H,发生取代反应,C项正确;D.酚羟基、酯基水解生成的酚羟基和羧基都能和NaOH反应,1mol探针A最多能与4molNaOH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D。9.下列图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分离碘水中的碘B.读取液体的体积C.试剂存放D.收集CO2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I2溶于水,故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不能用分液方法且分液漏斗应紧贴烧杯内壁,A不合题意;B.量筒量取溶液,读数应该保持视线与液面的凹液最低处水平相切,B不合题意;C.酸碱不应存放在一起,C不合题意;D.CO2密度大于空气,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W和Y为同主族元素,其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W;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W B.元素Y与Z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单质的熔点:Y>X D.Y、Z的最高价含氧酸均是弱酸【答案】D【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X,可知X是Li或Na,则W、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5,W、Y同主族,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W,则W为C,Y为Si,Z为Cl,X为Na;【解析】A.电子层越多,简单微粒半径越大,半径Na>C,A正确;B.SiCl4属于共价型化合物,B正确;C.熔点Na<Si,C正确;D.Y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2SiO3属于强酸,Z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ClO4属于强酸,D错误;故答案为:D。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溶液中通入过量:B.CuO溶于溶液:C.向溶液中通入:D.Fe与稀硝酸反应,当时:【答案】D【解析】A.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B.CuO溶于溶液生成硫酸钠、硫酸铜、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C.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硝酸根被还原为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D.Fe与稀硝酸反应,当时:设参加反应的铁共1mol,xmolFe被氧化为Fe3+、(1-x)molFe被氧化为Fe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被还原的硝酸为,表现酸性的硝酸为,,解得x=0.25mol,即氧化生成Fe3+、Fe2+的比为1:3,所以反应方程式为,故D正确;选D。12.氢负离子具有强还原性,是一种颇具潜力的能量载体。2023年4月5日,我国科学家开发了首例室温全固态氢负离子二次电池,该电池通过固态氢负离子导体实现对H-的快速传导,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放电时乙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为Li、Na、K、Mg、Ti等金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电子经外电路流向甲电极B.放电时,氢负离子移向乙电极C.充电时,甲电极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D.可将固态离子导体替换成水溶液电解质,对氢负离子进行传导【答案】D【分析】由放电时乙电极反应式可知乙电极为富集,甲电极为正极,正极电极反应为:;【解析】A.放电时,乙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则乙为负极,甲为正极,放电时,电子经外电路流向正极,A正确;B.放电时,阴离子移向负极,B正确;C.充电时,甲电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D.氢负离子具有强还原性,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因此不可替换成水溶液电解质,D错误;故选:D。13.常温下,将一定浓度的氨水逐滴加入25mL.0.12mol•L-1AgNO3溶液中,该过程中溶液AG(AG=lg[])与加入氨水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e点对应的溶液迅速由浑浊变澄清,且此时溶液中的c(Ag+)与c(NH3)均约为2×10-3mol•L-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点对应溶液中存在的离子NO浓度最大B.b点对应溶液中:c(Ag+)+c[Ag(NH3)2]+<c(NO)—c(NH)C.最好选择c~d段溶液与葡萄糖等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发生银镜反应D.由e点可知,反应Ag++2NH3=[Ag(NH3)2]+的平衡常数约为1.25×107【答案】C【分析】银氨溶液的配制是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直至白色沉淀恰好溶解,由图可知,a点为硝酸银溶液,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浓度最大,由e点对应的溶液迅速由浑浊变得澄清可知,e点所得溶液为银氨溶液,c~d段为生成氢氧化银的阶段。【解析】A.由分析可知,a点没有加入氨水,溶液为硝酸银溶液,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浓度最大,故A正确;B.由图可知,b点溶液中AG大于0,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由电荷守恒关系c(Ag+)+c[Ag(NH3)2]++c(NH)+c(H+)=c(OH—)+c(NO)可知,溶液中c(Ag+)+c[Ag(NH3)2]+<c(NO)—c(NH),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e点所得溶液为银氨溶液,c~d段为生成氢氧化银的阶段,则与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最好选用e点,故C错误;D.由题意可知,e点加入氨水体积为4.7mL,溶液中银离子和氨分子的浓度都为2×10-3mol/L,则溶液中二氨合银离子的浓度为—2×10-3mol/L≈0.1mol/L,反应的平衡常数K===1.25×107,故D正确;故选C。14.实验室利用制备高锰酸钾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固体碱溶氧化法,实验操作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融”时,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B.“熔融”时使用的仪器为瓷坩埚,同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歧化”步骤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晶体应保存于带有橡胶塞的棕色试剂瓶中【答案】A【分析】高锰酸钾制备的流程如下:和在熔融状态下反应生成等,反应后加水溶浸,使等可溶性物质溶解,并过滤,除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