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贵州卷)(解析版)

2024-02-15 · 19页 · 498.1 K

2024年1月“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贵州卷)高三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自然》杂志上一篇论文称新冠病毒的表面有许多S蛋白,在实验室里,S蛋白可在60秒内变成不同的构象。新冠病毒能感染人体细胞的关键是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本质蛋白质)相互结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S蛋白结构相似的药物可阻止新冠病毒对人体的感染B.充分高温杀灭新冠病毒时会导致该病毒所有S蛋白的肽键断裂C.S蛋白的构象改变表示S蛋白的变性失活是可逆的D.ACE2受体与S蛋白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答案】A【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蛋白质变性不可逆,肽键未发生断裂,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详解】A、与S蛋白结构相似的药物可干扰S蛋白与ACE2受体的相互作用,抑制新冠病毒S蛋白的形成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从而起到治疗甚至预防性保护人体的作用,A正确;B、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会使肽键断裂,B错误;C、蛋白质变性失活是不可逆的,S蛋白出现不同构象是在有活性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改变,C错误;D、S蛋白与ACE2受体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控制它们合成的遗传物质不同,D错误。故选A。2.当细胞膜内侧的Ca2+与其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时,该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上,使载体蛋白磷酸化,磷酸化后的载体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将Ca2+释放到膜外。下列关于该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该Ca2+载体蛋白可视为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B.该Ca2+载体蛋白磷酸化时,ATP转换为ADP释放能量C.该Ca2+载体蛋白磷酸化后空间结构改变,但其活性未变D.在水稻无土栽培过程中,向培养液通气有利于Ca2+的释放【答案】C【分析】由题意可知,Ca2+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a2+载体蛋白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载体蛋白和ATP水解酶的双重功能。【详解】A、该载体蛋白可以催化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上,可将该Ca2+载体蛋白视为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A正确;B、Ca2+载体蛋白磷酸化时,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说明伴随ATP的水解,释放能量,B正确;C、被活化的Ca2+载体蛋白水解ATP,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载体蛋白磷酸化,后者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活性也被改变,C错误;D、Ca2+的跨膜运输为主动运输,通气有利于Ca2+的跨膜运输,D正确。故选C。3.酵母菌在密闭容器内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呼吸速率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已知酸性重铬酸钾遇到葡萄糖也能变成灰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6h间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O₂剩余量不断减少B.6-8h间容器内CO₂量不断增加、水的生成量不断减小C.8h时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溶液呈灰绿色即可验证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D.8-10h间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ATP的合成【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0~6h间,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6-8h间,酵母菌同时进行厌氧呼吸和需氧呼吸,但有需呼吸速率逐渐降低,厌氧呼吸速率逐渐增加;8h-10h间,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且厌氧呼吸速率快速增加。【详解】A、0~6h间,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容器内压强不变,A错误;B、6-8h间,酵母菌同时进行厌氧呼吸和需氧呼吸,需氧呼吸不断减弱,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水的生成量不断减小,B正确;C、酸性重铬酸钾遇到葡萄糖也能变成灰绿色,8h时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溶液呈灰绿色,不能说明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C错误;D、8-10h间,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故选B。4.蛋白激酶(AMPK)是调节细胞能量代谢的关键分子,在缺乏葡萄糖时,AMPK被激活可诱导细胞发生自噬(细胞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AMPK与腺苷一磷酸(AMP)结合后,其α基团被磷酸化,从而使AMPK被激活;AMPK与ATP结合则产生相反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MPK、AMP和ATP都含有C,H、O、N元素B.细胞内的AMP/ATP比值上升时,更多的AMPK被激活C.活化AMPK时,AMP脱去磷酸基团后剩下一分子腺嘌呤D.激活肿瘤细胞中的AMPK,可能有利于诱导癌细胞的凋亡【答案】C【分析】腺苷三磷酸(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连接而成,水解时释放出能量较多,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详解】A、AMPK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含有C、H、O、N,而AMP和ATP的组成元素均为C、H、O、N、P,即AMPK、AMP和ATP都含有C,H、O、N元素,A正确;B、细胞内的AMP增多、ATP减少,即AMP/ATP比值上升时,更多的AMPK被激活,B正确;C、AMP脱去磷酸基团后剩下一分子腺苷,包括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C错误;D、AMPK被激活可诱导细胞发生自噬,激活肿瘤细胞的AMPK,可能有利于诱导癌细胞的凋亡,D正确。故选C。5.基因甲基化修饰的方式有:①启动子的甲基化,使启动子与基因阻遏蛋白结合;②DNA序列在甲基化酶的作用下促进胞嘧啶脱氨,再甲基化变成胸腺嘧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基化酶的作用可提高DNA分子的热稳定性B.方式①进行的基因甲基化修饰可能抑制基因的转录C.方式②进行的基因甲基化修饰可能使翻译提前终止D.这两种方式造成遗传性状的改变不都属于表观遗传【答案】A【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DNA序列在甲基化酶的作用下促进胞嘧啶脱氨,再甲基化变成胸腺嘧啶,因此会降低DNA分子的热稳定性,A错误;B、启动子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的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方式①启动子的甲基化,使启动子与基因阻遏蛋白结合,可能抑制基因的转录,B正确;C、DNA分子甲基化可影响基因的表达,DNA序列在甲基化酶的作用下促进胞嘧啶脱氨,再甲基化变成胸腺嘧啶,即DNA上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可能导致mRNA上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可能使翻译提前终止,C正确;D、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方式①未改变DNA序列,属于表观遗传,但方式②中发生了碱基的改变,不属于表观遗传。因此,这两种方式造成遗传性状的改变不都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故选A。6.蝗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雌性:22+XX;雄性;22+X),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雄性有褐色和黑色两种表型,而雌性无论何种基因型均表现为黑色(不考虑致死、变异等情况)。控制蝗虫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含基因b的精子致死。下列说法正确是(    )A.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所含的X染色体数为0或1B.蝗虫雌性个体中控制上述体色和复眼两对性状的基因型共有9种C.蝗虫群体中雌性蝗虫的表型有2种,分别为黑色复眼正常和黑色复眼异常D.选择基因型Xb的雄性蝗虫与雌性蝗虫交配,后代均是雄性蝗虫【答案】D【分析】题意分析,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控制体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复眼正常(B)和异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使精子致死,故群体中不会出现XbXb的个体。【详解】A、雄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其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所含的X染色体数为0或1或2,A错误;B、蝗虫的群体中,与体色有关的基因型有3种,与眼型相关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O、XbO共4种,故蝗虫的雌性中,与体色、眼型相关的基因型最多有3×2=6种,B错误;C、蝗虫的群体中,与体色有关的基因型有3种,与眼型相关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O、XbO共4种,可见,蝗虫群体中雌性蝗虫的表型有2种,分别为黑色复眼正常和褐色复眼正常,C错误;D、选择基因型XbO的雄性蝗虫与雌性蝗虫交配,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因此,不会产生含有Xb的精子,因此,后代均是雄性蝗虫,D正确。故选D。7.某研究小组以同一品种芹菜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材料,开展芹菜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图甲乙是从两种材料的30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两个典型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是该芹菜的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B.该芹菜是二倍体生物,共有11对同源染色体C.图乙能确定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D.图乙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则视野中观察到的分裂期细胞占比较多【答案】D【分析】据图甲分析,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离,则代表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图乙中染色体行为互不干扰,属于芹菜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详解】A、图甲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因此可判断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A正确;B、据图甲可知,芹菜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形成时含有11种形态的染色体,每种形态染色体各2条,因此,该芹菜是二倍体生物,共有11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C、图乙中共有22条染色体,该品种细胞中未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C正确;D、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时间更长,因此图乙细胞若进行有丝分裂,则视野中观察到的分裂间期细胞占比较多,D错误。故选D。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实验,可以选用人的唾液腺细胞作为材料B.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可选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C.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层析液可以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D.在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宜选用动物的卵巢或植物的雌蕊作为材料【答案】A【分析】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详解】A、人体唾液腺细胞可以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因此可以用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A正确;B、由于淀粉酶和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因此用豆浆、淀粉酶、蛋白酶探究酶的专一性,不可选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验,B错误;C、层析液由有机溶剂配制而成,C错误;D、动物的精巢或植物的雄蕊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较多,且减数分裂过程是连续的,故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应选用雄性动物的精巢或花药,卵巢和植物的雌蕊不宣选作实验材料,D错误。故选A。9.谷氨酸能神经元是一类能释放兴奋性递质谷氨酸(Glu)到突触间隙的神经元,其内部的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能特异地运载谷氨酸进入突触小泡。谷氨酸能神经元是谷氨酸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谷氨酸能系统可调节谷氨酸进入突触间隙的量,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脑部海马区的谷氨酸能系统发生异常,表现为海马区组织液中Glu含量增加及相关蛋白含量的异常变化、突触后神经元过度兴奋。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谷氨酸通过主动运输到达突触后膜B.谷氨酸与NMDA结合后使得膜外电位由负变为正C.AD模型小鼠海马组织液中Glu的含量升高可能是因为EAAT蛋白表达降低D.Cs的活性受到抑制,会导致突触前神经元囊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